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前,戚继光发明出一种军事密码,堪称世界上最难破译的密码

Posted 反切

篇首语:知识是头上的花环,而财产是颈上的枷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500年前,戚继光发明出一种军事密码,堪称世界上最难破译的密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00年前,戚继光发明出一种军事密码,堪称世界上最难破译的密码

我们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干什么?以前是刷牙洗脸,但现在不是,而是打开手机。其实,从我们打开手机的那一刻起,密码就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什么是密码? 有证据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密码通讯的国家之一。最开始的情报是人传递,后来竹简、纸等发明后都是使用书写公文的方式进行传递,一旦落入敌手,难免泄密,所以,发明一种只有极少数人明白、更安全的通讯方式,并在传递情报时进行加密,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军事密码是「 ”阴符”,就是一种符节。这是一种「 ”准密码”,非语言的保密符号。发明人就是我们熟悉的姜太公,早在3000年前,姜子牙就发明了「 ”阴符”,这是比较简单的密码,使用时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史书记载:「 ”主与将有阴符凡八等:有大胜克敌之符,长一尺;破军擒将之符,长九寸;降城得邑之符,长八寸;谷阝敌报远之符,长七寸;警众坚守之符,长六寸;请粮益兵之符,长五寸;败军亡将之符,长四寸;失利亡士之符,长三寸。诸奉使行符,稽留者,若符事泄,闻者、告者皆诛之。八符者,主将秘闻。所以阴通言语不泄中外相知之术,敌虽圣智,莫之能识。” 什么意思呢?大概意思是当时「 ”阴符”一共分为八种:有我军大获全胜、全歼敌军的阴符,长度为10寸;有击破敌军,擒获敌将的阴符,长度为9寸;有迫使敌军投降,占领敌人城池的阴符,长度为8寸;有击退敌人,通报战况的阴符,长度为7寸;有激励军民坚强守御的阴符,长度为6寸;有请求补给粮草、增加兵力的阴符,长度为5寸;有报告军队失败,将领阵亡的阴符,长度为4寸;有报告战斗失利,士卒伤亡的阴符,长度为3寸。 因为「 ”阴符”无法传递复杂的情报,所以姜子牙又创造出另一种全新的军事秘密通讯方法「 ”阴书”,主要是弥补阴符的短板。 后来又发明了代号、暗号、字验等间谍手段。其中的字验,已与现代密码原理十分接近,不同的是,它以汉字代替阿拉伯数字。 据《武经总要·前集》记载,宋朝时官方便将常用的40个军事短语,分别用40个字来代替,然后编出一首40个字的诗,作为「 ”密码本”。如:1请弓、2请箭、3请刀、4请甲、5请枪旗、6请锅幕、7请马、8请衣赐、9请粮料、10请草料。该密码本只由通信双方极少数高级将领保管,在战斗中,前后方就按该密码本进行通讯。 到十六世纪中叶,明朝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发明了真正的密码——反切码。其原理与现代密码的设计原理完全一样,但与现代密码理念不同,也极难破译,它是使用汉字的「 ”反切”注音方法来进行编码。 「 ”反切码”源自反切拼音注音方法(是用两个字为另一个字注音,取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 ”切”出另外一个字的读音),被称之为世界上最难破解的「 ”密电码”。 当然,要彻底弄清楚戚继光的「 ”反切码”,我们有必要弄清楚:反切产生于何时?反切是谁发明者的?反切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反切产生于何时,当年学术界是有过争论的,比较靠谱的结论是产生于东汉。反切产生于东汉末年,有两条较为坚实证据:一是在此以前,通行的注音法不是反切;二是传世文献记录的最早反切材料正值汉末。最早谈到反切起源的人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后人关于反切问题的讨论,都以此为立足点。 至于这时为何产生反切?主要是佛教的传入,因为在此之前古人还不懂得分析汉语的音节结构, 而不能自觉地分析出汉语的声母和韵母来, 就难以产生反切法。汉末人在梵文的拼音字母直接启发下创造了反切,佛教徒们译经时所传进的拼音法正是反切法得以产生的条件。 戚继光的反切码也是根据这个理论而来,为了让部下使用这种密码技术,戚继光还专门编了两首诗歌,作为「 ”密码本”。一首是:「 ”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另一首是:「 ”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前一首诗歌的前15个字作为声母,依次编号为1-15;后一首诗歌的36字为韵母,按顺序编号为1-36;然后再将当时字音的八种声调,也按顺序编号为1-8,就编写出了完整的「 ”反切码”体系。 具体怎么使用呢?我举个例子,如送回的情报上的密码有一串是5-25-2,对照声母编号5是「 ”低”字,韵母歌编号25是「 ”西”字,两字的声母和韵母合到一起了是di,对照声调是2,就可以切射出「 ”敌”字。 可能有的读者还是不明白,我再用「 ”补给粮食”四个字的编码说明该「 ”反切码”的使用方法:这四个字的编码分别是2-30、19-25、1-3、10-21。如在战场上想要传达「 ”补给粮食”的情报只需传递这四对数字就可以达到目的。 其中,「 ”2-30”对应的字分别是第一首诗的「 ”边”和第二首诗的「 ”初”。按照「 ”反切法”的规则,取第一字的声母「 ”b”和第二字的韵母「 ”u”,两个字的声韵母结合到一起是「 ”bu”,就会切出「 ”补”字。 同理,「 ”19-25”对应「 ”君”和「 ”西”,两字切出「 ”给”。「 ”1-3”对应「 ”柳”和「 ”香”,切出「 ”粮”字。「 ”10-21”对应「 ”时”和「 ”之”,两字切出「 ”食”。这样依次把文字排列,再将当时字音的八种声调按顺序编上的号码写在各个编码的最后边,这样「 ”补给粮食”的情报就被编写出来了。 后来,戚继光在此基础上还专门编写了一本《八音字义便览》,用来训练专业情报人员及通信兵,为中国乃至世界军事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戚继光的密码编写技术,无疑在当时是很实用很科学的,主要体现在:一是作为声母韵母的诗词本身就是保密的,没有获知其内容根本无法破译;二是反切方法也是保密的,不懂得反切法的技术对敌方来说也是无法获知所传输内容的。 通过这件事,我们还发现,戚继光不愧是古代战争史上的杰出军事家。 朋友,欢迎关注!

