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少佐被迫投降,问我军要了一把枪,为何被视为 ”功臣”
Posted 日军
篇首语: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日本少佐被迫投降,问我军要了一把枪,为何被视为 ”功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日本少佐被迫投降,问我军要了一把枪,为何被视为 ”功臣”
日本曾经发动战争侵略我国,在我国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在我们历史资料中日军的残暴,已经被历史定格。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却对一位曾经日本战犯表示感谢,为什么呢?只因他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代空军飞行员,还被称为新中国空军之父。这名战犯是谁?他是如何成为我国「 ”功臣”的? 击落美机的战犯 这位被称为新中国「 ”空军之父”的人名叫林弥一郎。他1911年出生在日本大阪,中学毕业后就进入日本空军,而且一直是日军的飞行教官,其飞机技术一流。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林弥一郎于1941年11月被派往我国参战。1942年6月,在桂林空战中,林弥一郎驾驶飞机,击落美军「 ”飞虎队”五架战机,他自己的飞机也出现空中「 ”停车”,机身有34处弹孔。但他居然把飞机开回来。此战,让林弥一郎成为日本人心中的「 ”英雄”。据日本的空军史记载,林弥一郎是勇敢加果敢的飞行员。 1944年,林弥一郎升为少佐,并被日军派到东北,成为关东军第二航空第四练成飞行队长。此时抗战形势已经到了末期,日本露出败相。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东北,打败关东军。此时在沈阳的林弥一郎不想投降苏联,因为他怕苏军残忍对待投降日军,于是他决定向南逃,当林弥一郎等人来到辽宁凤城县的上汤村时,他们遇到了我军东北民主联军。 令其感动的投降 对于林弥一郎的情况,此时我军早已摸透,知道他是日军优秀飞行员。而我军此时刚刚筹建空军。于是东北联军决定招降林弥一郎,让其成为我军空军的教官。东北联军派人去劝降林弥一郎。 林弥一郎还有顾虑,他不知道投降是什么样的结局。于是他向我东北联军提出投降的条件:一是给他以人道主义的待遇,二是给他提供粮食。这两项条件答应了,他才会教我军飞行技能。我谈判代表对林弥一郎的条件当即表示同意。 1945年10月,按照我军与林弥一郎约定的时间地点,林弥一郎带人把武器缴到了指定的地点。当林弥一郎带人到了地点后,他立即被当时的场面惊呆了。当时在上缴武器的地点,我方只有一张桌子,而且只有一名有坐在桌边。我方代表要求林弥一郎把武器放在桌上即可。 在这样的受降条件下,林弥一郎等人如果做出反抗行为,后果不堪设想。但林弥一郎明白我东北联军的实力。不过林弥一郎为了探探我军的诚意,他向我军提出一个要求:允许他保留自己的日本军刀。 我们都知道军刀是日军荣誉,在日军心中地位很高。但既然投降了,不可能再让日军保留自己的军刀。但我军很宽容的答应了林弥一郎的要求,让他继续留着自己军刀。 日本作为汉文化圈中一个很特殊的国家,此国虽然古代受唐朝影响较深,但在近代以来,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文化基因注入凶狠,他们只服强者,不服弱者。即使抗战胜利,在某些日本人眼里,他们还认为是美国原子弹起了作用。 但林弥一郎等人,对我军如此宽容与大度,着实让他们既感动又佩服。因为我方的宽容,进一步证明了我军的自信。这种自信是骨子里,不容任何人猜疑。 试探诚意的要枪 对于日本优秀空军飞行员投降,我军很重视。当时东北联军参谋长伍修权将军与东北局书记彭真听说林弥一郎投降,很高兴,因为如果林弥一郎能把飞行技能教给我军,那我军空军建设将上一大台阶。他们立刻接见了林弥一郎。 此时林弥一郎虽然已经投降,而且也感受到我军的宽容与大度,但林弥一郎还依然担心今后会不会出现别的情况。因此当他得知我方两位领导人要接见他时。在会见结束后,林弥一郎试探的索要伍修权将军身上的手枪。 伍修权将军一时也没想到这名投降的日军居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他想了想,然后说:「 ”此枪从长征跟到我现在,今天送给你留作纪念”。对于伍将军的送枪行为,在场上都担心,因为谁都知道万一出现突发情况怎么办? 林弥一郎再次被我方领导人宽容所感动。1946年3月,我军在通化成立首所飞行学校,这就是历史上「 ”东北老航校”。而林弥一郎成为我军第一所飞行院校的主任教官,其他日军飞行员、机械员及地勤人员达到二百余人,为我军顺利创建飞行院校奠定了基础。 对于林弥一郎等日军投降人员,我军专门成立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思想感化工作,使他们认识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罪恶。当然这些日军也在我方的感化下,享受了最好生活待遇。我方宁吃高梁米,也要让日方技术人员吃到白面大米。日方教官生病了,我方会想尽一切办法照顾他们。 在此期间,为了确保日方技术人员的思想稳定,我方还招了一批日本女人进入学校担任护士保洁等工作,一些日方技术人员与这些日本女人结婚。其中林弥一郎就与一名日本护士结婚。 由于我空军最初建设一无所有,特东北老航校成立时,并没有多少飞机。为了沈阳奉集堡的10多架日本飞机运到通化,林弥一郎还试驾了一架,起飞时就坠毁,他本人受到重伤,险些丢命。 对于林弥一郎的受,我方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抢救,当林弥一郎醒来时,他对我方付出感动的流泪。他没想到自己作为一个战败投降战俘,我方竟然如此高规格的对待他。 赎罪之路出高徒 在我方进一步感化下,林弥一郎等人也把他们所掌握技能教授给我方。而对于这些日军战俘,我方最初以为难管理。不得不承认日军曾经过较强的纪律训练,他们服从意识较强。 从无到有建一所飞行学校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是缺少飞机所需的各种器材,林弥一郎借助他们熟悉关东军的优势,为我军搜集了很多材料。