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人脱离吐蕃,投奔大唐的血河东归路

Posted 节度使

篇首语:讨厌自己明明不甘平凡,却又不好好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沙陀人脱离吐蕃,投奔大唐的血河东归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沙陀人脱离吐蕃,投奔大唐的血河东归路

一、沙坨族的缘起 沙陀族原名「 ”处月”,唐贞观年间,游牧于今新疆金娑山(今新疆博格达山,一说为尼赤金山)南,蒲类海(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东地区,名为「 ”沙陀”的大沙漠一带,为突厥别种,也称「 ”沙陀突厥”。 唐代文献中将「 ”处月”,译作「 ”朱邪”。 这一称谓,逐渐成了沙陀族统治者的姓氏。 随着唐朝将触角深入天山北麓,沙坨族一度成为唐朝的盟友。 654年(唐永徽五年),唐军在征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过程中﹐开始在沙坨族生活的区域设置管理机构,创建了金满、沙陀二个羁縻州。 702年(武周长安二年),沙陀酋长朱邪·金山,还因为跟随唐军征讨铁勒有功﹐被封为金满州都督。 安史之乱爆发后,沙陀部落也应征东调参与平叛。 其首领朱邪·骨咄支因功被授予特进、骁卫上将军之职。他的儿子也在唐朝账下听令,因军功累积,官至金吾卫大将军、酒泉县公。 唐肃宗时期,吐蕃趁唐军东调之机纵横河陇,「 ”沙陀部六千余帐,与北庭相依”。 这时的沙坨还与唐军共御吐蕃,但面对吐蕃强唐弱的局面,沙坨部众渐生背向之心。 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凉州被吐蕃攻克后,河西节度使杨志烈退守甘州,途中便是被沙坨人所杀。 河西被绝后,北庭(吉木萨尔)、西州(吐鲁番)音信断绝,唐使往来只能北上回纥道。但回纥扰掠甚多,沙陀人也深受回纥掠夺之苦。 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庭州周边的沙陀人,在吐蕃的诱导下暴动,驱逐北庭节度使杨袭古,并以七千帐归附吐蕃。 《旧唐书·吐蕃传》记载:「 ”北庭之人既苦回纥,是岁乃举城降于吐蕃,沙陀部落亦降焉”。 随后为争夺对北庭的控制权,以唐军、回纥为一方,吐蕃、葛逻禄、沙坨为一另方,展开了多次血战。 唐回联军连续遭遇惨败,北庭节度使杨袭古也为回纥人所杀。 由于沙陀人「 ”勇冠诸胡”,吐蕃将沙陀人从北庭迁往甘州(今甘肃张掖),以朱邪·尽忠为统军大论,「 ”吐蕃寇边,常以沙陀为前锋”。 从此后,沙坨部落这柄利剑,成了吐蕃帐下北挡回纥,东突大唐的重要盟友。 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公元797年(德宗贞元十三年),河西的战争局面发生了逆转。 回鹘(788年,回纥改称回鹘)汗国在怀信可汗的统治下,国力急激剧回升。在天山东西两侧,连败吐蕃盟友葛逻禄及黠戛斯。 紧接着,回鹘骑兵卷地而来,大败吐蕃和黠戛斯联军,不但收复了被吐蕃占据24年的凉州(今甘肃武威),还将围攻龟兹(安西都护府治所)蕃军几近全歼。 惨败之下的吐蕃节度使(吐蕃已开始采用唐朝的节度使制度了)迁怒于沙陀人,认为其在战场上出工不出力,贻误了战机。 这时,投降派的倒霉特质开始逐渐显现。 吐蕃节度使担心沙陀族这头猛兽,万一再有异动,将会对甘州附近的局势造成更为恶劣的影响,便计划将沙陀人迁至河外(今青海玉树地区)。 沙陀人也不傻,他们现在生活的甘州地区(张掖),是整个河西走廊水草最为丰美之地,大量的雪山融水将张掖周边,滋养得犹如膏怡之地,有「 ”金张掖”之称。 