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的反击——从沙窝之战看明朝中期明军的战斗力
Posted 之战
篇首语: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军的反击——从沙窝之战看明朝中期明军的战斗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军的反击——从沙窝之战看明朝中期明军的战斗力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举国震惊的土木堡之变发生,明军主力在长城外全军覆没,也先牧马北京城下,幸得于谦力挽狂澜,击退瓦剌。 土木堡之变后,精锐尽丧的明军战斗力究竟如何,随着一大帮勋戚的阵亡,军队战斗力是否随之下跌,本文从土木堡之变发生后五个多月的沙窝之战来入手分析。 土木堡之变中明军的战斗力 首先我们回看一下土木堡之变中两军的交锋。 正统十年七月初,也先犯境,大同右参将吴浩领兵出击,在猫儿庄迎战也先,兵败阵亡。 七月十五日,大同总督宋瑛、驸马都尉井源、总兵官朱冕、右参将都督石亨各领兵一万出阳和进行防御作战,又大败,宋瑛、井源、朱冕皆战死,石亨败还大同。 八月十三日,英宗回师,也先尾追。英宗派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引兵万人拒敌,结果大败,吴家兄弟阵亡。 又派遣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四万人马至鹞儿岭与也先交战,结果中伏,全军覆没。 这是没到土木堡前,明军还没有处于缺水状态的战绩。 沙窝之战 也先在北京城下吃瘪后,并不死心,他其时锋芒正盛,获得如此大胜,还俘虏了明朝皇帝,怎么肯就此罢手。 瓦剌继续不断犯边,也先也打算再出重拳,给明军重大打击,选来选去,瓦剌再次把目标选在了大同。此时距土木之变仅有五个月,距北京保卫战只有两个月。 景泰元年(1450年)刚过完年,瓦剌的数千精骑就从阳原县东北的顺圣川入寇,在沙窝扎下营寨,这一切早已被明军哨探发现,报告给了大同守将郭登。 《明史》景泰元年春,侦知寇骑数千,自顺圣川入营沙窝。 沙窝在哪呢,它就在现在大同市大同县沙窝国家沙漠公园一带,这里距离大同城池不到百里。 数千瓦剌骑兵战斗力不容小觑,并且这可能只是前锋部队,后面说不定还有大军。 按照常规操作,大同守将郭登该做的是收紧兵力,加固城防,防备瓦剌攻城,同时侦骑四处,严密监视瓦剌军的动向。 然而郭登并没有这么做,他亲自率领八百精骑主动出击,衔枚疾进,连夜到达瓦剌军驻地沙窝附近。 同时,郭登撒出去的明军哨探夜不收也带回了瓦剌军的确切情报,人数确实是十二营三千多人。 瓦剌军人数是明军的四倍左右,联想到土木之变中前任大同总督宋瑛、总兵官朱冕等的惨败,即使是主将郭登亲自统兵,部下也有人动摇,有人提议退兵,郭登的答复是「 ”敢言退兵者,立斩”。 入夜后,郭登亲自带头冲锋,直冲瓦剌营帐。黑暗中,瓦剌骑兵们搞不清楚明军到底有多少,纷纷溃败,郭登一直追杀到五十多里之外的栲栳山才收兵。 栲栳山就是今天的大同阁老山 此战斩首瓦剌二百余级,夺回被抢走的人口和牲畜八百出头。可别小看这二百余级,这只是斩首的数量,根据比例推算,瓦剌的伤亡至少在千人以上,称得上大胜。 此战被称为沙窝大捷,主将郭登由此晋封定襄伯。 再战大同 不明不白遭到大败,瓦剌怎么肯善罢甘休。才过两个月——当年四月份,数千瓦剌军再次入寇大同,郭登率兵出东门迎战。 《明史》四月,寇骑数千奄至,登出东门战。 在土木堡之变中,吴克忠吴克勤和成国公朱勇都曾率军阻击也先,不幸都是中伏兵败身死。 在大同,明军同样给瓦剌下好了套。 明军诈败,把瓦剌引入设好的圈套,敌人入彀,伏兵四起,瓦剌败走。 《明史》佯北,诱之入士城。伏起,敌败走。 击退瓦剌,明军接下来的操作,更是脑洞大开。 他们带着酒肉纸钱,出城祭奠阵亡将士。瓦剌兵并没有走多远,看到有机可乘,掩杀而至,明军丢下祭品,仓皇逃走。 看上去是不是正常反应? 瓦剌身处塞外,日子经常过得苦巴巴,看到满地的酒肉,实在控制不住食欲,下马争抢,就地野餐。 这些酒肉才是关键,酒肉中早就被明军下了毒,瓦剌兵填饱了肚子,却丢了性命。 管不住自己的嘴,早晚要吃亏。 《明史》登度敌且复至,令军士赍毒酒、羊豕、楮钱,伪为祭冢者,见寇即弃走。寇至,争饮食之,死者甚众。 连吃两次亏,也先也坐不住了。六月份,他亲自率领两千骑兵入寇。这次,郭登更不客气,直接率领明军正面硬刚,把也先击退。 《明实录》六月,也先复以二千骑入寇,登再击却之。 