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斩宫嫔的故事里隐藏着兵法秘闻,连戚继光都惊叹兵圣的大智慧

Posted 戚继光

篇首语: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孙武斩宫嫔的故事里隐藏着兵法秘闻,连戚继光都惊叹兵圣的大智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武斩宫嫔的故事里隐藏着兵法秘闻,连戚继光都惊叹兵圣的大智慧

「 ”三令五申”最早出自孙武之口,当时他正在训练吴王阖闾后宫的三百宫女。在三遍演练之后,宫女们仍然嘻嘻哈哈没有严肃之意,随后便发生了「 ”斩杀吴王爱姬”的故事。两位美女的香消玉陨,换来了孙武的一句话:大王,这支「 ”娘子军”已经可以赴汤蹈火了。 从表面上看,孙武的果断只是为了加强宫女们对于纪律的服从。但如果真的这么想,那可就有点低估「 ”兵圣”的手段了。 01 兵法不传之秘闻 戚继光在《史记》中读到「 ”孙子教吴王宫嫔战”的片段后感叹:「 ”我刚刚领悟到古今兵法不传之秘闻,没想到在千年前的史书竟写的明明白白公开让大家看,实在是太可惜了!” 那么戚继光可惜的是什么呢?只因孙武当时对「 ”娘子军”们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右手和前胸后背不?”这便是最简单也最实用的兵法秘闻了! 中国古代的战争动辄便是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规模,这往往需要很多千人、万人规模的大型战斗方阵。试想一下,你是数万大军中的一员,处于方阵中间的位置,前后左右看到的都是战友的盔甲,战场的态势一点都不知道,可是你还要根据命令前进、战斗和撤退,请问如何做到? 有人会说:不是有「 ”金鼓为号”嘛,擂鼓是前进、鸣金为撤退。可这类声音为主导的信号自己人能听到,敌人也可以听到,这般指挥没有秘密可言,又如何谈出奇制胜呢? 02 统帅关心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古代的统帅建立了可以听见的金、鼓和可以看见的旗帜相结合的信号系统,用来应对部队发布的进退、变阵指令。 方阵的四周都会竖起八种不同颜色的旗帜,以代表八个方向,这样方便军队根据战场需要进行不同方向的变阵。但戚继光敏捷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士兵素质都高,尤其是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大家一紧张就非常容易分不清东南西北,进而无法顺利执行号令。 且不说普通士兵,就连训练有素的御林军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比如晋武帝司马炎有一次外出狩猎,当回去的时候禁卫军竟然无法组成护卫的队形,以至于皇帝在马车上等了很久。 直到天已经黑下来,队形还是无法组成。最后司马炎实在不耐烦了,让一名叫陈勰的工部官员拿着令旗指挥。后者以前担任过军官,对号旗指挥非常熟悉。史书上记载「 ”须臾之间”御林军便将队形排列整齐。这还是在和平的环境中可以从容调整队伍。 其实陈勰的方法非常简单,他只用白兽幡指挥调动,军队便很轻松地组成队形。「 ”白兽幡”就是上面标有白虎标志的军用旗帜,按照当时的规定「 ”白兽幡”代表右边,只要将士们能够分清左右,自然就会将指挥者的意图顺利贯彻。 这也是陈勰与孙武、戚继光在冥冥中达成的异曲同工之处。高明的统帅并不需要士兵知晓东南西北,只要知道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就可以了。这样将统帅的意图变成了士兵需要执行的最简单命令:前进、停止、前、后、左、右。 当庞大的士兵方阵统一执行简单的号令时,那么便是军事家常说的:「 ”指挥一万人如同指挥一个人那般令行禁止。” 03 历史上的意外 当然在历史上有很多反例,最著名的便是「 ”淝水之战”。 当时前秦的部队临河列阵,晋朝说自己要过江作战请求对方整体后退,留出空地供自己列阵。秦军鸣金后撤的时候因为晋朝降兵大喊「 ”秦兵败了!”,那些后面的前秦士兵信以为真争相逃命,从而导致苻坚军队兵败如山倒无可挽回的结局。这其实就是号令不明造成的。 因为数量越多的军队组织时间越长,漫长的时间会耗尽战士的耐心和锐气。站在前排队列的还好,他们可以看到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可站在后面的人看不到战场动态,这种茫然感会击碎所有人的心理防线。一旦流言蜚语传出来,那么就会造成失控的场面。 再比如东晋末年,晋朝丞相组织军队准备和叛军决战的时候,由于一匹战马受惊踩踏了身边的战士,从而造成阵型混乱,后面不明情况的战士们以为失败了争相逃命。由于后面便是长江,以至于仗还没有打,许多晋军士兵就被同伴挤进江里淹死了。 不过类似的情况也有不同的结局,比如东晋中期桓温讨伐在四川割据自立的李势。刚一交战,晋军前部便失败了,军官们战死,战士们吓破了胆不敢前进。桓温无可奈何,只好下令撤军。 可是发令兵也被吓得神经错乱,竟然将鼓当成了撤退的「 ”金”。随着隆隆的鼓声,后面不明就里的战士们以为前边打赢了,争相往前冲。 前边那些不敢前进的士兵们被后面人推着进攻,结果没有想到竟然一举击溃了李势的军队。估计谁也不会想到一次操作失误竟然维护了国土统一。 综合这么多意外,可以看出「 ”兵圣”孙武深知士兵的素质是军队的关键。因此他给宫女们的要求是只要能够分清前后左右就好。当吴王的两名爱姬被斩,维护了队伍的纪律之后,一支能够分清方向,按照基本口令执行命令的队伍便可以赴汤蹈火了。这也是戚继光数十年军旅生涯悟出的兵法不传之秘闻。 私以为,如果那些宫女们压根就分不清方向,那么杀多少吴王心爱的女人都没有用。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李金钖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文由「鱼羊史记」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欢迎转发朋友圈。

