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没有此人,仅凭刘邦是不可能灭亡秦国的,此人一战秦国名存实亡

Posted 项羽

篇首语: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若没有此人,仅凭刘邦是不可能灭亡秦国的,此人一战秦国名存实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若没有此人,仅凭刘邦是不可能灭亡秦国的,此人一战秦国名存实亡

秦末,在政权迅速溃败瓦解的时代,却给各路英雄豪杰提供了粉墨登场的时机。 历史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巨鹿之战,就发生在这个时代。而这场战役的成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更是密切相关。 那么,巨鹿之战有着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呢? 在历史中,统一六国绝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秦始皇作为一代雄主心怀雄韬伟略,上位之后的一系列政策更是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正是因为秦始皇超前的想法与谋略,大大超出了当时社会的承受能力,最终,致使统一六国不过十几年便行至末路。 等到秦二世上位,此时的朝廷内部,早已腐败不堪。几十年的苛刻徭役,大兴土木,再加之,灾荒不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不得不揭竿而起,奋起反抗。最初,具有一定影响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军的。 随后,天下群雄四起,其中,就有今后逐鹿天下的历史名人——项羽、刘邦。但是,穷途末路的秦国,却不甘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在垂死挣扎之际,意图阻挡朝代的衰亡。他们下令组建多支镇压大军,而最为勇猛彪悍的,当属章邯所率领的大军。 陈胜、吴广所率领的起义军,就被章邯强势镇压。与此同时,楚地起义军的规模越来越大,项梁身边的谋士范增进言,应推选一位「 ”王”来稳定人心。在深思熟虑之后,楚王的后人熊心被找到,让他继承祖父名号,推立为楚怀王。 正所谓「 ”名正言顺”,之后,楚地一派羽翼更加丰满,前来投靠的各枭雄中,就有汉高祖刘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屡战屡胜的项梁对秦军越发看轻。在这样的心态下,项梁最终被秦军大将章邯斩杀,曾经自己一手推上王位的楚怀王,也乘机夺走军中大权。 项梁的侄子项羽,自小性格刚猛,跟随项梁长大,对其尊敬有加。面对突如其来的转变,尚未完全成长起来的项羽,只能转而听命于楚怀王。另一边的秦朝,章邯连连取胜,在镇压楚地起义军之后,认为楚国已经没有威胁,继而,将矛头指向黄河一岸威胁更大的赵国。 重兵压境,赵王赵歇,大将陈余,相国张耳等国家上层人物,被迫带领少量士兵逃往巨鹿城。这期间,由秦将王离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包围巨鹿,同时,章邯也率领着二十万大军,驻扎在巨鹿的南边,修筑甬道为王离大军输送粮草。 此时的巨鹿,就如同秦军的掌中之物,一旦城破,赵国就将灭亡。在这样的局势下,赵国不得不向各路诸侯联军求助。 面对声势浩大的秦军,联军在一番试探之后,竟无人敢上前迎战,致使大将章邯更加自矜。 公元前208年,接到赵国求救信的楚怀王,在与部下商讨后,最终,决定派军增援赵国。兵分两路,分别以刘邦与宋义为将领,宋义一军仅五万士兵,项羽被任命为次将,以宋义为首,北上解巨鹿之困。刘邦一军则进攻关中,而且,楚怀王承诺:谁先攻下关中,谁就是关中王。 能当上将领,肯定不是无能之辈,宋义与项羽在军中就如同「 ”王对王”的存在,所以,他们各有想法。面对庞大的秦国大军,宋义认为:应该任由赵国与秦国相对,其后,坐收渔翁之利;项羽却认为:应即刻发兵,与赵国联手,避免秦国各个击破。 为此,大军滞留多日,本就粮草不足,加之,时值大雨,将士们饥寒交迫。最终,项羽谎称楚怀王指令,斩杀了宋义,无奈之下,楚怀王只能下令任项羽为上将军。重掌帅印的项羽,终于可以再次施展才华。 秦军四十万精锐将士,将领还是自己的杀叔仇人,项羽深知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不能一击即中,自己将再无翻身之力。 于是,项羽做出了「 ”破釜沉舟”的决定。 项羽率领军队到达巨鹿县南的黄河(一说漳水),立刻就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领两万士兵潜入秦军后线切断粮草供应。接着,项羽率领军队渡过黄河,照常生火做饭,饱餐之后,项羽一马当先砸掉饭釜。 在慷慨激昂下,本就视死如归的士兵,皆豪气冲天,拿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之后,项羽下令:军中上下只携带三日干粮,誓要与秦军拼死相搏。就是这么一支殒身不逊的「 ”敢死队”,把王离的军队包围的严严实实,士兵们个个振奋,以一抵十,越战越勇。 在经过九次激烈的战斗之后,项羽的军队终于打退章邯,不仅活捉了王离,还杀死了秦将苏角。就这样,围困巨鹿的庞大秦军被瞬间瓦解,最终,项羽的军队大破秦军,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项梁轻敌被章邯斩杀,但是,章邯与曾经的项梁又何其相似,同样因胜战而自矜,最终,被项羽降服,难道这就是「 ”来而不往非礼也”!经此一役,项羽不仅名声大噪,还凭借军功,让自己的地位与威望,如日中天。经此一役,秦朝主力尽丧,秦国名存实亡。 明朝学者茅坤认为巨鹿之战是「 ”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刘邦也趁秦军主力被牵制在河北,也乘虚自率一军向西进发,首先进入关中。最终,刘邦于秦二世三年八月突破武关,十月进入咸阳,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相关参考

