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韩愈不配当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怕是没读过他19岁的这16字神作
Posted 松柏
篇首语:少年负壮志,奋烈自有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说韩愈不配当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怕是没读过他19岁的这16字神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说韩愈不配当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怕是没读过他19岁的这16字神作
对于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位置,不少人是不解的,毕竟排在其后的还有王安石、欧阳修和苏轼。有人说韩愈是占了年纪的「 ”便宜”,因为他在这8个人里是出生最早的,这一点虽没错,但若是实力不够,也是不可能服众的。 且不说苏轼、王安石、欧阳修等人对韩愈的推崇,也不论他在古文运动中作出的贡献,就说年年入选课本的《师说》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作品就足以奠定他在文坛的地位。如果这些还不够,那就再读读这首韩愈19岁(虚)时写的《条山苍》。公元786年,韩愈登上山西中条山,看着山下黄河水滔滔,信手拈来这首诗。这是韩愈最牛的一首诗,全诗只有短短16个字,至今诗体都无法定义,但却写得大气磅礴,备受名家推崇。说韩愈不配当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怕是没读过这首神作。 《条山苍》 唐.韩愈 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冈。 山,位于黄河北岸,站在山上能看见黄河汹涌而来。唐代以来不少名家都咏过这里的山和水,但或许是因为景大而壮阔,反而不太好写,所以经典并不多。年纪轻轻的韩愈别出心裁,仅用短短的几句就写出了这座名山山水相映、雄浑壮丽之景。 诗的首句「 ”条山苍”三个字就是妙语。仅用一个「 ”苍”字就概括了整个山景,这个「 ”苍”字看似简单,其实蕴意丰富,因为山势雄伟,所以看上去才会是苍茫一片。第二句「 ”河水黄”也是同样的道理,黄河水奔而下,荡起河下的沙石,才会浑黄不见底。河水的黄和山色的苍茫两相辉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开篇只用了6个字,就给我们带来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壮丽景象,堪称大手笔。 诗的后两句则细写山与水之势。「 ”浪波沄沄去”写的是黄河的波涛凶险,「 ”沄沄”在古文中就是形容波浪滔滔的样子,这5个字充满动感。而「 ”松柏在高冈”则是写苍山,任黄河水再汹涌,高山上的苍松翠柏却仍然岿然不动。这两句一动一静,对比鲜明,极具张力。 虽然这首诗只有16个字,看似通篇写景,但却饱含人生哲理。浪波沄沄既是指眼前的波浪,也是人生遇到的种种坎坷,只要心中志向坚定,就能如高冈上的松柏一样,经得住一切考验。少年时的韩愈面对眼前的山水,能写出如此立意深远的小诗,确实是令人服气的。 每次读这首诗时都会想起陈子昂37岁时写的的《登幽州台歌》,而韩愈写这首诗时才19岁。陈子昂的「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的是饱经风霜后的激昂,而韩愈的「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冈”则是初出茅庐的意气风发,虽诗意不同,但诗中体现出的苍莽古劲却是一样的。韩愈的这首诗大家觉得能证明他的实力吗?欢迎讨论。相关参考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到朱元璋的学历,那真是可怜得很,他自幼家贫,没上过一天学。但这决不等于说他是文盲。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以后,就因为粗通文墨,被提拔为亲兵九夫长,后
既路人皆知,为何司马昭没夺位,诬陷了他?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早已变成民间俗语。即使是没读过几天书的人,也可以刻骨铭心地了解,并十分熟练地应用。换句话说
既路人皆知,为何司马昭没夺位,诬陷了他?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早已变成民间俗语。即使是没读过几天书的人,也可以刻骨铭心地了解,并十分熟练地应用。换句话说
整个梁山最不像好汉的人,就是宋江。 既不能打,也没有多少智谋,形容猥琐如武大,行事龌龊似高俅,但这样的人,偏偏却领袖群伦,成为一百零八将之首。而且,梁山一众好汉还就服他,你说奇怪不奇怪?宋江
韩愈为什么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而不是诗、词、文、书、画俱
(768—824年),字退之,南阳邓州人。因河北昌黎系韩氏郡望,世称“韩昌黎”。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特别是在文学上,成就卓著,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把韩文与杜诗并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这其实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但朱元璋比他还要惨,他是乞丐出身,刘邦好歹是亭长,衣食无忧,要论创业的难度,朱元璋比刘邦还要难上一个档次。这两位皇帝都是开朝立代的皇帝,可谓天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的思想渊源于儒家,但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的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