相关参考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堪称全才 抗倭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名将,也是杰出的军事家、诗人和书法家,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明末时期,倭寇大肆向东南沿海进攻。为了征讨倭寇,戚继光根据南方沼泽地多的

戚继光训练鸳鸯阵时,发现了一个秘密,今天也普遍存在

大家都知道,当年戚继光为了抗击倭寇,发明了一种新阵法,名为鸳鸯阵,最终扫平倭寇,海晏河清。其实,在戚继光训练这套新阵法时,还发生过一个小故事,今天看来也很有意义,下面就来说说。戚继光在训练时,为了刺激

戚继光历史贡献

一、戚继光主要历史贡献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安徽定远人,生于山东济宁。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

历史上的戚继光,戚继光老婆儿子抗倭故事

  戚继光-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山东登州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

清末发明出一种武器,一枪可射杀九人,可惜被禁止使用

在之前的文章中,国史君曾经讲述过中国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开始讲火药运用到战争中,宋朝时期由于与辽、金、西夏、蒙古等国作战频繁,热武器的发展极为迅速。而明朝时期则是枪炮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清朝虽然信奉「”

戚继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戚继光是明朝著名抗倭将领,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听说过关于戚继光的光辉事迹。其实戚继光除了是一位军事家,他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在保卫北疆时曾写下《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兵书。在对付倭寇的过程中,戚

戚继光

  戚继光,字元敬,山东蓬莱人,明代爱国将领,军事家,出身将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时年17岁,袭人父职为登州卫佥事。21岁奉调戍守蓟县,25岁,升任都指挥佥事,回山东抵御海上倭寇,著名的蓬莱

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明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蓬莱)人。出身将家。初嗣职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次年任参将抵抗倭寇。招募义乌农民、矿工编练新军人

俞大猷也是明朝将领吗?为何他没戚继光有名

俞大猷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将领,这个男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倭寇作斗争。在当时他带领的“俞家军”立下赫赫战功,闯下威名,让敌人一听见“俞家军”的名字,便望风而逃。岁月是世界上最锋利的武器,再坚硬而强的东...

俞大猷也是明朝将领吗?为何他没戚继光有名

俞大猷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将领,这个男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倭寇作斗争。在当时他带领的“俞家军”立下赫赫战功,闯下威名,让敌人一听见“俞家军”的名字,便望风而逃。岁月是世界上最锋利的武器,再坚硬而强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