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若是不死,刘邦就不可能有机会当上皇帝

Posted 项羽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此人若是不死,刘邦就不可能有机会当上皇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人若是不死,刘邦就不可能有机会当上皇帝

文|探笔史记(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虽然秦国从一开始便发展得很好,以至于后来能够消灭周边六个国家,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然而,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的目的却并不在于造福百姓,他真正想要的是唯我独尊的地位,所以才会在得到了地位之后便肆行暴政,由此埋下了社会动荡的火种。而到了秦二世的时候,由于秦二世昏庸无道,导致了天下人揭竿而起。 而那个时候起义的势头最强盛的要数陈胜和吴广了。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是农民,所以号召底层人民非常容易。只可惜后来二个人的意志不够坚定,再加上秦国的镇压非常凶残,最终他们以失败告终。 但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反秦斗争就再也没有停止过,而整个国家就处在一种混乱的状态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的反秦局势就转变成了楚汉争霸。但不幸的是,项羽在这场大乱斗中不幸败下阵来。最后兵败垓下,乌江自刎。由此,刘邦顺利地「 ”窃取”了项羽的胜利果实,建立了汉朝,成了最终的人生赢家。 而对于项羽的失败,很多人都对其感到惋惜。毕竟项羽当初是多么的意气风发,不可一世。而他身上具有的英雄气概,也是让人十分敬佩与向往。反观刘邦,曾经就是以「 ”无赖”形象出场,结果却得了天下。所以,大家对于此也是觉得很是纳闷,觉得刘邦只不过是捡了个漏而已。 然而,或许大家只知道项羽是一个英勇的英勇,却忘记了还有一个人同样很威猛的人物。而且如果他不死的话,也就不会存在后期的楚汉争霸的场景。也更不会有刘邦得天下,登基称帝之事发生。而这个响当当的人物就是项羽的叔父项梁。 都说项羽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他与项梁相比就显得有点弱了。而项梁与项羽相比,有着很大方面的优势。甚至于可以说,如果项梁没有死的话,刘邦就不可能有机会当上皇帝。那么项梁与项羽相比有着怎样的优势?又为何说项梁不死,刘邦没能称帝呢?这得从项梁起兵说起 一、项梁出身名将世家 在战国时代,七国里面最强大的其实是楚国,那个时候如果说要吞并其他六个国家根本就不是问题,只可惜当时楚国的君王都比较偏向安逸。而末代的几位君王更是有了玩物丧志的情况,才导致了他们最终被秦国吞并的之事发生。 之所以这么说楚国,其实就是因为楚国有着很大的势力家族。而项梁所在的一族世代都是楚国的贵族,他的祖先里很多人都曾经是楚国的将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项梁的父亲项燕了,而其他各国只要听到他的名字,都要竖起大拇指表示佩服。 然而,可惜的是,项燕最后在秦灭楚的历史进程中被杀。由此,项氏一族便开始了走下坡路。加上早期的时候,项梁因为杀了人,成了朝廷逃犯,所以他就带着侄子项羽逃到了吴中。 不过,虽然项梁是以逃犯身份处世,可他毕竟也是楚国贵族中的一份子。身上自然有着贵族血统和气质,因此他在吴中逐渐获得了知名度,久而久之便有了威信。 以至于当时的贤士大夫皆出其下,当地的大事则全由他出面主办。而项梁就是利用这样的条件开始暗中招兵买马,训练子弟,以为反秦大业做准备。 二、项梁会稽起义,趁机复辟楚国 根据一些史书上的记载,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开始起义。正是在陈胜、吴广的感召之下,秦国全国各地都开始相继扯起反秦大旗。而看着秦国的统治地位逐渐被动摇,项梁也蠢蠢欲动。 当时会稽郡守就对项梁说:「 ”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 可是项梁哪里甘于屈居人下,于是与项羽上演了一出好戏。他故意让项羽在门外提刀奉命去找逃亡的桓楚,结果项梁趁郡守不注意的时候,让项羽将其杀害。而后项梁和项羽叔侄二人利用「 ”杀鸡儆猴”的方式又杀了一些人,最后那些人只得屈服。 就这样,项梁当上了会稽郡守,有了自己的根据地。而项梁趁机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招兵买马,训练子弟,策划反秦的计划。 当时,张良也在项梁的手下共谋大业。当时,他就劝项梁得立一个楚国君王的后人来当统领。这样就能以复辟楚国为契机,而后征召更多的楚国人以及其他人才。而项梁觉得很有道理,便采用了张良的提议。 于是项梁就让人到民间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芈心,并将立为新的楚怀王。如此一来,项梁团队就更加完备起来,而师出有名,从而有利于反秦事业。 