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谷奇谋”的真正问题,是蜀军实力不济

Posted 子午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 ”子午谷奇谋”的真正问题,是蜀军实力不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子午谷奇谋”的真正问题,是蜀军实力不济

作者:罗杰新 「 ”子午谷奇谋”的战略背景,是蜀汉首次发动北伐,此举出乎曹魏的意外,后者完全没有准备。《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裴松之注”: 魏略曰: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 此前,魏国连年对孙吴用兵,主力军团部署在东南前线,关中兵力空虚。 如果,一举夺占关陇地区,蜀国的领土、人口将增长一倍以上,可投入战争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将更加充足。依托关中地区作为对曹魏用兵的前沿基地,后勤补给线路可以大大缩短。 在战略地理上,也将对曹魏处于居高临下、「 ”扼亢拊背”的有利位置。如此一来,蜀魏两国间的国力对比、战略态势都将发生明显的改观。 魏延提出的方案,其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首次北伐的突然性,奇袭长安、阻塞潼关,从而一举夺控关中地区。他想要效仿韩信,也是想要仿照刘邦争夺天下的策略。看两人各自的「 ”汉中对”,韩信答刘邦曰: 「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而魏延答刘备则是: 「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如果说韩信是军事能力超强,而政治意识薄弱的话,那么魏延或可说是战术能力超强,而战略意识薄弱吧。也体现出魏延过于偏重战场谋划,而对战略全局的思考不足。水平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历史上诸葛亮最终否决了这一方案,决定从祁山道进兵、进攻陇右。诸葛亮认为这是「 ”十全必克”之策。而魏延则认为诸葛亮胆怯,「 ”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 ”子午谷奇谋”的风险真的大吗?尤其是从全军统帅诸葛亮的角度来看的话? 在第一次北伐时,蜀军的战斗力要弱于魏军。尽管刘备曾在汉中击败过曹操,但是此后历经荆州、夷陵的连续挫败,蜀军元气大伤。经诸葛亮重整之后,蜀军仅在南征中打过弱敌南蛮,北伐初期对抗魏军时,明显不能适应。《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裴松之注”提到: 汉晋春秋曰:......亮曰:「 ”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两路蜀军(一路马谡,一路赵云)都是以多打少却败于敌,其中虽有将领指挥的责任,但同时也体现了军队战斗力的不足。 魏延的「 ”子午谷奇谋”本身具有可行性,但是其后果却是蜀国无法承受的,实力、条件的不允许。「 ”子午谷奇谋”的真正问题,是将会引发魏蜀两国的战略决战。 如果蜀国采取激进路线,想要一举夺取关中地区,并将之作为进攻曹魏的前进基地,就势必要全力投入与魏国的战争,并且是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战争状态,最终决出一个胜负、或两败俱伤。 或许,魏延期待的正是这样一场决战,从中他可以获得发挥才干、建立功勋、提升地位的机会。当然,蜀国如果想实现恢复汉室的目标,也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展开与魏国的决战、还有对吴国的决战。 魏延作为大将,打仗更多是战术眼光,而诸葛亮是战略考虑,先取陇右再图关中,步步为营才是王道,而事实说明以蜀国的国力连陇右都拿不下。成功了也守不住,因为补给线太长,白白损耗士兵,主要还是收益太低。拢右有粮,可以养战,而长安本就缺粮,就算打下来了,没有吃的你也守不住。 五千精兵五千负粮,攻城器械可以到城下造,但凡魏延拿下关中,也是以数千军士为代价。但是打下来,问题是怎么守下来。 如果成事,进入关中,必然会引来连锁反应,魏国多路援军攻防,关中是北伐的关键。就算关中易守难攻,魏军守将城破之日必是破釜沉舟,粮草焚尽!拿下一个汉中又无后援,无疑是艰难重重。。 魏子午谷奇谋与孔明先占陇右,方略是不一样的。孔明是稳扎稳打,积蓄力量,徐图北伐。魏延是兵行险招,一口吞个胖子。问题是蜀实力弱,没法在长安与魏决战。 子午谷奇谋不行的,原因有二: 一是魏延能不能遇险,个人认为,根据魏延的能力,和计谋的突然性,成功可能性还是有的。 关键在于第二个原因,诸葛亮能不能成功如期到达长安与魏延汇合。根据诸葛亮五出岐山的表现,他是不能够做到的。那么,成功夺取长安的魏延,也就变成魏国的瓮中之鳖,任人宰割了! 诸葛亮即使能及时,到达长安也会因为没有时间,安顿陇右而后方不稳。那些说子午谷奇谋可以成功的,先解答下列这些问题: 1、诸葛亮出祁山几次成功到达长安城下?最近一次是五丈原到达渭水河畔。 2、长安到汉中所有小道都有魏军哨所、斥候,如何才能不被发现到达长安城下?长安城有魏国名城钟繇治理,对蜀国认同感不够,先不说魏延兵少能不能占领长安,就说魏延侥幸占了长安,你魏延兵少能够守得住长安?长安到洛阳都是平原山谷平地,魏国骑兵援军日夜兼程,要比蜀国援军翻秦岭快的多。 3、如果魏延占了长安被魏军重围,而诸葛亮被陈仓堵住,支援不了怎么办?魏延羊入虎口,蜀国丢失唯一精锐如何抵抗? 你觉得拿下长安曹魏会投降?我认为夺下长安、潼关后,必将遭遇曹魏的猛烈反击。在这个反击之下,又有多少资源去消化,没有完全夺下的雍凉呢?!再说东吴,如果蜀汉把7/8成的兵力压在长安,潼关,东吴将做何举动?!东吴的陆战能力大家是知道的,可是偷袭的能力………………?! 从我们后世来看:当年子午谷奇袭和邓艾入蜀其实差不多,邓艾风险也很大,不过,魏国损失邓艾不痛不痒,蜀国要损失魏延就有亡国的危险。诸葛亮不愿赌亡国,这样怎么去见刘备,又三顾,又托孤。所以子午谷不可取。。。。

