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不是替天行道的仁义之战,背后另有原因

Posted 贵族

篇首语:智者不为愚者谋,勇者不为怯者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武王伐纣不是替天行道的仁义之战,背后另有原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武王伐纣不是替天行道的仁义之战,背后另有原因

在孔子及后世的史书记录中,武王伐纣是以替天行道的形式出现,是周朝的仁义之师讨伐无道暴君商纣王,最终仁义压倒暴虐,成为社会的主流,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生活。但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武王伐纣的背后另有原因。 武王伐纣的首要原因和气候有关。商朝初年,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但到了商末周初的时候,气候严重干旱。据《竹书纪年》记载,「 ”商王文丁三年,恒水一日三绝。”可见当时河流干涸。 寒冷干旱少雨的气候,同样让北方戎狄部落和周部落受到影响。戎狄部落为了生存,不断南下侵扰周部落。在戎狄部落和干旱气候的压迫下,为了寻求更好的生存环境,周人也开始从西北向东南不断迁都。 周人在丰镐地区定居后,由于环境相对优越,又有农耕和游牧的双重经济的优势,实力迅速发展。但气候仍然干旱,周人经常要面对灾荒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继续向东,消灭商朝。这就是武王伐纣的外部环境因素。 此时的商纣王也同样面临生存问题。气候的干旱,引发牛羊等牲畜减少。商朝末年连祭祖用牲都迅速减少。干旱的气候对商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产都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寻求发展,商纣王不得不向东南拓展,以寻求更好的生存环境。由于军队远征在外,首都地区兵力空虚,周人抓住时机进攻,并一举取得成功。这就是著名的武王伐纣。 在饥荒时期发动对外战争,是解决生存危机的最有效手段,战争的胜利让周人成功地度过了饥荒。《左传》记载,「 ”昔周饥,克殷而年丰。”周人通过战争获得了丰厚的战利品,从而度过了饥荒。《国语·周语上》也说,「 ”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为了生存,周武王转移压力讨伐商朝。为了取得成功,周武王分化、瓦解商朝贵族,使他们为自己所用。这就是武王伐纣成功的第二个原因:商朝贵族内部的叛变。 在商周的决定性战役牧野之战中,史书记载,「 ”前徙倒戈”导致商军最后失败。到底是谁倒戈导致了商朝的失败,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奴隶和东夷的俘虏。而事实并非如此,商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贵族在周人的拉拢下临阵反叛,尤其是一个叫胶鬲的贵族。 《吕氏春秋》记载,「 ”文王已殁,武王即位。王使叔旦就胶鬲于次回内而与之盟。”「 ”叔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后来的周公。胶鬲是当时商朝的一个贵族,是周武王拉拢的对象。 武王和周公除了极力拉拢胶鬲,还极力拉拢微子、叔齐、伯夷等商纣王的近亲,要他们反商助周。 《孙子·用间篇》记载,「 ”周之兴也,吕牙在殷。”孙子也认为,周灭商之所以取得成功,是使用了间谍。 据说,商朝有个叫候殷的人是周的间谍,经常将商朝的上层情报送给周。有人推断,候殷就是胶鬲,与比干等人共同辅政,还掌握着部分军队,后来与商纣王关系疏远,与周武王结盟叛商。 气候的变化、贵族内部的反叛,让商朝危机重重。而周人由于频繁与戎狄游牧民族接触,同时又具有农耕文化的基础,他们比商人更迅速、更彻底地完成了从步兵到战车的军事革命,理念比较先进。再加上用计谋瓦解商朝贵族内部的统治力量,从而取得了胜利。 战争的发起与气候有关,战争的胜利则与人有关,与战略战术有关。所谓的仁义战胜暴虐,只能说是谋略更高一层。

相关参考

商朝牧野之战失败原因

商朝牧野之战也称武王伐纣:商朝牧野之战失败原因商朝牧野之战也称武王伐纣,在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有很多,比如曹操与孙刘之间的赤壁之战;后晋与前秦之间的淝水之战等等,但以少数战胜多数的大规模战役却只

揭秘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真相,被孟子所误导的一段历史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揭秘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真相,被孟子所误导的一段历史”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商朝末期周武王发动了伐纣的牧野之战,这场战争在后世被描述为真正的仁站,据说此战是并没有怎么打

武王伐纣有八百诸侯响应

武王伐纣,历来被看作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正所谓「”多道者多助”,共同打响了消灭殷商的牧野之战。《史记·商本纪》载,「”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

武王伐纣有八百诸侯响应

武王伐纣,历来被看作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正所谓「”多道者多助”,共同打响了消灭殷商的牧野之战。《史记·商本纪》载,「”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

历史秘闻 武王伐纣有八百诸侯响应

武王伐纣,历来被看作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正所谓「”多道者多助”,共同打响了消灭殷商的牧野之战。《史记·商本纪》载,「”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

武王伐纣灭商朝的故事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

周武王是怎样攻打商纣王的 武王伐纣历史简介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据正史所

周武王是怎样攻打商纣王的 武王伐纣历史简介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据正史所

武王伐纣历史简介,周武王是怎样攻打商纣王的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

历史军事 武王伐纣历史简介 周武王是怎样攻打商纣王的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