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国功臣常遇春暴卒于柳河川,是朱元璋下的毒手吗

Posted 凤翔

篇首语:过去并不等于未来,一定会有辉煌的一天,相信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明开国功臣常遇春暴卒于柳河川,是朱元璋下的毒手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明开国功臣常遇春暴卒于柳河川,是朱元璋下的毒手吗

大明北伐(原创长编连载)9. 当他回师上都时,他不知道,有个消息等着他—— 应天洪武皇帝朱元璋五百里加急命令:陕西庆阳爆发激战,大将军徐达与敌周旋多时,未能克敌,着征虏副将军常遇春、偏将军李文忠火速率军入秦,与大将军协同作战。 朱元璋太心急了,他也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元主也下了急急如律令:着齐王兼中书右丞相扩廓帖木儿火速入援应昌,保卫皇帝。这道命令必然教扩廓帖木儿左右为难:继续在陕西与徐达进行旷日持久的庆阳会战呢,还是服从皇命,五千里加急奔赴应昌保卫蒙古皇帝呢? 可是朱元璋不知道这个消息,他见常遇春已经取得相当喜人的胜利,就想着快速把陕西战局也摆平。 常遇春墓,南京 历史在这一刻出现微妙的变化:要么扩廓帖木儿离开陕西,要么常遇春离开北平。 其实,徐达在庆阳会战张良臣和扩廓帖木儿,可谓是劲敌相逢,必定颇为时日。常遇春和李文忠对付早已吓破胆的蒙古中央禁卫军,不仅是摧枯拉朽,而且是所向披靡的。他们俩在六月底会师,七月中就攻克了上都,前后不足二十日,从北平出发,取滦州、惠州、大宁、全宁及上都,行军超过一千二百里,连克五城。这支远征军可谓战功卓著,同时,也是相当疲劳的了。 朱元璋竟然还要他们从上都奔赴几乎四千里以外的陕西庆阳战场作战,那是在六百多年前的冷兵器时代,没有现代化的军事运输车辆,战马和士卒的战斗体能早已是过度消耗了。北平战区的战士还仅仅是转战千里,然后奔赴陕西前线,他们行军总里程估计在五千里以内。但是,那个上都战役的最高指挥官常遇春,从他在陕西凤翔接受命令的四月底开始,到他在上都又接到奔赴陕西前线的七月中为止,就是大约一百天吧,来回北平和凤翔之间,加上上都战役的千里迂回作战,他本人已经是高强度行军打仗了,几乎作战一万里,在一百天之内!况且,在凤翔战役之前,他一直在战斗,从洪武元年的十一月底开始(常遇春在洪武元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后,曾稍稍休息,北平周边的廓清战斗基本上不用他去参与),他与大将军徐达由北平出发赶赴山西战区,一直到洪武二年的七月底,超过八个月时间,他都在战斗、奔驰。如此高强度、超负荷的战争状态,谁能熬得住?即使是战神常遇春,也必须服从自然规律。 他,一定会生病! 是的,常遇春之死,是接下来必然发生的事情。 可以说,他是累死的。 常遇春墓的武将石像 柳河川。 位于后来的明长城以南(今天属河北省张家口)。具体位置,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赤城以西,一个是宣化东北。其实,都是柳河川的具体位置,只不过用的参照地不一样。赤城以西,就是宣化东北了。 柳河川,就在燕山南麓,明军自元上都开平出发,到达这里时,已经行军四百余里了。当时是夏季阴历七月,换算成今天的阳历,已经是八月初——1369年8月9日。考察今天张家口地区的气温及降雨,这时的确是这里的全年最高气温之时。常遇春,这支明军——上都远征军——的最高统帅,军衔为征虏副将军,就在此时突然得病,无法继续前行。李文忠等将佐匆匆赶来探视时,常遇春已经不能动弹了,躺在临时搭建的营帐内,用目光与众将佐一一作别! 史书没有任何常遇春临终时留下的片言只语,也没有记载他到底患了什么病。《明 太 祖实录》里如此记录:「 ”征虏副将军、中书平章鄂国公常遇春还军次柳河川,得疾而卒”。 后人于是做了种种猜测。有的说,常遇春是得了一种叫「 ”卸甲风”的病,也就是中风。有的说,或者是中暑吧。有的则根据后来朱元璋诛戮功臣的「 ”罪状”,说是朱元璋命人下毒毒死了常遇春。还有的,这是更多人认同的:朱元璋因为常遇春家有妒妇蓝氏而多年没有儿子,她曾经剁了皇帝御赐给常遇春的美女的双手,结果被朱元璋处死,还用蓝氏的肉煮了「 ”妒妇汤”给常遇春吃,结果常遇春得了「 ”羊癫疯”(即癫痫病)。常遇春攻占开平后,就癫痫病发作,结果暴卒于柳河川云云。 这几种说法,看似有些道理,可经不起细心推敲。 其实,从1367年冬十月开始北伐,到1369年夏七月。几乎两年时间内,常遇春频繁作战,特别在1368年十二月到1369年七月,这8个月里,他作战范围从北平到太原,到陕西奉元路,凤翔府,再到北平,辽东的战区,解放开平,并追击元顺帝几乎去到应昌,然后授命协助陕西的徐达,最后抵达这个山谷围绕,河流平趟的柳河川,我,作为《大明北伐》的笔者,不能不叹息一声:常遇春,是时候休息了! 他的作战范围,足足超越二万里! 他的作战能量,远远超越他身体的承受能力了! 要知道,那是650年前的冷兵器时代,一切的奔跑追打,无不以消耗体力作为代价。常遇春的战斗历程,早已超出中国古代史上任何一位军事指挥家,何况,他不仅仅指挥作战,更多的情况下,是身先士卒,往往带头冲锋陷阵! 他没有死于战场上,因为无人可以伤害他。 那么,他是累死的! 无疑。 据一出《柳河川》的戏剧所说,常遇春最后与他的将佐说的一句话是:「 ”张三丰真人曾对我说,先于和里贵,后向柳中亡。我在和州与圣主相识,从此建立军功,受封国公之职,不可不贵。而今,到了这个柳河川就得病,莫非就是遇到柳就得身亡么?”言罢,叹息而终。 这种情景的创设,虽有宿命论,但是,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常遇春,从和州从军开始他的军旅生涯,到柳河川暴亡,的确是战斗的一生,不愧为明初战神之称号! 而且,军人死于行军打仗之中,是无上的光荣。所谓「 ”马甲裹尸”也。常遇春能够死于北伐即将大功告成之时,其实对他本人,甚至对他的家族来说,是最好的结局! 你看看,那一揽子的功臣最后的结局,是多么的悔恨,多么的无奈,多么的悲惨,就应该对常遇春之死,感到庆幸! 永远留给历史美好的回忆! 常遇春之死,朱元璋痛哭之余,给他一个最伟大的称号——开平王,纪念他攻克元上都开平城的功绩。常遇春成了明朝第一个封王的开国功臣。 至今,南京明孝陵里,尚有常遇春之墓,让后人凭吊他的战神般的一生。 明初火铳兵

