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你知道美国的巴顿将军吗?
Posted 知
篇首语: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历史 你知道美国的巴顿将军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历史 你知道美国的巴顿将军吗?
你知道美国的巴顿将军吗?
乔治·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1885—1945)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陆军上将。受家族影响,他从小便着迷于军事并坚信自己将来会成为一名将军。后来,他在结束军事预备学校的学习之后,进入美国西点军校。巴顿在西点军校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甚至在额外增加一年学业的情况下才得以毕业。之后,他进入骑兵团服役。
“一战”结束后,巴顿奉命筹建美国装甲部队,成为美国装甲部队的创始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的“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在战争中的优势,美国大力推进装甲部队的建设。在巴顿的统领下,美国的装甲作战体系逐渐形成。巴顿对装甲部队建设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苦心钻研装甲兵的战术战法。那时坦克的噪声极大,以致坦克手和驾驶员无法用语言顺利沟通,巴顿就让坦克手用肢体语言联络,如踢一下驾驶员后背表示前进,摸一下驾驶员的头表示停车。就这样,在实践中摸索、研究、提高,巴顿组建起了当时被认为是战斗力最强的美国装甲部队。
在军事指挥上,巴顿要求军官要身先士卒。为了让军官接受这一点,他曾形象地以面条为例加以阐释。他在桌子上放一段湿面条,用手指从面条的中间部位向前推,然后说道:“你从后面是无法将面条推向前的,因为面条会从中间变弯;前线士兵也是一样,你只能站在前面率领他们向前。”巴顿还要求,平时对士兵的训练必须严格,他有一句名言:平时多流一品脱汗水,战时就会少流一加仑鲜血。
巴顿是一位做事干练,处理问题力求“简单化”的将军。据传1944年他任第三集团军司令时,有一次,他的坦克部队油料短缺,而按常规等待上级批拨油料的时间长且手续复杂;于是,他想出一怪招,往下传令:凡是能偷到油料的士兵,无论是偷美军兄弟部队的还是偷德军的,一律奖三天假期;一时间,美国第一和第九集团军经常无故失油。后来,上级虽向巴顿问过此事,但最终不了了之。
巴顿先后担任第七和第三集团军司令,在指挥西西里岛登陆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阿登战役中战功卓著。1945年9月,巴顿在欧洲外出打猎时遭遇车祸;12月21日,在德国海德堡的一家医院不治身亡,享年60岁。
相关参考
看过美国影片《巴顿将军》的人们,想必大多对巴顿将军的言谈举止有着深刻的印象。小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SmithPatton,Jr.1885—1945),美国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第
乔治?小史密斯?巴顿是美国屡建战功的将军。他不仅是有高超的指挥才能,而且铁腕治军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1942年,美国第二军在北非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最著名的巴顿将军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战神之一,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在他指挥和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所向披靡、无往不利。巴顿是美国的第一个坦克兵,也是美国第一个组建坦克部队的人。他
你知道美国原子弹之父和“曼哈顿计划”吗?“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成立了铀计划研究机构,这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担忧。1939年8月,由移居美国的匈牙利科学家西拉德等人牵头策划、由爱因斯坦签署的一封信送到美国
巴顿将军是怎么死的呢,巴顿的死亡原因是什么呢,他又是被谁给杀的呢,可能因为他的反共,大家以为是苏联杀的,但是事实证明并不是。 乔治巴顿旧照既然不是苏联人,那还会是谁呢?当然是美国人。那美国人怎么会杀
历史人物 乔治·巴顿简介_乔治·巴顿将军_乔治·巴顿生平事迹_乔治·巴顿评价
外文名:GeorgeSmithPatton国籍:美国出生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出生日期:1885年11月11日逝世日期:1945年12月21日毕业院校:西点军校中文名:乔治·巴顿其他成就:二战中著名的美
历史人物 潘兴将军简介 潘兴将军为什么是美国陆军唯一的六星上将 潘兴将军如何选中巴顿的
中文名:约翰·约瑟夫·潘兴 外文名:JohnJosephPershing 国籍:美国 出生地:密苏里州林恩县拉克利德镇 出生日期:1860.9.13www.cha138.com 逝世日期
说起二战期间美国的巴顿将军,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对于他的印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暴脾气,倔脾气,性格强硬,行为举止很粗鲁,有着暴力倾向。没错,对于巴顿的军事生涯,用这些词来形容他实在是太适合不过了
在二战期间曾担任过师长、军长、司令等职的美国历史上最著名将军之一的乔治·巴顿生于1885年11月,他出身于军人世家,自其祖父一辈起开始在军队里服役并参与对外战斗,他因自幼听长辈们讲述战争等话题的影响而
1945年12月21日巴顿死于车祸美国陆军将领、四星上将乔治·巴顿1945年12月9日在曼海姆附近一场车祸中受伤,胸部伤口严重充血,12月21日死于海德堡的医院。巴顿是美国杰出将领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