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把一个骄傲自负的 ”牛人”逼成了满口谀词的 ”孙子”

Posted 水师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是谁把一个骄傲自负的 ”牛人”逼成了满口谀词的 ”孙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是谁把一个骄傲自负的 ”牛人”逼成了满口谀词的 ”孙子”

喽哥今天重点盘一盘《鹿鼎记》中的「 ”施琅”(为了区别正史上的施琅,本文的「 ”施琅”统一加双引号)。 这是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中的一个小配角。 他原本是郑成功麾下一员功勋卓著的猛将,因小事得罪郑成功老婆董夫人,被郑成功重处——满门抄斩。「 ”施琅”为活命只身越狱降清。 「 ”施琅”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打海战很有一套,属稀缺型专业指挥人才。降清后他曾大败郑成功,因功被顺治升为总兵,其后又带兵攻克了厦门、金门和梧屿,并联合红毛兵把郑成功打得落海而逃,再次因功被顺治升为福建水师提督,并赐爵靖海将军。 现在看来,「 ”施琅”在当时算是「 ”海战大咖”、平台问题专家,在专业领域建树颇深,很有话语权,他的意见能够直达上听,就连康熙都专门请他到北京来咨询意见,可见其对清廷制定对台方略极有影响。 但是就是在这位「 ”牛人”身上,喽哥却读到了他的悲哀。 |NO.1| 有人说「 ”臭脾气”是有本事人的标配。喽哥表示深以为然。 像大多数有本事的人物一样,打海战很拉风的稀缺型专业指挥人才「 ”施琅”先生也有一些不得了「 ”臭毛病”—— 他骄傲。索额图说他「 ”初来北京之时,动不动就得罪人。” 大概彼时「 ”施琅”的心理是:老子是皇帝专门请来当专家的,老子今天的地位都是靠着一刀一枪凭真本事换来的,岂是你们这包脓包、草包可比? 他自负。韦小宝夸他「 ”统带水师,海上打仗,你倒内行得很。”结果他没有丝毫谦虚,而是深以为然:「 ”卑职一生都在水师,熟识海战。”这种强大的自信殊非一般人能比,放到心胸气量小点儿的人眼里,就不免对他产生反感:「 ”说你胖,你还真喘起来了!” 他独专。康熙问他平台方略,他张口就是要权:「 ”如要攻台,统兵官须得事权统一,内无掣肘,便宜行事,方得成功。” 就连不懂带兵的韦小宝都看出来了,这是要独断专行:「 ”你说要独当一面,让你一个人来发号施令?”别的不说,你作为一个降将、身处嫌疑之地而不自忖,真是傲得可以!!! 喽哥真想给你竖大拇指! |NO.2| 「 ”施琅”的这些「 ”臭毛病”换成当下职场语境,大概就是: 一个刚跳槽过来的员工,因为手底下有些真本事,便天天鼻孔朝天、流弊哄哄,同事同僚谁也不在眼里,张口闭口「 ”你们懂个屁,看我的!”,不注意与同事们打成一片也就算了,就连和老板说话也直来直去,上来就要向老板要职位、要待遇,根本不顾老板的心情和脸色。这样的人,可能在同事的眼里简直就是职场「 ”巨婴”的存在。 从一般的规律看,这样的人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施琅”也是如此。 由于不肯放低姿态,他开始四处碰壁。韦小宝分析得有道理:「 ”这人立过不少功劳,想是十分骄傲,皇上召他来京,他就什么都不卖账,一定得罪了不少权要,以致许多人故意跟他为难。” 事实就是这样。书中写到,「 ”施琅”自从给康熙召来北京之后,只见到皇帝一次,从此便在北京投闲置散,做的官仍是福建水师提督,爵位仍是靖海将军,但在北京领一份干饷,无职无权,比之顺天府衙门中一个小小公差的威势尚有不如。 正是在一次次碰的头破血流之后,「 ”施琅”学「 ”乖”了,他开始向权贵们低头,抹下面子、放下身段,拿出至少十五万两银子去打点权贵,虽然依然没有再次见到康熙(康熙有意晾他),但也总算结下了一些人缘。这不,领侍卫大臣索额图就帮着他引荐了「 ”皇上驾前的第一位大红人”韦小宝,这才有了他后来的转机。 |NO.3| 下面开始「 ”敲黑板”。 在喽哥眼里,「 ”施琅”的转变太过「 ”残忍”。你看,面对职务比他低、岁数比他小的韦小宝,他倾尽所有进奉玉碗、金碗,并不惜自称「 ”卑职”「 ”眷晚生”,这下子连一向自诩善于溜须拍马的韦小宝都觉得都不好意思了。但他却仍是满口谀词,看上去熟练已极:「 ”韦大人如此谦下,令人好生佩服。韦大人是一等子爵,爵位比卑职高得多,何况韦大人少年早发,封公封侯,那是指日之间的事,不出十年,韦大人必定封王。” 这种「 ”残忍”的感觉,在索额图戏谑他居然学会拍马屁时达到了顶峰。 索额图说他:「 ”老施,在北京这几年,可学会了油嘴滑舌啦。” 他怎么说?他说:「 ”卑职是粗鲁武夫,不懂规矩,全仗各位大人大量包涵,现下卑职已痛改前非。” 听到没?原来他向权贵们溜须拍马、低三下四居然是在「 ”痛改前非”? 难道之前他看不起那些尸位素餐的草包们,他错了吗? 难道之前他不愿低三下四去巴结权贵,他错了吗? 难道之前他从战略高度提出独掌平台指挥大权,他错了吗? 真不知道在京投闲置散的「 ”施琅”究竟经历了些什么,以至于「 ”觉今是而昨非”? 究竟是谁把他从一个骄傲自负的「 ”牛人”逼成了满口谀词的「 ”孙子”? |NO.4| 喽哥之前就反复说过,世界上最残忍的事就是把一只「 ”翘着尾巴的狼”硬生生地逼成一只「 ”夹着尾巴的狗”。 「 ”施琅”是狼,却似乎变成了......这是多么残忍!这是多么悲哀! 忘了曾经在哪里读到过这样一句话:有本事的人要做一块瀑布下的石头,虽然周身覆满青苔,看上去柔和的许多,但棱角依然还在;不要做河道里的石头,滚来滚去,尽管圆润了不少,却早就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模样。 多希望那个雄心勃勃又有本事的「 ”施琅”棱角也都还在。 作品信息 Work information 本文来自凯迪原创作者: 喽哥,经授权转载自作者公众号: 喽哥。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相关参考