而河外(青海玉树)平均海拔高达4500米,乃是高原苦寒之所,只有贫瘠的高山苔原可以放牧。 这种巨大的落差,换了谁也不能答应。 况且,归附吐蕃这些年,每有大战,沙陀必是先锋。 绵延的战事,让沙坨部落损失了大量青壮,却没有换来的相应的报酬。战后所得,多被吐蕃、葛逻禄瓜分,留给沙陀人的都是些残羹冷炙。 国家间的联盟,有时跟公司非常相似。老员工离职,不外乎两个原因,钱少了、心累了。 本就感觉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现在又让他们迁去苦寒之地受罪。 消息传来时,沙陀内部当时就炸了。 沙陀首领朱邪尽忠对儿子朱邪执宜说:「 ”我世为唐臣,不幸陷污,今若走萧关自归,不愈于绝种乎?” 这话意思就是,我族世代都是唐朝臣子,无奈背叛唐庭,现在吐蕃要把我们赶去玉树之地,我们干脆东入萧关复投唐朝,不比去玉树绝种强吗? 可见沙坨部落,对南迁玉树的抵触,已与亡族灭种并论了。 三、东归大唐的血河之路 公元808(唐宪宗元和三年)年,不堪忍受的沙陀人,走上了东归投唐之路。 举族东迁的行动,必定会闹得四邻皆知。况且,全族老幼一起上路本就行动迟缓。 吐蕃节度使得道消息后,马上派骑兵衔尾穷追。沙陀后卫部队,为了能让亲族老幼顺利东去,在势单力孤的窘境下,迸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在吐蕃重兵追击中,拼死血战,战马死了就下马步战,武器损毁就拳打、牙咬。 残酷的阻击战,沙陀后卫以全军战死告终,两军士兵的鲜血汇成涓涓细流,染红了黑河的河水。 这场充满了悲壮和决绝的战役,可称为沙坨部的「 ”血河之战”。 随后,蕃沙两军在河西走廊,近千里的路程上边走边打,前后交战四百余次。 封堵、突围、阻击、突袭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在血火中挣扎的沙陀人蹒跚着奔向东方。 每次留下来阻击吐蕃军队都是必死的任务,所有的沙陀战士最后抱一抱哭泣的妻子,摸一下孩子稚嫩的小脸,带着最后一点亲情的温柔,毅然转身冲向潮水般卷来的吐蕃军队。 无穷无尽的搏杀仿佛没有尽头,但为了亲人能多走一步,没有一个沙陀战士投降,吐蕃士兵只有砍倒最后一个沙陀战士才能继续前行。 终于,沙陀族人接近了唐朝灵州(灵武)的边境。 这次他们面对将不仅仅是吐蕃军队的围堵,还有一条被称为天堑的大河——黄河。 朱邪·尽忠下令竖起王旗,这面跟随沙陀人千里远征的王旗,因为担心吐蕃军队的攻击,已很久没有打开了。 首领重树王旗的举动,震动了整个部族,各部族首领纷纷聚拢在王旗之下。 看到部族首领聚拢,朱邪·尽忠平静的对儿子朱邪·执宜说道:「 ”前面就是黄河,过了黄河继续向东,不远就是唐朝灵州的边境。明天我率部突袭渡口,你带领族中老幼趁机渡河。从明天起,你便是沙陀族的首领,沙陀族若亡于你手,万死难辞其咎,你可明白?!” 朱邪·执宜知道父亲是要以自己为诱饵,引吐蕃军队离开渡口,为其他族人创造逃出生天的机会。伏地大哭,要求自己承担这个任务。 朱邪·尽忠怒斥道:「 ”王旗与我共在,吐蕃才会上钩,此行东来,健儿沥血,今沙陀老幼皆为你的亲族,弃一人如弃父母,此后千钧重担在你肩头,何有小儿之状?!” 次日清晨,朱邪·执宜整顿族人准备渡河,当他来到伤兵营却发现,没有任何渡河准备,不由得大怒。 这时一个身受重伤的士兵对他说:「 ”我们走不动了,但我们可以和吐蕃人一起死”。 朱邪·执宜面对这些血浸衣甲,决意求死的将士,也不禁泪流满面。 他将一面营旗交给伤兵,对他说:「 ”诸位放心,前面便是刀山火海,沙陀族也定能突出生天”。 黄河渡口前,沙陀族与吐蕃人展开了决死一战,朱邪·尽忠率领的突击部队和伤兵营全军覆没,终于为渡河部队创造一个机会。 丢弃了全部辎重的沙陀族蹒跚着冲入唐境,当朱邪·执宜面对前来接应的唐军部队时,即便是刚强如斯的他,也不禁泪流满面。 他知道族人终于安全了,不会再有灭族之虞。 回望东归之路,沙坨从出发时的三万多人,现已不足万余,三分之二的族人倒在了,这条血河之路上。 