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轿子豪华程度看清代封疆大吏曾国藩和明朝首辅张居正的为官之道

Posted 轿子

篇首语: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轿子豪华程度看清代封疆大吏曾国藩和明朝首辅张居正的为官之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轿子豪华程度看清代封疆大吏曾国藩和明朝首辅张居正的为官之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楚汉相争刘邦胜,问鼎中原后荣归故里,其盛况,排场至今让人啧啧称赞。刘邦是帝王,开创汉室基业,威风八面,那是正常的。其实国人骨子里都有光宗耀祖这个传统,金榜题名也好,封王拜相也罢,甚至聚财致富,只要有好事,只要有那个能力,都愿意在祖宗面前张扬一番。秀是演给活人看的,这里的活人实则是自己的邻居、亲朋。因为只有在这些人面前显摆,才能凸显过去与现在的落差,才能得到心理优势,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刘邦 多少人也不能回避这一点,就连莽夫项羽也曾说:「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升官发财了,就得炫耀,就得摆谱,就得端出官架子。这才像个官样子,这才会让老百姓敬畏。可是纵横职场几十年的曾国藩认为,做人一定要像人,但做官一定不要像官,端着一副官架子的人,最容易引起百姓和老板的反感。正是凭借这种低调、内敛的为官风格,他才会逢凶化吉,平步青云。因此,他虽然屡升官职,但是一直保持低调,以避免树敌。 道光年间,曾国藩连年被提拔,升迁极快,十年之间竟升十级。在升为正三品大员后,按规定,轿呢要由蓝色换为绿色,护轿人也要增加两人,而且可以配备引路民。令百官诧异的是,曾国藩从升为三品官之日起,除身边不得不增加两名护卫外,轿前不仅没有引路官,连扶轿的人也省了去。而且轿呢也没有换成绿色,仍乘蓝轿。 四人大轿 轿子这种交通工具可不是小事,这在明清时期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这一时期的轿子有官轿和民轿之分。明朝初年规定:文臣三品官以上可以乘轿,武官不得乘轿。明朝正德以后,轿子扩大到各级官员。清朝时期,无论文武官员,还是民间都可以乘坐轿子,只是在装饰方面有明显的等级差别。这一时期的官轿有玉辇、大轿、明轿、步舆、礼舆等。 清朝时期创制了玉辇,玉辇为红漆木轿,底座为长方形,盖为圆形,在轿的左边有铜鼎,右边插有宝剑,轿辕有2根内辕和2根外辕。这种轿子需36名轿夫来抬,是当时最豪华的轿子。礼舆又称为「 ”大仪轿”,有2根直辕、2根大横杆、4根小横杆、8根肩杆,使用时需16名轿夫。这样华丽的轿子只有皇帝在祭天与祭祖时使用。仪舆为黄漆木轿,有2根直辕、2根横杆、4根肩杆,8人抬轿。清制规定:玉辇、步舆、金辇、礼舆等都是皇帝专享的轿子。在某些特殊场合,皇太后也可以乘坐金辇,在装饰上,用明黄缎并绣以「 ”寿”字,绘有凤纹和龙纹。 婚礼轿子 在一般情况下,皇后与皇太后使用的是8人抬或16人抬的黄漆凤舆和仪舆,皇贵妃和其他妃嫔使用的是8人肩扛或4人肩扛的黄漆翟舆和仪舆。皇室亲王和君王使用的是八抬大轿,银顶、黄盖、红帏;汉人文官自大学士以下三品官以上在京师使用4人抬轿,银顶、皂盖、皂帏,出京师可使用八抬大轿;四品官以下在京师使用2人肩扛小轿,锡顶、皂盖、皂帏。出京师可使用4人抬轿。民轿一般是2人抬的黑油漆顶、平顶皂帏的小轿,再简陋一些的就是板舆。清代还有一种轿子使用畜力的,他是用2根长杠驾在2头骡子中间,中间是轿厢,这种轿子叫作「 ”骡驮轿”。 不久,曾国藩又升为二品大员,下人就为他推举了四名轿夫,要把四人大轿换为八抬大轿。按清朝官制,四品以下官员准乘四人抬的蓝呢轿,三品以上官员准乘八人抬的绿呢轿,俗称八抬大轿。这并非硬性规定,官员如达到品级而收入不丰者,可以量力而行;若品级达不到却乘高品级的轿子则算违制,一旦被人举报,不仅要受处分,严重的还要被革职、充军。 曾国藩 「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职场之道,曾国藩早已烂熟于心。他打定主意。对于可摆可不摆的架势、可坐可不坐的大轿,他一律是不摆不坐。虽然曾国藩因乘蓝呢轿而被下级官员欺侮,但京城三品以上的大员出行,都知道向护轿的官员交代一句:「 ”长点眼睛,内阁学士曾国藩大人坐的可是蓝呢轿呢。”曾国藩在任两江总督之后,变得更加稳重低调,更加「 ”憨”、「 ”拙”「 ”直”「 ”朴”。对待同僚及下属都注意处处谦让,甚至对手中的权力,他也常常辞让。 与曾国藩相反的则是张居正,他是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家、改革家,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 ”万历新政”。万历帝年幼即位,离不开张居正的辅佐,太后也非常欣赏他,视其为股肱之臣。内廷之中,更有冯保作为张居正的政治盟友,一时间,张居正成了大明最有实权的官员。 张居正 张居正父亲病逝,按照大明律令,必须「 ”丁忧”,也就是去官去职守孝三年后才能复出。对于张居正的政敌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三年时间,足以改变朝廷的政治形势。张居正深知「 ”丁忧”的后果,当然他也非常恋栈权力,于是就祭出「 ”夺情”这招,算是保住了权力。其父去世第二年,张居正奉旨回乡给父亲办丧事。张居正虽然离开北京,但是在回乡路上,朝廷一应大小事务,还是得由张居正处理,相当于完全不给内阁中其他大臣便宜行事的权力。 在河北真定府,张居正接受了官员献上的32人大轿,轿子内分卧室,客堂,可以就在轿子上办公,身边还有两名小童伺候,这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超豪华版官轿”。这顶轿子32人抬,远远超过了官方规定「 ”四人轿子”的规定,张居正不是不知道这一点,而是认为自己理应享受这样的待遇。从河北真定府到湖北江陵,来去一千多里,张居正一行浩浩荡荡,风光无限。这一路往返所花费的银两,自然得由朝廷买单。 张居正的轿子 可笑的是,张居正在返乡途中,还一路大谈廉政,并且顺便查处了给自己下属行贿的地方官员。张居正奉旨葬父,一路骄奢淫逸,给地方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给大家树立了奢靡的榜样。但张居正没有想到,他将自己以前积累的官声,全部糟蹋掉了。物极必反,此话不假。张居正回到北京后,因为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结果累得一病不起,急于亲政的万历帝巴不得张居正早日死掉,甚至让太医给他送上致命的药物。张居正去世后,万历帝很快对他进行了清算,去世后被抄家,累及家人,直到天启二年才恢复名誉。 骑马 骑马坐轿,不外乎就是一种出行方式,但是在好面子的国人眼里,一切都可以拿来做文章,只为了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么做,处处炫耀等于四面树敌,最终我们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从张居正和曾国藩的人生结局就可以看出端倪。引申到职场上,升职以后,下属们都会不自觉地暗中观察你的一举一动,目光格外挑剔。此时若能坦坦荡荡,谦虚待人,一定会度过他们设置的「 ”考验期”;但若是摆出「 ”真把自己当领导”的样子,只会让他们找到把柄,从而给自己职场带来不利影响。(彭忠富/整理)