三、项梁骄兵战死定陶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项梁带领着部队在东阿击退了秦朝大将章邯的部队。于是就趁势领兵西进,没想到到达定陶之后,又再次击垮了秦军。加上他看到项羽和刘邦在雍丘和秦军交手,斩杀了三川郡守李由而大破秦军。 所以也就是这一连串的轻易取胜,让项梁立马自认为秦军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对手,所以不免有点飘飘然起来。毕竟自己家世代都是名将出身,训练出来的军队肯定也是不一般的。 当时,项梁有个叫做宋义的手下见此情形就觉得很危险,于是就劝项梁道:「 ”打了胜仗后,如若将领骄傲、士兵怠惰,必定会失败。现在士兵已有些怠惰了,而秦兵却在一天天地增多,我替您担心啊!” 但项梁不听从劝告,然后执意进军,而且还派宋义出使齐国,以求齐兵增援。然而,就在这时,深感危机的秦二世调动了全部军队增援章邯前往定陶攻打楚军。结果在定陶一战中,楚军大败,而项梁也因此战死。 那么回归主题,项梁和项羽相比的优势,以及项梁要是不死刘邦没有机会称帝的原因,主要分析如下: 1、项梁名气比项羽高 我们知道项梁的年龄要比项羽的大,所以驰骋沙场的时间自然是很长的,因此名气自然是比项羽的大了很多。再加上他们在招兵买马的时候,全部都是项梁在张罗,投奔他的能人异士当然也是冲着项梁去的。 另外,项羽刚开始也是在项梁的手下做事。只是后来项梁意外战死,项羽才开始接盘的。虽然项羽的本领也不小,但他的阅历终究还是比较轻。再加上项羽也没有项梁那样有魄力和气度,所以手底下服他的人肯定也不是很多。 这些从后来刘邦、张良、韩信的纷纷背叛就可以看得出来。而这除了刘邦私下搞鬼拉帮结派以外,自然也是少不了项羽本身确实不能让大家信服的症结所在。 2、项梁比项羽沉着稳重、智勇双全 虽然项梁的结局是因为太过轻敌而惨遭战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刚开始的时候,项梁还是一个很有智慧,而且沉着稳重的人。和他相比,项羽就显得能力稍差了。虽然项羽被大家称为「 ”战神”,但他却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自己没有判断能力也就算了,就连身边人的话也不听。另外,虽然他是一个常年征战沙场的人,但是却很优柔寡断,这一点从鸿门宴上就可以看出来。如果当时他狠心一点将刘邦杀死,那就没有以后的自刎惨况发生了。 3、项梁比项羽从善如流 虽然项梁最后因为骄兵必败而死的,但是他的失败只是在于他后期的骄傲,太过轻敌导致的。他前期的时候,倒是一个很有主张,而且能够从善如流之人。毕竟他当时杀了郡守独霸一方,而且听从了张良的建议立了新的楚怀王,为反秦事业提供的后勤保障。 但是项羽就显得刚愎自用了,这些可以从他鸿门宴不听范增之言放走刘邦,以及不听韩信建议致使他背离,而且后来他不信范增,从而被刘邦离间可以看出。 而且,项羽还是一个非常自恋的人,自认为自己的功劳很高,所以就一定要位居其他人之上。所以,他这才自恃功高,对属下的建议很不屑,可见他的刚愎自用。 4、项梁比项羽更有凝聚力 作为一个领导者,自身的聚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项梁要比项羽更加优秀。当时项梁还在的时候,范增以及张良、陈平、陈婴这些后来投奔刘邦的能人都在他的手下。而历史证明这些人都是一些很有作为之人,而项梁能够将这些人笼络到自己的麾下,可见他的凝聚力之高。 可是项羽就不同了,他本来守着这份殷实的家底,结果却因为自己不懂得经营而全部败光。最后导致了范增、张良、陈平、陈平纷纷离他而去。结果他成了「 ”光杆主帅”,做起事来难免就要吃亏,结果就让刘邦钻了空子,窃取了他的胜利果实。 可以说,如果项梁不死的话,凭借他的凝聚力,这些人不仅不会投奔刘邦。而且刘邦本人也可能迫于项梁的威信以及项梁与项羽完美的「 ”叔侄搭档”,而不敢脱离出去拉帮结派。 所以刘邦也就只能成为项梁的手下,也就没有机会创立自己的团队。也就更无从谈及独自领军打天下,从而登基称帝了。说不定还会有更优秀的人来呢。 总结以上的4个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和项梁相比刘邦永远就只能做一个小弟。而项梁不死,后来汉朝的很多开国功臣都不会投奔刘邦。所以刘邦也就根本就不可能可以做大,也就没有机会当上皇帝了。从这一方面来说,刘邦确实因为项梁的死而捡了一个大漏。 总评: 古时候打仗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凡事一定要很机警才行。但是打仗不光拼的是领导者的武力,更加考验的是他的整体素质。就像项梁这样,本来自己有很大的实力,却因为多打了几次胜仗就认为对方根本不行,以至于最后骄兵必败而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虽然项羽没有轻敌,但是他却自认为自己是最有能力的。根本不愿意听从别人的意见,显然这样也是不行的。 一个王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收买手下人的心。何况谋士们看重的不是金钱,是主子对自己的器重。如果主子什么都不愿意听自己的意见,那他们会认为主子是一个不值得自己辅佐的人。所以,我们要记住一句话「 ”骄兵必败”,只有虚心纳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探笔史记】

