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九岁语犹不甚了了,53岁依然在乡试中败北,却因书法名流千古

Posted 书法

篇首语: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他九岁语犹不甚了了,53岁依然在乡试中败北,却因书法名流千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他九岁语犹不甚了了,53岁依然在乡试中败北,却因书法名流千古

幼年的文征明,身体孱弱,略显迟钝,「 ”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 在父亲文林的安排下,文征明师从吴宽学习古文。吴宽是成化八年(即公元1472年)会试、廷试的第一名,也就是状元。作为同科进士的父亲文林,让文征明拜吴宽为师,是希望他能够在科场上有所作为。然而,文征明前后参加不下十次科举考试,竟然全部失败了。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年出生的好朋友唐寅在科场上的胜利。唐寅16岁时即以童子试第一名考中秀才,29岁高中乡试第一名解元。而文征明却至53岁时,依然在乡试中败北。 可以想见,科举失利,严重打击了文征明的自信心,也使他很早就明白苦学补拙的道理。当唐伯虎和祝枝山、张灵等一帮哥们在苏州城里寻欢作乐时,文征明却在家中读书习字。正是这种坚忍苦行的力量,最终铸造出文征明在有明一代绝无仅有的,德、艺、寿三馨的人生。 当然,最重要的是,文征明有一个爱他、知他的父亲。当别人以为他弱智时,父亲不以为然,「 ”儿幸晚成,无害也。”当同伴唐寅,乡试高中解元,自己却再次败北时,父亲写信安慰他: 「 ”子畏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吾儿它日远到,非所及也。” 一切竟被文林不幸言中,在接下来的北京会试中,唐寅牵涉科场弊案,黯然返乡,命运从此跌入谷底。而文征明虽然科举不第,经过刻苦努力,却成为吴门画派的主将和旗手。所以,文林说「 ”吾儿它日远到,非所及也。”真成谶语。 当然,作为父亲的文林,一生中最重要的正确举措之一,是带他拜苏州画坛领袖沈周为师。于是,文征明在26岁时,成为沈周的学生。 一个天赋平平的孩子,通过后天的勤学苦修,终于成长为伟大的艺术家。然而除了文征明身上不管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养成的强大的意志力外,他还有一个世事洞明、知人善解的父亲。所以故事足以励志,但奇迹却很难再现。

相关参考

他最终依然登上九五之尊 九岁封王却沦为男宠

慕容冲,小字凤皇,是十六国时期西燕第二位皇帝。慕容冲容貌俊美且骁勇善战,年仅九岁便被封为中山王。他身世显赫且少年有为,人生自然是荣耀万千的,然而仅是一夜之间,他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慕容冲的一

汉朝历史 三岁封王,九岁当皇帝,十五岁被杀

西汉王朝从公元前206年建国,到公元25年灭亡,一共231年。在段时间里,西汉共有11位皇帝(不含吕后、孺子刘婴、王莽和刘玄)。这是一位皇帝的年龄和在位情况具体如下:汉高祖刘邦,享年62岁(一说53岁

他是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高僧之一 圆寂时才53岁

支遁大师是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佛学造诣很深,世代崇信佛教。著有《圣不辩之论》《道行旨归》《学道戒》等论书,在《即色游玄论》中,他提出「”即色本空”的思想,创立了般若学即色义,成为当时般若学「”六

明英宗为何不顾朝臣的反对一定要亲征北漠?

今天我们来讲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一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他是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公元1435-1449年、公元1457-1464年两次在位)。他九岁继位称帝,年号正统,国事全

明英宗为何不顾朝臣的反对一定要亲征北漠?

今天我们来讲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一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他是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公元1435-1449年、公元1457-1464年两次在位)。他九岁继位称帝,年号正统,国事全

亚历山大一世:我就是个演员

亚历山大一世一出生就被祖母叶卡捷林娜二世抱进宫中亲自抚养,成为父亲保罗一世的王位争夺者。因祖母与父亲势如水火,生存于夹缝中的亚历山大自幼就是一个好“演员”:他九岁就给祖母写赞美

连考40年不中,66岁受尽乾隆荣宠,却因一个名字惨遭鞭尸

科举考试,是古代社会中,平民百姓追求仕途的唯一方式。在这种长达千年的考试制度下,为国家贡献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但是现实也是残酷的。人们只看到金科状元的意气风发,他们骑高头大马,笑从双脸生。却不会去关注落

知名人物 杨荩诚生平故事简介,杨荩诚历史评价,杨荩诚怎么死的?

杨荩诚,又名光准,字柏舟,土家族。1880年(清光绪六年四月)生于四川秀山,远祖为当地土司。他九岁丧父,家境贫寒,性格沉毅寡言。童年在家乡读私塾,喜爱经史,但并不热心封建的科举考试,认为举秀才是无意义

历史人物 唐玄宗晚期失去了自主判断

  嗣是中期人,在大唐帝国的军事史上绝对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是玄宗时期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历史评价他用兵如神,智勇兼备,尤为难得的是,他品质高尚,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军队中都有极高的威望和地位。在他九岁那

慈禧的教育方法过于强势,是导致同治帝年仅十九岁驾崩的主要原因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同治皇帝患上天花以后,病情发展非常迅速,不到一个月,就崩逝于养心殿,年仅19岁。在清朝历代皇帝中,后人们对于同治皇帝的评价普遍较低,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同治皇帝像极了他的父亲咸丰皇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