相关参考

从官员们的出行看王朝的气数,张居正出行有几台轿子

民生四大事:衣食住行。“行”就是交通运输,虽说排在四大事的末尾,但也绝不是稍可忽视的小事。中国的古代社会特别重视礼治,在“行”这样的大事上,也自然处处渗透着“礼”的色彩,人们往往可以通过“行”所凭借的

700字杀掉封疆大吏,这才是曾国藩的 ”天下第一折”

晚清名臣胡林翼曾说,天下写奏折,有三把手,曾国藩算一个,左宗棠算一个,自己算一个。而被誉为「”天下第一折”的《参翁同书片》则出自曾国藩幕府之手,是曾氏众多参折中最负盛名的一道。这道参折之所以享有盛名,

从内阁首辅的举步维艰,看晚明朝局的混乱不堪——论叶向高的坚守

前言说起叶向高,很多朋友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作为晚明时期两度入阁的首辅大臣,其知名度可能连王锡爵,沈一贯都比不上,更别提张居正,申时行等人了。而叶向高主阁期间,的确没有做出什么惊天伟业,当然也没有祸国

明朝四大首辅,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谁才是最厉害的那个

严嵩可以历久兼领明朝内阁首辅,天然有其的政治手段。严嵩性贪,这也成为了他倒台的致命弱点。此情面商要高于张居正、徐阶等人,其作秀的手腕更让明世宗朱厚心淹项背。严嵩兼领内阁长达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严

抄家证明其尚属清官 首辅张居正背后的荣辱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宰相之一。张居正是湖北荆州人,生于嘉靖四年,卒于万历十年,共享年58岁。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他辅佐明神宗实行的万历新政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后来,张居正和...

抄家证明其尚属清官 首辅张居正背后的荣辱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宰相之一。张居正是湖北荆州人,生于嘉靖四年,卒于万历十年,共享年58岁。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他辅佐明神宗实行的万历新政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后来,张居正和...

明朝首辅申时行真提出过“计划生育”理论吗

...年(1562年)状元,授修撰,回归申姓。善真、行、草书,受张居正提拔。历官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继张四维为内阁首辅。他为政以维持局面,调和皇帝和言官间矛...

一副挽联传千秋,看同时代的牛人如何评价曾国藩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幅对联说的就是曾国藩。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他是晚清著名的封疆大吏,功勋卓著,同时道德文章领袖

明代首辅张居正是怎么死的

导读:明朝万历帝十岁登基,张居正当了十年首辅,辅助皇帝处理朝政。他虽然不是皇帝,却肩负国家重任,以天下为己任。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梁启超(1873-1929)曾点评:“明代有种种特点,政治家只有一

明代首辅张居正是怎么死的

导读:明朝万历帝十岁登基,张居正当了十年首辅,辅助皇帝处理朝政。他虽然不是皇帝,却肩负国家重任,以天下为己任。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梁启超(1873-1929)曾点评:“明代有种种特点,政治家只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