战力未失的明军 从二月到六月,短短四个月里,瓦剌三次大举进攻。一次被明军突袭大败,一次中伏惨败,一次被正面击败。 可谓败得明明白白,不掺一丝水份。 这样的战绩,使得明军士气大振,瓦剌野战无敌的神话再也不复存在。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将领得力,战术正确,明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出现直线下降。 土木堡前野战的惨败,多半也是由于瓦剌兵力强大,也先狡黠狠辣,明将有勇无谋而导致,比如断后的吴克忠吴克勤,「 ”土木之变,克忠与其弟都督克勤子瑾为后拒。寇突至,骤战不胜。敌兵据山上,飞矢石如雨,官军死伤略尽。” 随后出战的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也是在鹞儿岭中伏,全军覆没。 从沙窝大捷到大同之战,其实只是个缩影。 土木之变后,明朝西北边境虽然直到隆庆年间达成和议后才基本实现和平,但蒙古部落们也只是小打小闹,不管是瓦剌还是鞑靼,除了一次偶然性极大的庚戌之变,蒙古再也没有取得大的胜利。 反而连达延汗之妻,号称蒙古传奇女英雄的满都海,也在太监汪直的猫儿庄夜袭中遭到惨败,从此销声匿迹,很可能在战斗中重伤而死(满都海的故事,详见本人其他文章)。 反倒是明军颇有斩获,比如明朝三位因战功封爵的文臣中的王越,就是凭借在成化、弘治时期统帅西北,三次出塞的军功晋封威宁伯。 如此对比看来,显然明军的战斗力,并未在土木之变后下降多少。遭受惨重损失的是明军的京营,大明的边军,只要有优秀的将领统帅,还是颇能一战的。相关参考
中国的封建历史长达千年,期间的王朝更替多达数次,而每一个新王朝都是由敌军的血肉和自家将士的枯骨筑成的,就比较近的朝代来说,清朝在取代明朝时就有几场极为惨烈的战争,至今不为人们遗忘的就有浑河之战。天启元
还不知道:满清为什么打过百万明军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朝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朝立国的一个根本制度。明万历二十九年
历史人物 李成桂背叛_李成桂和明军的战斗_李成桂是哪里人_李成桂简介
中文名:李成桂外文名:이성계别名:李旦、君晋(字)、松轩(号)国籍:朝鲜民族:朝鲜族出生地: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兴)出生日期:1335年10月27日逝世日期:1408年6月18日职业:朝鲜国王、政治家
萨尔浒战役 萨尔浒战役,明军共损失兵力约45800余人,战死将领300余人,丧失骡马28000余匹,损失枪炮火铳20000余支,元气大伤,后金军的胜利,不但使其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
摧枯拉朽,毫无悬念——从萨尔浒之战看明朝灭亡的必然性1619年,萨尔浒战役以明朝全国精锐一战全灭告终,后金部队则损失甚微,这标志着明军的野战能力与后金军判若天渊。此时的八旗兵无敌于北亚,虽然只有六七万
一次战役中,皇太极所率领的后金军队遇到明军的埋伏,伤亡惨重。战斗中皇太极也身受重伤,伏在马背上落荒而去,明军在后面紧紧追赶。负伤的皇太极体虚力弱,竟然从马背上摔了下来,眼看追兵就到眼前了,皇太极心想,
萨尔浒之战以明朝攻围后金,后金防卫反击的形式发生,在这次战役中,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此战役以明军大败而告终。此战役
土木堡这场战役中,明军的伤亡其实是很大的。但是很多人都对此感到非常不解,因为当时明军的兵力是很强的,据说是有50万左右,为什么这么多人的军队都会被打得那么惨呢?其实虽然兵力是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
明葡战争指1521年爆发的明军与葡萄牙军的战争,1523年明军胜利。双方参战兵力明军10000人,葡萄牙军700-800人,明军主要指挥官为汪鋐。正德年间的一场明葡战争,虽然明朝获胜,但还是为明朝统治
三藩之乱八旗军战斗力,已经没有像清军入关时那样强悍了。三藩之乱,清军的主要兵员,以汉人为主。三藩之乱发生在1673年,而清军入关在1644年,清军结束明朝战争大概花了20年左右的时间。因此等到三藩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