这条用沙陀战士鲜血铺就的道路,为沙陀这个倔强的部落,带来重生的希望。 唐朝将沙陀部安置于盐州,沙陀人再次成为唐军的先锋。 四、盐州城下的血怒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唐宪宗首召朱邪·执宜入京朝觐,赐以「 ”金币袍马万计,授特进金吾卫将军”。 后因盐州节度使范希朝调任河东节度使,沙陀人随其迁往河东。范希朝挑选沙陀勇士组成「 ”沙陀军”,其余部众被安置于定襄川。 从此,朱邪·执宜以神武川的黄花堆(山西山阴县东北)为根据地,其所部改称「 ”阴山北沙陀”,居住于代北、河东一带,生活在雁北的沙陀族,依旧保持着他们勇悍的名族风格。 公元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辉煌纵横二百余年的吐蕃王朝轰然崩塌。 河陇地区吐蕃军阀论恐热、尚婢婢,旋即展开了长达24年的自相残杀。 数度进攻尚婢婢未果的论恐热,举目四望、左右端详,突然觉得唐朝是个能捏的软柿子。 为此,他联络党项、回鹘等几个部落,于会昌六年(846年)兵发唐朝重镇盐州(今陕西定边)。 时任河东节度使王宰,听到论恐热进攻盐州也怒了。 心想你跟尚婢婢在陇西打得你死我活,我都没有动手袭击你的老巢洛门川。 合着你打不过尚婢婢,跑来打我的盐州,你是觉得我好欺负是吧? 正好我手下有一伙人和吐蕃有旧仇,就让他们跟你死磕一把。 他将沙陀首领朱邪·赤心招来,悠悠的说道:「 ”五十年前,你们沙陀部落从西而来,投奔我大唐。如果大唐闭门不纳,你们沙坨部将亡族灭种。现在你们的仇人在盐州城外挑战,我给你一个复仇的机会,用血洗去往日的仇恨,你敢不敢去?” 沙坨部落都是率直汉子,哪受得了这种挑唆? 再说了,当年血仇还刻在心上! 听到王宰的话,朱邪·赤心怒火焚胸、血灌瞳仁,硬邦邦的扔下一句遵命,咬着牙就往回跑。 回到部落沙坨族民,听说酋长要去报昔日血仇,无人甘心落后,高过车轮的男儿全部出征。 朱邪·赤心瞪着血红的眼睛,杀到盐州城下,正好赶上论恐热组织军队攻城。 也该论恐热倒霉,他手下的党项和回鹘士兵,大多下马参与攻城作战,沙陀骑兵杀过来的时候,猝不及防。 多年以来,唐蕃的战争模式都是唐军死守城防,吐蕃野战无敌。 论恐热也没有想到会有野战,并没有准备骑兵预备队。 沙陀骑兵见到仇人分外眼红,也不管什么队形了,疯了一般冲向对手。 城下吐蕃的步兵,直接被沙陀人凿穿了军阵,顿时陷入混乱。 城中唐军见状,大开城门冲出城外,前后夹击,吐蕃大败,尸横遍野。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朱邪·赤心因镇压庞勋有功,官拜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徐州观察使,赐名李国昌。其子也因战功卓著,赐名李克用,受封为云中牙将。 公元907年(唐哀帝,天祐四年)唐朝灭亡后,中原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周期。 已成北地霸主的沙陀族,先后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三个国家,李克用、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都是这次血河东归沙陀族的后裔。 就连大宋的开国君主赵匡胤的父亲,也曾在李存勖的禁军中为将。 随着宋朝的建立,元气耗尽的沙陀人,加入了宋太宗北伐幽州的部队。只是在防范武将胜于外患的宋朝,沙陀人骁勇渐渐被制度磨平,逐渐融入了汉族大家庭的血脉之中。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欢迎关注「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相关参考

