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像《巴顿将军》这样的电影

Posted 将军

篇首语: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像《巴顿将军》这样的电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像《巴顿将军》这样的电影

原题:我写开国将军传记的一点思考 由都梁先生小说《亮剑》改编的电视剧热播后,竟然使我以前写的有关将军的纪实文学也走红起来。网上和报刊上在评论《亮剑》时往往把我那批作品拉出来「 ”亮相”,以此来证明李云龙等原型就是某某某。从这点来说,《亮剑》确是一部相当成功的作品,它不但引起了人们阅读的兴趣,而且引起了人们考证的兴趣。一部作品能够达到如此的社会效应,在当代中国文学中是十分罕见的。 《亮剑》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朔造了一批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共产党军人形象,而这一形象打破了「 ”高大全”传统英模的神话,尤其是其塑造的李云龙这一典型人物。《亮剑》之所以引起人们的考证兴趣,是因为它源于生活的厚度。李云龙这一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并非空穴来风,他是诸多将军的综合艺术形象。在我采访和接触的开国将军中,就有许多人和李云龙有着相似的经历、性格和作风,他们很像李云龙,但又都不是李云龙。这就是都梁先生的高明之处。 《亮剑》播出不久,我就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感到很意外。这篇文章的题目叫《死掉的几个小人物》,作者(hugomyson)写道: 早就知道都梁先生,他写的《亮剑》可以和徐贵祥先生获奖的《历史的天空》一决高下。说实话,《亮剑》我个人认为,就文学形象来说有一定突破,但故事多与吴东峰先生的《东野名将》上的人物性格仿佛。 虽然说「 ”读未见书如逢良友,读已见书如遇故人”,但是,因为我非常喜欢看军人传记,尤其喜欢那个被称 为「 ”中国巴顿”的钟伟将军。所以,《亮剑》看着没有阅读上的陌生感,似曾相识,兴致便减了不少。 想不到我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版的《东野名将》一书,还有人记得它,而且是由《亮剑》引起的相关记忆。后来,我又陆续看到一些报刊把我采访将军的作品冠以「 ”《亮剑》原型”、「 ”谁是李云龙”等标题发表,更令我诚恐诚惶。 1992年1月,新华社《世界军事》杂志主编陈湘安为我开辟了「 ”将军素描”专栏,先后发表了许世友、王近山、刘震、陶勇、钟伟、梁兴初、黄克诚、罗瑞卿、聂凤智、韩先楚等开国将军的传奇故事。这个专栏一开就是几年,由此而一发不可收,写将军一直写到现在。与此同时,在朱苏进、钱钢等朋友的鼓励下,我于1993年和1995年结集出版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东野名将》两本传纪文学作品集。前者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者由成都出版社出版。那时半文半白的《开国将军轶事》系列文章仅仅是这两本书的副产品。 《亮剑》电影在2006年央视一套首播后,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既使我的作品沾了光,也使我的作品倒了霉。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亮剑》引起的相关记忆,竟使我在2007年和2008年,先后作为被告遭遇了两场轰动的名誉权官司。 一场是王胜少将亲属起诉我写的《混血儿叶飞》一文侵犯了王胜名誉权,另一场是陈伯钧上将亲属起诉我写的《枪声远去了》侵犯了陈伯钧的名誉权。两场官司都是因为他们的亲属看到网上对《亮剑》原型负面事件的热议引起的。王胜亲属认为,写王胜偷运缴获的战利品而被叶飞捆绑,是对王胜的恶意污蔑;陈伯钧亲属认为写陈伯钧要求部队撤而被钟伟反对,是贬损陈伯钧贪生怕死。为此,他们通过追根寻源,终于在我十多年前发表的作品中找到了负面事件的源头文本,从而把我推上了法庭。两场官司如今早已烟消云散,但它们确确实实使我们从事纪实写作的人陷入了十分难堪的境地。 由于《亮剑》引起的相关记忆,竟使吴东峰在2007年和2008年, 先后作为被告遭遇了两场轰动的名誉权官司。 两场官司下来后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们继续用好人与坏人、正面与负面的简单的传统历史观来观照历史人物,不但不能真实地还原历史,还会引来更多的麻烦。现实的实际情况是,好人和坏人并不是脸谱化的,好人并非绝对好,坏人也并非绝对坏。好人与坏人是互相交合的,同时会随着坏境的改变和改变的。比如我们过去的作品,也包括本书的作品,对正面人物的溢美和对负面人物的贬损,特别是写「 ”敌人”的内容,其后人要打官司,那真是打不胜打。历史事件是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也是多面性的。如果每一篇传记文学都只写正面而忌讳写负面,那么我们的历史就必然会失去最宝贵的真实性,伪历史就会大行其道。我们从事传记文学写作的,当然需要更加严谨的写作态度,但更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特别是思想和观念的进一步的开放。许多作家也是这样呼吁。 正是这两场官司,使我有机会再次审视发表在十多年前的这一批作品。尽管从采写、出版到传播,历经曲折艰辛,官司不断麻烦不断,但我至今仍庆幸我在零距离采访和原生态写作上所作出的突破。 围绕许世友土葬而展开的纪实文学《魂归大别山》,最早发表于1989年《金岛》杂志第8期。许世友土葬当时是有很大的非议和压力的。上头是作为负面问题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当时发表此文时则到处碰壁,因为土葬不符合中央倡议党员火葬的要求。 