年少纨绔却成才子,几次入狱不改其志,晚年照顾中风妻子不离不弃
Posted 妻子
篇首语: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年少纨绔却成才子,几次入狱不改其志,晚年照顾中风妻子不离不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年少纨绔却成才子,几次入狱不改其志,晚年照顾中风妻子不离不弃
贾植芳先生与妻子任敏因文学结缘,两颗真心相抵执手一生。 他们的爱情不惊天动地,有的只是细水长流。 一、命运的安排,与任敏相遇 1916年,贾植芳出生于山西襄汾。 小时候,贾植芳由于太调皮,家人都认为他不是读书这块料,于是想让他跟着贩卖鸦片的大舅去西北闯荡。 好在母亲及时求情,让贾植芳有书可以读。 在学校的贾植芳,后来遇到了一生挚爱——任敏。 那时,任敏青春无限。在家庭的影响下,她酷爱文学。 一次聚会中,任敏见到了贾植芳。 当时,她在《七月》杂志上读了一篇贾植芳的文章,说道: 「 ”我经常读《七月》,这里经常刊登你的文章,我实在太喜欢你的文笔了,每一篇都看了好几遍。” 凭着一篇文章,任敏就这样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她还给当地的杂志社写信,希望能结识这位文学才子。 收到任敏的来信,贾植芳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当时贾植芳颇有盛名,这种仰慕之词的信早已见怪不怪。 他随即礼貌地写了一封回信。 但因为有回信,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两人的信越写越多,半年之后,任敏决定去见贾植芳一眼。 就这样,两人终于「 ”奔现”,结束了长达半年的笔友身份。 贾植芳初次见到任敏,就一见倾心。而任敏则早就芳心暗许。 随后,她搬进了贾植芳位于黄河边的房子。 二、磨难打不倒爱情,反而更珍惜当下 婚后的日子,两人浓情蜜意。 本以为,两人就这样平淡了此一生,可动荡的年代,最难能可贵的,便是平淡二字。 婚后三年,贾植芳与任敏双双被捕。 26岁的任敏,第一次尝到了铁窗的滋味,并在之后再次被捕入狱。在看守所,朋友与领导都劝说她,与丈夫贾植芳划清界限。 但任敏拒绝提议,坚持本心选择相信丈夫。 他们也从未想到,这一次带来的,是11年的音信全无。 牢狱之灾总会让人身心受创,那个年代更甚。在青海坐牢期间,任敏苦不堪言,但她强忍着坚持了下来。 青海的冬天,风吹在身子上都要渗进骨头里。任敏每天都要洗一大堆衣服和被褥,在刺骨的冰水里,洗上一天的衣服,双手冻得红肿不堪。 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后来,大饥荒开始在青海蔓延。她开始多了一项工作——抬尸体。 在熬不住的时候,她想的是,快点见到丈夫。 这样才会给自己带来一丝慰藉。 1962年,终于出狱的她,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听丈夫的去向。经过一年的打听,任敏终于得知,丈夫被关押在上海的蓝桥监狱。 任敏给他寄去了一个包裹,里面装了一双黑面圆口的布鞋,鞋里放了四颗红枣,还有四颗核桃。 打开包裹,贾植芳瞬间就明白妻子还活着,这个消息给他了一点活下去的希望...... 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 1971年,他们终于可以书信相通。 相识以书信开始又结束;相见又以书信的结束而开始。 信里,贾植芳再三叮嘱妻子注意身体,强调:生命是首要的。 贾植芳还在回信中写道:「 ”附信寄来的窗花——一对小鱼,我很感兴趣,联想到我国古代的大作家庄生的话:‘涸辙之鲋,相濡以沫。’我们各自勉励,努力学习改造,争取早日团聚。” 1978年,经历了11年音讯全无、12年南北分居的两人,终于相见。 任敏在见到贾植芳之后的第一句话,是:「 ”植芳,我来了。” 这一年,贾植芳62岁,任敏58岁。 太多的颠沛流离,让他们更能珍惜当下。 以后,贾植芳回到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敏则是在家里操持家务。他们回到了当时向往的平淡生活里,日子过得平淡且温馨。 面对不公,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为对方坚强活着。 1977年,77岁的任敏突然中风。 治疗费用掏空了这个本就不太富裕的家。 贾植芳为了赚取稿费,不停的整理旧稿,出书立作。周围的人都心疼他如此劳累,但是贾植芳一如既往,为她读喜欢的文章,哪怕她再也听不到..... 2001年,与病魔缠斗了五年的任敏,离开了人世。 那晚,贾植芳打开了家中所有的灯为她指路。 贾植芳的一生多半处于黑色地带,是妻子带给了他光明。相关参考
才女被纨绔子弟霸占后入狱,悲痛地写首咏梅词,开篇6个字就惊艳
宋代有4大女词人,分别是朱淑真、李清照、张玉娘、吴淑姬。4位才女中前三位都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都是朝中官员,只有吴淑姬的父亲是个不得志的秀才。吴淑姬从小聪慧,能写诗填词,在当时小有名气。长大后的她出落
才女被纨绔子弟霸占后入狱,悲痛地写首咏梅词,开篇6个字就惊艳
宋代有4大女词人,分别是朱淑真、李清照、张玉娘、吴淑姬。4位才女中前三位都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都是朝中官员,只有吴淑姬的父亲是个不得志的秀才。吴淑姬从小聪慧,能写诗填词,在当时小有名气。长大后的她出落
世界历史 袁崇焕被凌迟后,其贴身侍卫发了3个毒誓,子孙后代执行400年
中华民族5000年兴盛不衰,靠的不是武力的强盛,靠的不是金钱的满足,而是一种传承,对古代英雄的崇敬和对其精神、气节的坚守和继承,几千年不改其志,这才是我们民族的气节和兴盛不衰的根本。而袁崇焕被凌迟后,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杨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初唐四杰”是后人对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尊称,在当时可能就叫做四大才子,而且他们的官位普遍不高,社会地位并不尊崇。更为重
杨赐出身名门之后,年少时就学习儒学,不肯出仕,时常隐居教授弟子。之后他出任侍中、越骑校尉、司空、太尉等职,官场沉浮,几次遭到罢官都不改直言进谏、秉公执政的风格。杨赐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骠骑将军,谥号“
汪精卫简介:汪精卫原名汪兆铭。年轻时投身革命,曾因谋刺摄政王而入狱,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美少年,晚年却成了遗臭万年的汉奸。从汪精卫的照片中也许能一窥当年革命时期的跌宕起伏。 汪精卫青
汪精卫简介:汪精卫原名汪兆铭。年轻时投身革命,曾因谋刺摄政王而入狱,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美少年,晚年却成了遗臭万年的汉奸。从汪精卫的照片中也许能一窥当年革命时期的跌宕起伏。 汪精卫青
世风日下是时①,有日蚀地震,上问以政治得失,衡②上疏曰:“……今天下俗贪财贱义,好声色,上③侈靡,廉耻之节薄,淫辟之意纵,纲纪失序,疏者逾内,亲戚之恩薄,婚姻之党隆,苟合徼④幸,以身设利。不改其原,虽
黄盖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性格特点:赤胆忠心,是从孙坚起兵时期就跟随的武将,也是有名骁将。 黄盖是个有勇有谋,忠心耿耿的大将。一直忠于吴国,吴虽经常易主,人不改其衷心。 曾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
孔子一直是后世人景仰的对象,他常常被后人供奉于庙堂之上,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是圣人,是高呼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一生挚友;是”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