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为何书写《神策碑》,是谄媚宦官还是另有别情

Posted 柳公权

篇首语:知识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柳公权为何书写《神策碑》,是谄媚宦官还是另有别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柳公权为何书写《神策碑》,是谄媚宦官还是另有别情

年幼时临帖,柳体一定是绕不过去的,那些古怪的拗笔——至少在孩子看来是如此,着实考验腕力和记性。 此外当然还有奇怪的头衔,比如《神策军碑》里的「 ”紫金鱼袋”,柳公权喜欢把「 ”紫”字上面的竖弯钩写得格外长,临习过柳体的朋友想必对此都印象深刻。 多年以后才惊觉,帖子是临过了,可碑文里讲了些什么,居然一无所知,入宝山而空回,莫此为甚,重新找来文章一读,才大致知道此事的原委。 《神策军》碑全名是「 ”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由翰林学士承旨朝议郎守尚书司封郎中知制诰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崔铉奉敕撰,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判院事上柱国河东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臣柳公权奉敕书,集贤直院官朝议郎守衡州长史上柱国臣徐方平奉敕篆额。 所以碑文其实是崔铉写的,他此时的职务是「 ”翰林学士承旨”,负责「 ”知制诰”,也就是撰写圣旨,属于皇帝最亲近的文臣,写完这篇碑文不久,他便升任了宰相。 柳公权的结衔更长: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判院事上柱国河东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为了照顾至今还喜爱柳书的读者,我们花点时间解读一下这个头衔: 正议大夫是正四品上的散官阶,右散骑常侍是正三品的职事官阶,上柱国是柳公权的正二品勋阶,河东县开国伯是正四品上阶的爵位,食邑七百户和爵位是连在一块儿的,意味着他名义上享受七百户租税的津贴,但这个爵位没有实封,因此无法遗传给子孙。所谓「 ”赐紫金鱼袋”,可以断句为赐紫、金鱼袋,意味着赐穿三品以上官员专享的紫袍,佩戴金饰鱼袋(袋子用来装鱼符,所以叫鱼袋)。 至于柳公权当时的具体工作,则是「 ”集贤殿学士、判院事”,集贤殿学士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判院事,相当于主持集贤殿常务事宜。 柳公权这一大嘟噜的职衔,除了上柱国不太值钱之外,其他每一个都堪称显贵。 柳公权早年官运并不亨通,他与韩愈、白居易、元稹算是同时代人,于元和三年中进士,任职秘书省校书郎,之后十来年都没什么起色,直到四十岁前后,才被夏绥银宥节度使李听看中,邀请去做了节度使掌书记。 唐穆宗即位之后,柳公权代表李听觐见,穆宗对他的书法仰慕已久,升他为右拾遗。历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柳公权的主要工作都是「 ”侍书”,也就是给皇帝写字,看上去很光彩,可对名门望族出身的柳公权来说,这就和打卦算命一样没什么前途,他深以为耻。 他的哥哥柳公绰给宰相李宗闵托了关系,请求帮忙换一个新岗位,时隔不久,文宗皇帝又把他召回来担任侍臣,此后三四十年间,柳公权一直都在中枢任职,「 ”居三品、二品班三十年”,像他这样几乎终身没做过地方官,还一路升官到顶的,在晚唐很罕见。 平心而论,柳公权在中枢呆了那么长时间,历经各种政变而不倒,且在有名的「 ”牛李党争”中都没受到什么实质影响,跟他会做官有很大关系。 书法史上传播最广的一个故事,就是柳公权的「 ”笔谏”,穆宗召见柳公权,问他如何把字写好,柳公权回答说:「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据说穆宗皇帝脸色为之一变。这个故事也给柳公权留下了「 ”直言能谏”的美名。 不过,柳公权四十多年的近臣生涯,有益时局的进谏其实不多,他深得唐文宗欣赏,甚至留下了浴堂殿濡纸继烛的佳话,可是文宗朝著名的「 ”甘露之变”前后,他却没有实质性的表态,相比颜真卿一身铮铮铁骨,柳公权的身段确实要柔媚许多。 回到《神策军碑》上来,因为原碑已毁,拓本也只剩了半篇,现存的柳书《神策军碑》实际上是残本,剩余的半篇碑文与神策军没什么关系,主要记载的是武宗即位以来「 ”中兴”的盛况以及回鹘首领、特勤嗢没斯来投降的事迹,其目的当然在于彰显「 ”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武宗当时的尊号)”的文治武功。 据《新唐书》,嗢没斯来降在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五月,武宗视察左神策军在七月,碑文撰写必定在这之后不久,此时柳公权约六十五岁,处于书法创作的黄金时期,《神策军碑》也成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神策军是唐后期的禁军,此时担任左神策军中尉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宦官仇士良,他曾经主导了文宗朝的「 ”甘露之变”,软禁文宗,诛杀宰相大臣,后来又扶持武宗上位,可谓权势显赫。 因为柳公权在朝三十余年无所建树,后世也有人讥评柳公权,认为他书写《神策军碑》,是为了谄媚宦官以求荣,这未免有些苛刻了。 仇士良一手将武宗扶上帝位,此时武宗根基未稳,尚需恩结仇士良,从「 ”奉敕”二字也可以看出来,这篇碑文完全是在皇帝要求下所作的,当时朝中能够与仇士良掰手腕子的角色,恐怕一个都没有——撰写文稿的崔铉看似资历名望不及柳公权,实际影响力还在柳公权之上。单从书写碑文一事来判断柳公权的政治人品,是不太合适的。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柳公权的柳公权的生平介绍_柳公权字体