许世友为基层官兵表演少林拳 发表于1993年《世界军事》的将军素描《猛将王近山》,是最早挖掘了这位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著名战将的文章。《亮剑》的热播使王近山将军广为人知,而当年我写这篇文章时,曾遭到了诸多「 ”老革命”严厉的指责:「 ”王近山臭名远扬,谁不能写,为什么你要写一位犯过错误的人?” 王近山将军 钟伟将军是四野部队中的「 ”好战分子”,他打过胜仗也打过败仗,他优点很突出毛病也很突出。《枪声远去了》一文并没有讳忌他的缺点,而被他家人认为是写钟伟将军最像的一篇文章,也因此至今仍在网络上「 ”疯传”。 钟伟将军在战斗间隙 当我采写梁兴初将军时,这位被称为「 ”万岁军”军长的战将还处在林彪事件的沉重阴影中,《「 ”万岁军”军军长》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等于为这位战将说了「 ”功是功过是过”的公道话。 「 ”万岁军”军长梁兴初(左)与刘兴元、江拥辉入朝合影 原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于1976年7月7日不幸殉职。此后官方从未公布过将军殉职的真正原因,而《东南折栋梁》一文是当时披露皮定均将军飞机失事的最详细最权威的报道,因为当时的历史背景复杂,写作与发表此文也颇费周折。 皮定均在战斗前线观察敌情 在这本书中,写的最晚的是《战将的风骨》,首发于1995年的《广州文艺》。此文的内容基本上是由尤太忠将军临终前口述素材整理而成。将军晚年喜欢读战争回忆录,但他身经百战从来不写只字片语,也不许别人写。因此《战将的风骨》披露的内容均为首发也格外珍贵,其中也涉及一些敏感人物与敏感问题。 我所采访的这批开国将军们都是从放牛娃成长起来的战将,他们有过五关的辉煌,也有走麦城的遗憾,有功有过,有得有失,有喜怒哀乐,也有七情六欲。因此,在我的眼中他们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大英雄.。他们本来就不是「 ”高大全”的脸谱式的人,他们是具有不同个性,丰富生动的历史人物群体。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人在其中起作用。任何英雄行为都是人的行为,对他们的神化和鬼化都不是事实求是的态度。突破了正面人物「 ”高大全”创作模式,还原了一批有争议有性格的开国将军形象。我认为,这是本书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作为写作者的重要收获,尽管这在当时的历史坏境中是十分困难的。 在战争年代中,开国将军们的泥土味、火药味,个性和野性,就像电视剧《亮剑》一样,实际上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描写。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特殊的性格,他们也会骂人、打架、违反军纪,甚至掉眼泪、发洋财、以枪示威,与女人有一些纠葛等。假如传主是我们所说的正面的,实际上也一定会写到负面的东西,就是负面的东西,往往更能真实地反映人物的丰富性和历史的复杂性。 如果说我写的有关将军的纪实文学,与《亮剑》中的人物「 ”性格仿佛”,纯属偶然也是必然。偶然是因为我的作品与《亮剑》没有什么关系,《亮剑》与我的作品也没有什么关系;必然是因为我们都面对着相同的描写对象,加工的是相同的丰富多彩生活原矿。都梁的作品是虚构的,虽然有深厚的生活基础;而我的作品则完全是非虚构的,虽然也用了一些艺术表现手法。我是写生,他是创作;我是具体地摹写,他是艺术地创作。我写的是真实的「 ”这一个”,而他写得是艺术的「 ”这一个”,所以使人感到「 ”似曾相识”也在所难免。幸运的是我的作品沾了《亮剑》的光,才又重新被人提及;不幸的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非虚构文学创作的职业风险要远远高于虚构文学作品的写作。(此段出版时被删除) 巴顿将军 b年轻时我特别喜欢看美国的电影《巴顿将军》,也一直期盼着能够在影视作品中看到中国的《巴顿将军》。这个愿望至今仍然是失望。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根本就不敢面对将军们的负面。《亮剑》的成功就在于反映将军负面事件和性格上有所突破,它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有错误有缺点的活生生的真实将军,但我认为它的突破仍然是十分有限的,没有超过《巴顿将军》的水准。虽然大家都很喜欢李云龙,但不一定会喜欢李云龙作为自己的父辈形象出现在银幕上。这就是我们的「 ”为尊者讳”的人文坏境,如此的结果是很多将军只是成为历史事件的符号或「 ”高大全”的圣像。这也许是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巴顿将军》那样优秀的战争片的重要原因吧 注:《巴顿将军》是由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于1970年出品的历史片,该影片由弗兰克林·斯凡那执导,乔治·C·斯科特、卡尔·莫尔登、詹姆斯·爱德华兹等主演。影片主要介绍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 ”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的故事。该片于1970年上映,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7项奖。 2013年3月写于广州东湖畔三东堂 (本文为吴东峰著作《开国战将》一书的自序,出版于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年版) 原创版权,谢绝断章摘编,全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参考