相关参考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真是鬼谷子的老师吗

军事家孙子真是鬼谷子的老师吗?《孙子兵法》被称为镇国之宝,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真的是鬼谷子的老师吗

军事家孙子真是鬼谷子的老师吗?《孙子兵法》被称为镇国之宝,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孙子兵法,是孙膑写的还是孙武写的

【孙子兵法】相信作为国人都听说过,甚至外国人也在研究,那么这本著作到底是谁写的呢?鬼谷子精通百家学问,自称鬼谷先生。是著名的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大家,纵横家,甚至到了如今社会我们也认为他在哲学和

孙武是哪国人

孙武被称为是“兵家至圣”,还有“百世兵家之师”和“东方兵学鼻祖”等美誉。当然这些都是因为他著写的《孙子兵法》被后人推崇为兵家必读之书,从古到今在军师方面都有着极高的地位。当然《孙子兵法》的内容不仅适用

孙武简介 春秋战国孙子兵法著作者兵圣孙武生平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汉族,他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春秋时期齐国乐安[1][2](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曾以《兵法》十三

田穰苴兵法 揭秘孙武和田穰苴间的关系

田穰苴兵法《田穰苴兵法》又被称为《司马法》,《汉书》中记载一共155篇。但是到了汉朝后在流传过程中,司马兵法失传失散了很多,到唐代时仅剩三卷五篇被编入《隋书・经籍志》。《司马法》从著成到今天有两千多年

《孙子兵法》真是孙武所著吗? 探秘

...大著作究竟是谁做的?历史上疑点颇多。孙子名武,又称孙武子,是我国古代军事家,兵家的创始者。齐国乐安(今山东博兴北,一说惠民)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初。孙武原为齐国田氏后裔,...

《孙子兵法》真是孙武所著吗? 探秘

...大著作究竟是谁做的?历史上疑点颇多。孙子名武,又称孙武子,是我国古代军事家,兵家的创始者。齐国乐安(今山东博兴北,一说惠民)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初。孙武原为齐国田氏后裔,...

孙武杀妃练女兵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孙武杀妃练女兵的故事。  孙武来到都城,先向吴王献上自己撰写的《孙子兵法》,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吴王。吴王废寝忘食,细心研读了好几天。看完后,他喜滋滋地对左右大臣

兵家的始祖,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的一生

孙子是先秦兵家的始祖,曾经"北威齐晋,显名诸侯"。他在春秋末期,"因势辅时"潜心研究如何"擒敌立胜"的军事理论并著书立说。他所著《孙子兵法》是兵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兵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优秀军事著作,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