相关参考

详解 ”子午谷奇谋”

在三国历史上,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一个著名的话题。这一奇计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冒险性和超人的胆略,虽未被诸葛亮采用,却一直受到后世读史者的关注。千百年来,关于此计谋是否可行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直至今

三国史上子午谷奇谋是什么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诸葛亮一向用兵谨

历史上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个好主意吗

三国时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正确的。事情是这样,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平定南中之后,与东吴孙权交好,锐意进取想北伐曹魏。这时候,大将魏延建议,让他自己带五千精锐士卒,另外五千士兵作为后勤,悄悄沿着子午道进军。十

诸葛亮为什么不用名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时,大将魏延给他出了个奇谋。这就是后世津津乐道的「子午谷奇谋」。但诸葛亮觉得该计划太过冒险,否决了,为此,魏延怏怏不乐,暗地里也曾不止一次讥讽诸葛亮太过谨慎,贻误了战机。对于魏延的

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是什么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魏延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

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魏延,三国中比较有争议的人物,被孔明说有反骨,死前还在算计人家,其实从刘备入川开始,魏延是少数得到刘备和诸葛亮同时赏识的将领,魏延也不负众望,将汉中守的固若金汤,子午谷奇谋更是直观的反应了,魏延的军事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否可行

蜀汉后期,人才出现凋零的情况,叱咤风云的五虎将均已去世,好在诸葛亮智谋过人,精力也还可以,苦苦支撑着刘备留下的烂摊子。此时的诸葛亮,事无大小亲力亲为,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小时,幸亏还有一位名将可用,他就

诸葛亮为啥杀魏延,不是因为反骨,而是子午谷奇谋的隐秘

诸葛亮是谁?那是蜀国从起家到发达的第一精神领袖,刘备都不行,刘备的一生很有争议,甚至他的仁义都能受到质疑,而诸葛亮却人质疑,无论是学识还是忠心,都受到了广大的褒奖。魏延又是谁?他是一个一心投奔巴蜀的将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究竟是自私还是胆小

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件事发生于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为了振兴汉室,打造一个强大的蜀国而进行了北伐。当时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不过都被曹魏的司马懿给挡住了,最后还死在了北伐的道路上,真的是鞠躬

缘何再败

在前文《详解「”子午谷奇谋”(三):诸葛亮的「”十全必克”之策》中,我们已经介绍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作战计划,并分析了这次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应当说,蜀军在第一次北伐中败得相当狼狈,尤其是街亭战场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