相关参考

如果秦始皇不死,刘邦和项羽有没有可能推翻大秦

祖龙死而地分,是一句预言,后来这个预言果真成真了,秦朝二世而亡,那么如果秦始皇死的没那么早,刘邦和项羽能不能出头?秦王朝又能不能千秋万代?会不会在始皇帝手上灭亡?对于这个问题,不少人都认为如果秦始皇不

和琳若是不死,嘉庆会不会放贪官和一条生路

提起和琳这个人,部分人可能觉得不是很熟悉,要提起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和琳就是和的亲弟弟。和琳,钮钴禄氏,字肴斋,满洲正红旗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他初入官场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吏部笔帖式,后

不是宋江、吴用,而是此人,他最后还善终了

水浒传虽然只是一部小说,里面不少人物都是虚构的,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知名度,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梁山泊上的那些好汉,能力都不简单,若是没有一技之长的话,压根就不可能占有一席之地,宋江之所以能

此人设计诈骗我国矿产,资金高达3000万,大发横财当上总统

说起中国「”央企”如今可谓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但是对于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央企”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当时清朝的「”央企”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交通、制造和煤矿等行业上。而在这些为数不多的清朝「”央企”

刘邦当上皇帝后,为什么要提拔他乡下的那些朋友?

刘邦当上皇帝后,为什么要提拔他乡下的那些朋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刘邦能当上皇帝,并且很快提拔他乡下的那些朋友,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刘邦团队有三个当时的绝顶人才,就是汉初三杰张良、萧何

乾隆皇帝问78岁的大臣:你比朕大4岁

讨好上司是一项技术活,若是能够让上司觉得你能干,那么得到更好的晋升机会也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的,就算是失败了,大多也不会有什么太坏的结果。但是,在古代,如若是你作为臣子,讨好不了你的上司皇帝的话,那么很可

若没有此人,仅凭刘邦是不可能灭亡秦国的,此人一战秦国名存实亡

秦末,在政权迅速溃败瓦解的时代,却给各路英雄豪杰提供了粉墨登场的时机。历史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巨鹿之战,就发生在这个时代。而这场战役的成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更是密切相关。那么,巨鹿之战有着什么

此人明末最大的奸臣,却做了一件大好事,他若不死,清军无法入关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家王朝,明末也是华夏文明危机与曲折的年代。在这个时代里,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壮丽篇章。对于同样的人物,世人却留下了不同的评价,而历史的灰尘可能会掩盖很多真相。但光辉

刘邦当上皇帝后最怕谁

刘邦夺得天下后,非常忌惮那些曾经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文武大将,生怕有一天黄袍会加在了他们身上,刘家江山易了姓。毕竟,这皇位是在乱世之中,打打杀杀拼出来的,不像历代的帝位传承那么容易,于是,他毫不留情地诛

有人说刘邦当上皇帝,靠的是运气,真是这样吗

在悟空问答中,有人提问「”刘邦能成为西汉开国皇帝,他靠的是运气吗?”我们今天来说说这个问题。在秦的时代,刘邦绝对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他生活在苏北,四十七年的人生几乎没有什么波澜。要说有什么亮色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