历史上的沙陀人去哪儿了

沙陀人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他们初次进入历史的板块是在公元八世纪,当时沙陀人归附了强大的吐蕃,开始他们的雇佣兵生涯。沙陀人认真地工作,积极地抢掠,战无不克,攻无不胜,抢夺精神十足,他们过分的骁勇善战,

后唐和南唐,跟历史上的唐朝有什么关系

后唐建立者李存勖虽然信李,但他不是李唐宗室。甚至于连汉人都不是,他是沙陀人。这个沙陀族乃是突厥人的分支,所以又被称为沙陀突厥。沙陀部本属吐蕃,安史之乱后,唐朝对各地掌控力减低,外族多有侵扰,归附的少数

平吐蕃的中唐军事天才 大唐名将韦皋

...川节度使,成为封疆大吏。韦皋在蜀地二十一年,共击破吐蕃军队四十八万,不但将蜀地治理得

平吐蕃的中唐军事天才 大唐名将韦皋

...川节度使,成为封疆大吏。韦皋在蜀地二十一年,共击破吐蕃军队四十八万,不但将蜀地治理得

外族的屌丝当炮灰,本族的屌丝当韭菜,吐蕃大军靠这个来对抗大唐

吐蕃帝国拥有500万人口,但却拥有46万大军,它的统治非常类似于唐朝的另一个死敌高句丽。高句丽征讨了大量外族人充当战场炮灰(大名鼎鼎的契丹人,就是他们的炮灰之一),把本族的屌丝当韭菜,疯狂备战。和高句

王昌龄的这首诗写出了大唐与吐蕃的一次惨烈战役,展现了大唐雄风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一诗。这首诗中的「”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一句写出了唐玄宗时期,唐朝和吐蕃之间

大唐帝国之殇,安史之乱之后吐蕃三次进攻长安和一次攻陷长安

安史之乱期间(公元755年—763年),唐朝与吐蕃的军事斗争形势风云突变。唐玄宗后期,为了对抗吐蕃、控制西域,唐朝的重兵主要部署在西北地区。安史之乱起于中原,西北唐军全部东调出关,平定叛军。吐蕃乘虚而

11岁立功的大唐名将,被吐蕃视为心头大患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浑瑊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隋唐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部落与中原内地发生过无数次的战争,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唐国公李渊攻克京城长安,隋朝灭亡,次年李渊称帝,建国

灭突厥平吐蕃战高丽 隋唐最被低估的一个猛将

一部《隋唐英雄传》让太多的人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男儿义气,什么叫做铁血柔肠。很多人因此而喜欢上了大唐初年的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也有很多人从此着迷于秦琼等人的英雄事迹,战场功勋。可以说,正是这一部电视剧,让...

灭突厥平吐蕃战高丽 隋唐最被低估的一个猛将

一部《隋唐英雄传》让太多的人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男儿义气,什么叫做铁血柔肠。很多人因此而喜欢上了大唐初年的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也有很多人从此着迷于秦琼等人的英雄事迹,战场功勋。可以说,正是这一部电视剧,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