揭秘古代买官的下场 此人就被皇帝逼成了和珅

还不知道:古代买官的下场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买官碰壁:光绪罢斥文盲道员<四朝佚闻》中说,光绪时内务府下有个叫玉铭的旗人,本是个木商,靠做皇官的生意赚不少钱,

是谁把刘秀推向天堂,把王莽推向地狱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汗青上有两位皇帝,面临着同样的情况,怀揣着沟通的妄想,做法也几乎相同,甚至连他们的瑕玷都一般!究竟却截然相反,一个身败名裂,永久不得翻身;一个却名垂青史,被誉为最完美的皇帝。王

是谁把刘秀推向天堂,把王莽推向地狱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汗青上有两位皇帝,面临着同样的情况,怀揣着沟通的妄想,做法也几乎相同,甚至连他们的瑕玷都一般!究竟却截然相反,一个身败名裂,永久不得翻身;一个却名垂青史,被誉为最完美的皇帝。王

是谁把曹操变成了白脸的奸臣

1958年前曹操是奸臣,“白脸”的代表人物人们印象中,曹操是个坏人,这多半要拜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所赐。“拥刘反曹”的整体架构使得这部书把曹操定位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地位。之后的几百年中,以

是谁把他带到邪路上的? 同治帝纵欲亡身

慈禧此人擅弄权术,对于亲情较为淡薄,虽然同治帝是她的孩子,但实际上两母子的关系并不十分亲密。同时,慈禧对于教养的事情也并不感冒,因而同治帝“得纵恣自由”,玩得比较野,甚至养成了惯性,也有人说,有其母才...

在教育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的是谁

“美育”一词的出现,是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鲍姆嘉通建立“美学”学科体系之后,是由席勒首次提出来的。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

让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三国牛人是谁

 让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三国牛人是谁?  雄才大略的诸葛亮在三国的江湖中笑傲群英,能入他法眼的人才委实不多。然而,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奇才,诸葛亮对之非常看重,不仅费尽周折将其网罗至刘备麾下,而且

历史上杀过三位皇帝的牛人是谁

把皇帝拉下马已经是凌迟碎剐之罪了,何况杀皇帝!皇帝是国家的象征,权力的代表,杀一个已经是惊天动地了,杀两个更是有点不可思议,难道还有更厉害的!老话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把皇帝拉下马已经是凌迟

令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三国牛人是谁

本文《刘继兴读史》,刘继兴著,崇文书局出版。雄才大略的诸葛亮在三国的江湖中笑傲群英,能入他法眼的人才委实不多。然而,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奇才,诸葛亮对之非常看重,不仅费尽周折将其网罗至刘备麾下,而且由衷地

完全被三国演义忽略的牛人

真正被《三国演义》忽略的一个三国牛人,曹操长跪请教,曹丕说没他皇帝当不成他是曹操身边最神秘的一位谋士,曹操曾长跪请教他兵家之事,他死后郭嘉成了他的接班人,可是到曹丕称帝之时还在赞叹,没有这个人,他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