本名:柳公权别称:柳少师、柳学士、柳尚书字号:字诚悬主要作品:《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主要成就:创“柳体”书地位:“楷书四大家”之一参考资料:《柳公权》《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

神策军

  神策军,唐代后期主要的禁军。本是陇右节度使所属驻守临洮城西的军队,安史之乱中,这支军队千余人由军将卫伯玉率领入援,参加了乾元二年(759)攻围安庆绪(安禄山子)的相州之战。唐军溃败,卫伯玉与宦官观

中国历史 柳公权《玄秘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玄秘塔碑》又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碑高386厘米,宽120厘米。这是柳公权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书写的碑文,由裴休撰文。碑文记述了大达法师在唐德宗、顺宗等时期受到的种种恩遇

曹操为何要杀掉许攸?冷血无情还是另有隐情

曹操很豁达,张绣杀了他的长子、侄子、侍卫长典韦,曹操都不记恨他,但同时曹操也很多疑,荀彧是他可靠的功臣,依然没能逃脱他的魔掌,曹操的多疑致使许多与之有恩有旧的亲朋好友成为刀下之鬼,其中不免枉死之魂。许

历史人物 王维写的诗为何没有一首是关于他妻子的 是爱得太深还是另有原因

王维是唐代较为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也写得非常优美,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后世留下大量的诗歌。王维的诗文写得这么优秀,那么,笔者问一句,你对王维的家庭生活,爱情故事熟悉吗?>开元九年(721年)

宦官统率的一支庞大禁军,让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维持百余年

唐代宗(剧照)唐代神策军从天宝十三载,哥舒翰在磨环川设立开始,到天复三年被正式废除,一共经历了149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间,神策军走过的历程有其独特性,即在中国历史上它是一支罕见的由宦官掌握的军队。

唐宦官仇士良简介 仇士良与“甘露之变”

  历史上著名的宦官不少,比如刘瑾、魏忠贤等。此二人都是大名鼎鼎的奸宦,但历史上另有一位宦官,比二人还奸诈恶劣,却不知为何不如前二人来的广为人知。此人就是唐朝宦官仇士良。  说起仇士良,就如何也不能忽

楷书最早产生于什么时候?楷书产生于何时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因字体端正规范,堪称楷模,故得此名。提起它,人门很自然地会想到唐代欧阳询书写的《九成宫醴泉铭》、柳公权的《玄秘塔》和颜真卿的《颜勤礼碑》,以为这些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楷书。其实不然。

历史人物 唐宦官仇士良简介 仇士良与“甘露之变”

  历史上著名的宦官不少,比如刘瑾、魏忠贤等。此二人都是大名鼎鼎的奸宦,但历史上另有一位宦官,比二人还奸诈恶劣,却不知为何不如前二人来的广为人知。此人就是唐朝宦官仇士良。  说起仇士良,就如何也不能忽

历史人物 唐宦官仇士良简介 仇士良与“甘露之变”

  历史上著名的宦官不少,比如刘瑾、魏忠贤等。此二人都是大名鼎鼎的奸宦,但历史上另有一位宦官,比二人还奸诈恶劣,却不知为何不如前二人来的广为人知。此人就是唐朝宦官仇士良。  说起仇士良,就如何也不能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