没有压气机给飞机轮胎充气,日方教官就轮流用自行车打气筒充。 日方教官严格按照日军要求训练我行员。据空军前司令员王海将军回忆:「 ”日本教官很认真,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对学员也严格要求。那时冬季天气严寒,日本地勤保障人员为了保证飞行,很早就顶着零下四十多度严寒调试飞机……。” 在培养我第一批飞行员时,林弥一郎坚持自己的标准,对于有的飞行员技术不过关,他都会禁止他们飞行。既保存了有生力量,也使我飞行员的技能更加扎实。 曾任我空军副司令员的张积慧曾说,如果没有日方教官的严格训练,他在朝战就不可能击落美军王牌戴维斯。正是这一战,张积慧成为飞行英雄。 在日方人员严谨细致的教训中,我第一批飞行员没有发生一起飞行事件,也没有一名飞行员因为飞行意外而牺牲。 但在航校建设中,一名叫川村孝一日方人员,从长春转运器材时,被卡车撞伤而亡。1948年3月,我方转运航空汽油时,由于天气寒冷,生炉火不小心点燃沾满汽油的我方人员。日方人员新海宽迅速帮其灭火,不小心烧成重伤,两天后新海宽死亡。 在日方教授下,他们为我方培养了飞行员126名,机务人员322名,还有24名领航员,88名技术人员。这些人都成为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奠基人,其中不乏我空军高级将领。 日方人员在我方飞行人员时,逐渐与我方建立了深厚感情,期间林弥一郎第一个儿子出生,他给儿子取名「 ”林新”,他认为在东北是他人生中「 ”新生”,也希望中日两国掀开一页。 归国沉默不忘怀 1956年,林弥一郎与妻子儿子回到日本。对于林弥一郎为我方培养飞行人员的事,日本有些人指责林弥一郎,但林弥一郎回国只字不提此事,也很少参加公开活动。不过他曾私下表示,他对于帮助我方培养飞行员的事不后悔。 中日两国关系恢复后,1977年,林弥一郎受我国邀请访问我国,他到了东北老航校,并与自己教出来的「 ”弟子”相聚,他们都已经是高级将领。 林弥一郎对东北老航校有很深感情,他回国后还组织一个名为「 ”航七会”组织,还组织了「 ”中国归国者友好会”、「 ”日中和平友好会”,致力于中日友好交往。 此后,林弥一郎经常带代表团访问我国,曾让空军副司令员的林虎将军曾对日本教官筒井重雄说「 ”林弥一郎是中国空军之父”。 1999年8月18日,林弥一郎在日本病逝。 结语 对于日本侵华战争,日本还有一些顽固好战分子不承认。甚至时常发表一些右翼言论。但日本罪行已经定格在历史上,不可否认。但对于像林弥一郎这样战犯,他们带着赎罪心理,将功补过,为我空军建设做出贡献,我们也不会忘记。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相关参考
文|和佛赏花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但位于辽阳奉集堡机场的日本关东军第四飞行队的300多名日军却不愿意向中国军队投降,他们选择了逃跑。计划从沈阳一路向南步行回日本。领头的是日军少佐林弥一
林弥一郎,出生于1911年,逝世于1999年,曾用中文名—林保毅,是日本大阪河内郡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侵华战争,时任日本陆军少佐。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林弥一郎率部辗转投降了我军,并在后来
战争不论对胜利方还是战败方都是极其残酷的,二战期间,德国拉拢了意大利和日本,组成了法西斯阵营对世界宣战。二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后期,国内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但是本国的资源极其有限,只能将
二战可以说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损失最惨,伤亡最多的世界大战了。而三个法西斯国家中,日本最为顽强,甚至不惜要发动一亿人的玉碎行动来顽抗到底。而在美国原子弹和苏联的打击下,天皇才被迫宣读投降诏书,宣
二战后美国问昭和日本天皇为何不切腹?他的回答很无耻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当时日本其实败局已定,原子弹只是加速了日本的投降,长达数年的反法西斯战争终于结束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二战后美国问昭和日本天皇为何不切腹?他的回答很无耻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当时日本其实败局已定,原子弹只是加速了日本的投降,长达数年的反法西斯战争终于结束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历史军事 古代抗日战争中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为何选在一艘军舰上?
说到中国古代的战争史,其实,小编觉得中国古代的战争史就是一部惨不忍睹的故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中国特别是清朝非常的落后,所以外国侵略者总是向中国发起侵略,不仅如此,侵略后总是中国倒霉,被迫签订
民族英雄:(1624年8月26日-1662年6月22日),福建泉州南安人,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字大木。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其父郑芝龙,其
诸葛亮为何总是手握一把扇子?原来扇子中暗藏玄机,有特殊含义导语:诸葛亮一直被视为三国的神人,他可以算天下事,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有了蜀汉基业。诸葛亮留给人最深的印象,便是他手中的羽毛扇。这把扇子自茅庐
据云:1961年3月,中央军委拟组建中国空降兵。军委从全军野战军中筛选出一军、十五军、二十军、三十八军,交空军挑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将军毫不犹豫地圈定了十五军。有人不解:「一军、二十军、三十八军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