国外档案馆历史电影

一、外国的讲述历史的电视剧或电影个人认为演义成分相对比较少的,古代的有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埃及艳后、新埃及艳后、奥古斯都一世、1960年电影版斯巴达克斯等,近现代的有巴顿将军、虎虎虎、斯大林格勒保

巴顿将军最害怕的人是谁

说起二战期间美国的巴顿将军,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对于他的印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暴脾气,倔脾气,性格强硬,行为举止很粗鲁,有着暴力倾向。没错,对于巴顿的军事生涯,用这些词来形容他实在是太适合不过了

哪位开国少将被称“中国巴顿” 两次违抗林彪命令

核心提示:中国也有巴顿这样的人物,一生与战斗和枪声结下不解之缘。此人是谁?钟伟,开国少将,英雄经历暂不赘述,想想在当年庐山会议上,唯一敢拍桌而起为彭德怀说话的人。钟伟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

巴顿将军最为钟爱的名枪 历经百年而不衰的经典 柯尔特M1873手枪

巴顿将军最为钟爱的名枪历经百年而不衰的经典柯尔特M1873手枪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二

德军宝藏被发现,连铁血将军巴顿眼睛都直了

1945年5月9日,德国投降,欧洲恢复了和平。而在投降之前不久,盟军在德国本土,「”发现了一个德国盐矿井,里面隐藏着巨额的宝藏”。这些宝藏无一例外都是德军在占领区搜刮而来,价值令人乍舌不已,那德军在战

巴顿将军可不好学,这个美军师长就因冲得太猛,惨死纳粹坦克之下

众所周知,二战中的美军中将麦克奈尔是被自己人的轰炸机给炸死的。同样,还有另一位死在德军枪口下的美军将官,他的命运,用「”悲催”这两个字来形容无疑再合适不过。这位倒在帕德博恩(Paderborn)郊外的

巴顿为什么不是五星上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最著名的巴顿将军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战神之一,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在他指挥和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所向披靡、无往不利。巴顿是美国的第一个坦克兵,也是美国第一个组建坦克部队的人。他

空军灭不了,可以放心了

本文作者吕黎平将军简介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我年轻的飞行员在残酷的空战中,面对美军的老牌、王牌飞行员,毫不畏惧,表现得十分英勇,十分出色,创造出了许多辉煌的战绩,

像五星级酒店 不如今天豪华

核心提示:在这里有电影院、理发室等等,说起来就跟现在亚龙湾的五星级酒店群差不多,只是不如今天这样豪华,但是生活上的服务是一应俱全。20世纪60年代初,程潜的6个女儿在海边合影资料图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

李世民一生最善于权术却唯独驾驭不了李绩

在中国的历史的长河中,成就大业的帝王为什么能够统率众多足智多谋的文臣和骁勇善战的武将,难道真的是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帝王将相生来就器宇不凡,总是伴随着各种星宿天宫的变换而应运而生吗?事实并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