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盖世的隋炀帝,身后为何骂名滚滚

Posted 谥号

篇首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功高盖世的隋炀帝,身后为何骂名滚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功高盖世的隋炀帝,身后为何骂名滚滚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任皇帝,他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战功卓著。《隋书·世祖本纪》中记载,炀帝「 ”上美姿仪,少敏慧。”「 ”上好学,善属文,沈深严重,朝野属望。” 隋炀帝在位期间,统一江山、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西巡张掖、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改革科举制度增设进士科,使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从隋朝起正式形成;三次派人到台湾,密切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三游江都,三征高句丽。特别是开凿大运河和开创科举影响后世上千年。《资治通鉴》中说:「 ”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然而,就是这位方勤远略、威震八方,做了许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的皇帝,身后却落下了「 ”暴君”的滚滚骂名。仔细揣摩,其中的原由让人惋惜。 他忘记了初心,急于建功立业。隋朝初建,国困民穷,炀帝没有推行生息养民的政策,却不顾国家的实际情况,大兴土木,南征北战,劳民伤财,巨大的工程和连年的战争让人民不堪重负,由此引发大规模的叛乱。这从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于公元616年起义时,宣布杨广十大罪行《讨隋炀帝檄文》中可以略知一二。《讨隋炀帝檄文》中说:「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况四维不张,三灵总瘁,无小无大,愚夫愚妇,共识殷亡,咸知夏灭。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其中,「 ”罄竹难书”后来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 在农民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摇摇欲坠,618年隋炀帝到南方巡游时,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部将宇文化及缢杀,隋朝灭亡。 他忘记了人民,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隋炀帝在位期间,年年出巡,曾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造离宫。仁寿四年(604年)十一月,隋炀帝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不听群臣的劝阻,恣意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自大业元年(604年)至大业六年(610年),开发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丁男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隋炀帝在位期间,总计十余年间,征发扰动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 ”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另外,隋炀帝还大兴土木。大业元年(609年)五月,隋炀帝在洛阳修建豪华的西苑游园。此苑方圆200多里,里面开凿方圆十余里的人工湖;湖中堆起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山高百余尺,上面建有亭台楼阁。苑中有龙鳞渠,萦回曲折流人湖中。沿龙鳞渠两侧筑有16座离宫别院,宫门正对波光粼粼的渠水。每院各由一位四品夫人负责管理。十六院中,堂殿楼观鳞次栉比,极尽奢靡华丽之能事。西苑建成之后,每逢秋冬时节,苑中树叶凋零,16院的夫人们就命人用绿色的绸缎剪成树叶形状,点缀在枝头上,一旦褪色,立即更换,所以西苑中一年四季都恍如春天。每当隋炀帝驾临之时,16院就争相以美酒佳肴博取天子宠幸。同时,隋炀帝还喜欢在有月亮的晚上,与数千名花枝招展的宫女骑在马上畅游西苑,并亲自谱写《清夜游曲》在马上演奏。 大业六年(610年)正月十五,为了迎接西域诸胡、突厥、蕃人等酋长,隋炀帝在洛阳端门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乐工一万八千人,音乐声传出数十里,通宵达旦,灯火照耀天地,洛阳的店铺都用帷帐装饰,整整狂欢一个月,费用无算。从以后,炀帝每年正月十五,都在以为常乐。 他忘记了历史,获得了「 ”炀”帝的称谓。隋炀帝杨广死后,唐朝李渊谥「 ”炀”皇帝。这个字是隋炀帝赐给当了十五年亡国俘虏的陈后主叔宝的。当年南陈后主陈叔宝病死后,为了给他一个谥号,。隋炀帝翻阅《逸周书·谥法解》,决定给陈后主一个字:「 ”炀”。「 ”炀”字的字面释义是: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之所以赐给南陈后主陈叔宝一个「 ”炀”的谥号,是因为隋炀帝认为,陈叔宝荒淫奢侈、不理朝政,最终导致国破家亡。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再也没有哪一个字比「 ”炀”字更适合做他的谥号了。 然而,命运与隋炀帝也开了一个玩笑,十四年后,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缢杀后,大唐皇帝李渊根据他的表现,也给他一个「 ”炀”字的谥号。结果,陈叔宝所得到的「 ”炀”字并没有被后人记住,而隋炀帝杨广「 ”炀”字的谥号最终「 ”流芳百世”、兆民皆知,真可谓是「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啊! 不过,历史就是历史。隋炀帝「 ”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着声绩”,修通大运河,可谓之千古奇功!明朝的于慎行评价隋炀帝说:隋炀帝「 ”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矣!”因此,平心而论,就隋炀帝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建树,他还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还可能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或者可以这样说:在所有的亡国皇帝中,隋炀帝是最有出息的一个。

相关参考

隋炀帝杨广为何会背上千古骂名沦为暴君

就历史发展角度论,由杨广的所作所为看,他不应是个该挨骂的人物。为什么这个皇帝会背上千古骂名?完全没有想法...他和唐太宗的政绩也差不了多少吧...那些亦与史实相舛。此人起码在三个领域里都有不寻常的建树

历史人物 隋炀帝因千秋功业得万古骂名

暴君的理想:隋炀帝为何因千秋功业得万古骂名>核心提示: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隋炀帝开辟的大运河,都成了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世界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而秦始皇与隋炀帝也无一例外地成了“暴君”与“独夫”的代

历史人物 隋炀帝因遗惠后世的大手笔落下了千古骂名

  中国历史上的昏君,其实不见得个个都是昏庸之辈。乐不思蜀的阿斗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毕竟是少数;其他即使如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实也就是心思没放到大事

唐朝历史 武则天失去皇位为何还受尊祟

武则天失去皇位为何还受尊祟  隋炀帝是亡国之君,隋炀帝有一致中国的劳绩,但身后只落得半亩地下葬,这是很悲惨的。但武则天不相同,武周王朝消亡后,李唐王朝的新任皇帝唐中宗李显称武“则天大圣皇帝

贤能宰相赵盾为何落千古骂名?

《左传》记载,赵盾扶持晋灵公登位后,晋灵公远君子亲小人,追求享乐,不思进取,不遵守做国君的规则,大量征收重税来满足自己荒淫奢侈的生活,宫殿装饰的富丽堂皇,而且喜欢站在高处用弹弓射人,以观看人们躲避弹丸

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何反留下骂名

秦始皇并吞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制中央帝国,应该说为中国的统一、为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制度的建立开了先河。正是有了秦始皇的创举,才使后世的帝王有了皇帝的称谓和尊严,更有了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

夺权没杀人?揭秘王莽为何背负了千古骂名

“皇帝可以昏庸,臣子不可篡权”,在这样的封建伦理道德前提下,篡权的臣子必然会被永生永世地钉在“耻辱柱”上。作为篡权者的代表人物王莽,也必然成为大家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坏人形象。然而,王莽的一生是否真的不

张巡是杰出将领的同时,为何还背着千古骂名?

张巡(708年—757年11月24日),字巡,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新唐书》本传载为邓州南阳)。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起兵守雍丘,抵抗叛

张巡是杰出将领的同时,为何还背着千古骂名?

张巡(708年—757年11月24日),字巡,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新唐书》本传载为邓州南阳)。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起兵守雍丘,抵抗叛

夺权没杀人?揭秘王莽为何背负了千古骂名

“皇帝可以昏庸,臣子不可篡权”,在这样的封建伦理道德前提下,篡权的臣子必然会被永生永世地钉在“耻辱柱”上。作为篡权者的代表人物王莽,也必然成为大家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坏人形象。然而,王莽的一生是否真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