秦末最牛谋士,能力远超张良,项羽若重用此人,必然一统天下

导读:秦始皇驾崩后,由于秦二世的残暴统治,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揭开了反秦起义的浪潮。经过几年的征战,项羽和刘邦脱颖而出,合力推翻了仅建立14年的秦王朝。之后,为了争夺天下,两人展开了多次激战,史称楚汉之

康熙若没杀此人,清朝可能会独霸全球,更没有后来的八国联军入侵

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很多人把它覆灭的原因归结于慈禧太后的不作为和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但其实清朝的覆灭,早在康熙的时候就已经能看出来苗头了,因为一直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国家,所以清朝很

此人若是不死,刘邦就不可能有机会当上皇帝

文|探笔史记(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虽然秦国从一开始便发展得很好,以至于后来能够消灭周边六个国家,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然而,秦始

刘邦下令处死韩信的谋士,此人只说4个字,刘邦立马赦免了他

蒯通,秦朝范阳人士,虽然他的名气不大,却差点改变了历史走向。蒯通谋略过人,且口才相当了得,曾经仅凭三寸不烂之舌,让武信君轻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三十座城池。韩信投奔刘邦之后,被拜为大将军,蒯通来到韩信的军

此人是刘禅麾下大将,一战狂灭曹魏十万大军,导致曹魏灭亡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刘禅是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史上称后主,他在位四十二年,虽然早期被诸葛亮架空,不过后来还是自己亲政了。关于刘禅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有人说他是大智如愚的聪明人。

此人不可用

书生带兵打仗,乍听起来总让人觉得不太靠谱。在晚清时期,面对太平天国如火如荼的战事,若不是八旗兵和绿营兵腐朽堕落、不堪一战,也轮不到曾国藩这个只会拿笔的人来提刀上战场。一开始,大家都不相信曾国藩这个文弱

对于彭州来说,若没有此人或许大家真的就全部翘尬儿了……

天下并不缺乏具有雄才大略的智识之士,每当社会动荡不安之时,即使只有数百人聚在一起,或者在只有数城之地的范围内,也必定会涌现出能够出奇谋划异策的高人。今天我要给你摆一个发生在1400年前的唐高祖武德年间

朱元璋若不杀此人,朱棣绝不敢起兵造反,更没有机会登基称帝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就将长子朱标立为太子,为了能够让大明江山更加稳固,子孙后代省点心,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勤于政事。据《明史》记载,朱元璋从登基到驾崩,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平均每天处理几百

如果不错用此人,秦朝绝不会那么快灭亡

战国末年,秦国经过几代国君的努力,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具备了一统天下的条件。公元前247年,未满十三岁的嬴政继承了王位,而此时的大权被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嫪毐仗着太后的宠信,野心与日俱增。十年后,秦王嬴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差点被反杀,若没有此人力挽狂澜,或许就完了

公元626年发生的玄武门之变,堪称改变大唐命运的一场事件。秦王李世民绝地反击,袭杀哥哥太子李元成以及弟弟李元吉。此役之后唐高祖李渊主动退位让贤,李世民得以称帝。然而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却差点惨遭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