相关参考

揭秘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军中暴毙的真相

说起大明开国名将,首推徐达、常遇春二人。在朱元璋义军初起之时,两人就追随他一路转战南北,此后更是独当一面,先后统帅大军攻破陈友谅,平定张士诚,北伐元顺帝,击溃王保保,两人为大明王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

常遇春怎么死的? 常遇春为何英年早逝

常遇春本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将才,却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暴毙身亡,常遇春死后,朱元璋追封其为平国公,那常遇春为何年仅39就去世了,常遇春是怎么死的呢?有关于常遇春的死,流传了太多的版本,在柳河川暴毙后,朱元璋

常遇春怎么死的? 常遇春为何英年早逝

常遇春本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将才,却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暴毙身亡,常遇春死后,朱元璋追封其为平国公,那常遇春为何年仅39就去世了,常遇春是怎么死的呢?有关于常遇春的死,流传了太多的版本,在柳河川暴毙后,朱元璋

历史军事 常遇春为何英年早逝 常遇春怎么死的?

常遇春本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将才,却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暴毙身亡,常遇春死后,朱元璋追封其为平国公,那常遇春为何年仅39就去世了,常遇春是怎么死的呢?有关于常遇春的死,流传了太多的版本,在柳河川暴毙后,朱元璋

历史人物 朱元璋真的砍了常遇春妻子的手吗

  常遇春又称常十万,智勇双全,号称给他十万兵他就能替朱元璋横扫天下!一生从未吃过败仗!人们赞其为“天下奇男子”,常遇春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可惜的是,常遇春只活到四十岁,就在柳河川病逝了。相传,常

徐达常遇春同为明朝开国功臣为什么命运不同

徐达、常遇春二人跟随朱元璋数十载,分别列于明朝开国功臣的一、二名。历史上对于这二人的英雄事迹流传甚多,据了解,徐达用兵如神,多有谋略,常遇春骁勇善战,仿佛生于沙场。两人都被封王,但结局却大有不同。常遇

徐达常遇春同为明朝开国功臣为什么命运不同

徐达、常遇春二人跟随朱元璋数十载,分别列于明朝开国功臣的一、二名。历史上对于这二人的英雄事迹流传甚多,据了解,徐达用兵如神,多有谋略,常遇春骁勇善战,仿佛生于沙场。两人都被封王,但结局却大有不同。常遇

明初大将常遇春有几个孩子?孩子结局如何?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褒自然是因为他微末起义,开创大明王朝,功垂千古。贬则多是因为他后来狡兔死走狗烹,大杀功臣,造成好几次流血事件。  著名的蓝玉案、胡惟庸案都是朱元璋大

这个明朝开国功臣名不见经传,立下不世之功,常遇春都觉得不如他

明朝的开国将领中,徐达、常遇春、刘伯温这些是大家最熟悉的,当然朱元璋手下人才济济,不然也不可能在明末农民起义军中脱颖而出,建立大明王朝。很多开国将领名不见经传,但事迹都记载在史书上,今天介绍的这个将领

历史人物 常遇春的一条建议,竟然会让朱元璋勃然大怒

众所周知,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蓝玉案”等等朝廷大案大肆屠戮开国功臣。明朝的开国功臣几乎是一扫而空,只有徐达、常遇春、汤和、郭兴、郭英、耿炳文等少数功臣逃过一劫,没有死在朱元璋的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