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精锐秦军,为何亡国也不出兵
Posted 军队
篇首语: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50万精锐秦军,为何亡国也不出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0万精锐秦军,为何亡国也不出兵
春秋战国中,秦国从商鞅变法变得慢慢强大起来,一点点的崛起,到最后一统天下,当时列国听到秦国的军队,那都是闻风丧胆,而且人数众多,有人就不明白了,为什么秦朝有如此强大的军队,难道十几年的时间军队就一下子垮了? 为什么会败于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连手握秦朝主力军队的章邯,抵抗项羽进攻的都是一支由残兵游勇、死囚奴隶组成杂牌军。那支曾经战无不胜的秦军去了哪里? 野史记载,那支正规的秦军共有50多万人,被秦始皇派往南越大地,去那里平定蛮夷,并且秦始皇命令,无论中原发生什么事,都不准北上。 当时,中原实现大统一,但南越各地还没平定,秦始皇如果不尽早收复百越,那么,南越必将给王朝带来隐患。然而,南越地处遥远的岭南,地广人稀,若要统治南越无疑是开发新的大陆,就要建立行政机构,于是,秦始皇就派了任嚣、赵佗为大将,统领一支五十万的精锐秦军进攻南粤,并在那里建立了闽中、南海、桂林、象郡等行政机构。 并且,秦朝还鼓励士兵们与当地人通婚,落地生根,并且下了死命令,无论中原发生什事,这支50万的军队都不准北上。为什么不准北上?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是让这批军队作为开发岭南的主力,扎根南越,稳定边疆,不能随便调动;其二是防止有人图谋不轨,利用这支军队北上夺权篡位。 令秦始皇万万没想到的是,秦朝只存续了15年,中原就陷入刘邦与项羽争霸天下的混乱局面,由赵佗为统领的这支50万军队一直秉持「 ”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北上”的死命令,始终按兵不动,静观中原时局的变化。当得知刘邦最后夺得天下后,赵佗觉得秦朝大势已去,就以五岭为界建立南越国,这支50万秦军从此之后融入岭南人口,就成为岭南各族的祖先。并且一直和西汉王朝并立于世,直到汉武帝时期,南越国才被汉朝收复,南越国正式灭亡。 当初,秦始皇以为秦帝国已建立,四海皆平,皇位应该可以传万代,应该不会有什么战乱,就下了死命令,把这支50精锐的秦军派往岭南。谁不知,只到了秦二世就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然而,秦始皇的这道死命令反而成了他制止军队北上的紧箍咒,也使秦朝失去最后一线生机。假如,这支50万秦军奉命北上救秦,刘邦是否能坐天下,也未可知。相关参考
公元前221年,曾经叱咤风云的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被秦军横扫,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中原大地持续几百年的割据混乱局面。秦朝建立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并没有满足,因为北方的匈奴和岭
他手握八十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却又痛哭吐血
谁能想到,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竟来自于一任将军之手?危及灭国,崇祯帝守不住国家,急命左良玉引兵救驾,左良玉却迟迟不肯,而令人倍感惊奇的是,崇祯帝与国同亡之时,左良玉却是哭的最惨烈的一个,直至吐血
凭据现有史料的记载,李自成在兵临北国都下后切实给崇祯提出了三个前提,并言明只要崇祯赞成这三个前提,他就立时退军,李自成提出了什么前提呢?“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劳军银百万。”三个前提说开了,其实就
文/王凯迪秦始皇的百万大军,一直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超神级的存在。不过,就是这支横扫六国的百万大军,却在短短的15年间(公元前221-206)彻底消失于历史长河中,其原因何在呢?01统一六国之费在秦国征
文/王凯迪秦始皇的百万大军,一直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超神级的存在。不过,就是这支横扫六国的百万大军,却在短短的15年间(公元前221-206)彻底消失于历史长河中,其原因何在呢?01统一六国之费在秦国征
西夏是位于中国西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它起源于唐,建立于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如果从881年李思恭拜定难军节度使算起,这个位于西北边陲的李氏政权,一共延续了346年。在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以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秦朝用于镇压起义的军队,起初是由罪犯、民夫组成的。这些人本来在修建秦始皇陵墓,却成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的主力部队。而秦国军队的主力却不知去向。秦国的主力部队有两只。一支是北方的长城军团...
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后,毛泽东即开始谋划解决台湾问题。在准备武力解放台湾的同时,也在准备着和平的一手。在朝鲜战争之后,由于美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被向后推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
是秦国大将以少胜多取得胜利的重要战役,此战韩国精锐损失殆尽,秦国则以不可抗御之势向中原扩展。 伊阙之战双方兵力 秦军不详 魏韩东周联军240000人 伊阙之战,双方兵力对比为,秦军最多十余
秦始皇掌权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前236年,赵燕两国发生战争,赵国出兵攻燕,而秦国以救燕为名派王翦等将出兵分别夹攻赵国,先后攻取了赵的阏与、L阳邑(河南南阳西北)、河间邑(河北省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