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把战败叫做败北

Posted 词源

篇首语:世界上唯一拥有越多越好的东西就是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中国古代把战败叫做败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中国古代把战败叫做败北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在很多所谓约定俗成的说法其实是有着很深的文化根源,只有努力学习好传统文化,才能够做到正本清源。 现在通常把一场比赛失败称为「 ”败北”,而不是败南、败东、败西,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里面是有来源的,而不是随便硬造词。 一、文字含义 在甲骨文中,「 ”北”字是两个人背靠着背,意即二人相背: 所以,在我国的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对「 ”北”字这样解释道: 「 ”北者,背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属皆从北。博墨切。” 但是早在先秦时期,「 ”北”字已经带有失败的意思了,比如在《孙子兵法》中就这样说道: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莫追。此用兵之法也。 其中的「 ”佯北勿从”意思是敌人假装败走时不要追击,从这里可以看出「 ”北”字已包含有失败的意思,相近意义的字连用在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中都很常见,所以可以说成「 ”败北”,但是如果说成「 ”败南”则没有任何根据。 二、从词源学上看 从现代词源学上看,明确把「 ”败”和「 ”北”两个字放在一起连用的是西汉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 「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从这里开始,「 ”败北”就经常被人们所使用,表示失败、失利之意,后世一直被沿用。 三、中原政权 我国古代的人都认为自己所处于世界的中央,所以有了中原之说,中原以外的地方统称为蛮夷之地、蛮荒之地。在古代关于夺取中原统治权还出现了两个典故,一是问鼎中原,一是逐鹿中原。 而周围四方的民族中,又独以北方的少数民族最为凶悍,常常南下掠夺人口、财物等,所以击败北方少数民族后,他们就只能向北方败退,这大概也是「 ”败北”词义形成的一个原因。 四、南面为尊的方位观念 因为我国的地理位置处于地球的北半球,南面更加温暖,北方则被称为苦寒之地,所以人们更加向往南方。 如有「 ”群经之首”的《周易·说卦》中说: 「 ”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离卦为「 ”火”,对应的方位是南方,代表夏季的火热之气,也代表着向阳和光明之意,所以我国古代流行的风水学中就有坐北朝南的讲究,其来源就在这里。 关于南面为尊的观念,在《后汉书·臧宫传》注中这样说道: 「 ”人喜阳而恶阴,北方,幽阴之地,故军败者谓之北。” 这句话中直接人们的方位尊荣观念体现出来,还讲述了古代「 ”败北”这个词的含义及原因。 当然,我们今天并不是要搞什么地域黑,什么北方就一定不好,南方就一定好,而是我们要客观审视古人的思想观念,惟其如此,方可去芜存菁,批判地继承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参考文献: 《周易》《史记》《孙子兵法》《后汉书》《说文解字》

相关参考

古代人为何都把妓院叫做青楼?最早指帝王居所

“青楼”,古代为妓院的代称,古典文学作品中将落难风尘的妓女称为“青楼女子”。其实,“青楼”最早的意思为华美的房屋,指代帝王之居所。清代着名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载,《南齐书·东昏侯纪》:“齐武王于兴光...

越南人和中国古代的越人有关系吗

越南人和赵佗的南越国是否有关系?今天越南人是不是南越国的后人?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概念,就是我们在古代的时候,把所有的南方不属于我们的土地都叫做越地,当地的人都叫做越人。而越人并不只有一个民族,所以我

中国人为什么把日本人叫做日本鬼子

大家对于我们的邻国日本,应该是非常的熟悉。对于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应该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日本一词意为「”太阳出来的国家”。最早的时候称之为「”和”或「”倭”,中国人一般称之为「”邪马台”大约在7世纪

中国人为什么把日本人叫做日本鬼子

大家对于我们的邻国日本,应该是非常的熟悉。对于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应该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日本一词意为「”太阳出来的国家”。最早的时候称之为「”和”或「”倭”,中国人一般称之为「”邪马台”大约在7世纪

打败仗为什么叫“败北”

  两军打仗,输了的一方被称为“败北”;运动场上比赛,负方也是“败北”。是否失败者都向北方逃走呢?还是只有向北方逃跑的才叫“败北”呢?  其实这里的“北”并不是指方向而言。因为打了败仗逃跑时任何方向都

中国有一城市,日本死都想抢走,曾打算战败后,举国迁移到此地

二战接近尾声的时候,日本战败只是个时间问题,疯狂的日本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制定了一个特别计划,打算战败后,若是本土有危险,就把天皇等主要人员迁移到中国一个城市,准备东山再起。日本准备迁移的中国城市就是

他53岁时,依然在乡试中败北,却因书法名流千古

他53岁时,依然在乡试中败北,却因书法名流千古!幼年的文征明,身体孱弱,略显迟钝,「”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在父亲文林的安排下,文征明师从吴宽学习古文。吴宽是成化八年(即公元1472年)会试、廷试的

东北战场林彪四平败北:被称撤退将军

四野的荣耀林彪是1948年11月30日离开沈阳的。车轮滚滚,载着“黑土地之狐”驰奔华北的黄土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24日林彪从延安启程,目的地是山东,去接替他的老搭档罗荣桓。罗荣桓身体

揭秘项羽战败后乌江自刎的惊人秘密

历史上的项羽历史上的项羽乃是楚国大将,秦末下相人(如今的江苏宿迁),他也是中国知名的军事家,思想家。可以说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武将中名列前茅的,在古代别人对他的评价是“羽之勇武,千古无二”,可见项羽的强大

他九岁语犹不甚了了,53岁依然在乡试中败北,却因书法名流千古

幼年的文征明,身体孱弱,略显迟钝,「”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在父亲文林的安排下,文征明师从吴宽学习古文。吴宽是成化八年(即公元1472年)会试、廷试的第一名,也就是状元。作为同科进士的父亲文林,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