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为何会背上千古骂名沦为暴君

Posted 杨广 隋炀帝

篇首语: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隋炀帝杨广为何会背上千古骂名沦为暴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隋炀帝杨广为何会背上千古骂名沦为暴君

就历史发展角度论,由杨广的所作所为看,他不应是个该挨骂的人物。为什么这个皇帝会背上千古骂名?完全没有想法...他和唐太宗的政绩也差不了多少吧...那些亦与史实相舛。此人起码在三个领域里都有不寻常的建树。头一件事,是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那些双手沾满黎民特别是文人鲜血的,却有人为之大唱赞歌。骂杨广,委实有欠公平;其二,首创科举;其三,写出了中国诗歌史上少见的佳篇。其人作为如此,却挨骂一千馀年,实在是:冤哉,杨广。

中国的科举,是政治措施,亦是文化制度,隋代是其发轫期。对此起决定作用,并作出重大贡献的,是两位帝王,即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而两朝帝王中,杨广又是主要的。

就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看,吸引文人人仕,以扩充、更新统治集团,各个时代都不可或阙。历史上任何一个社会时代,都有各自的相应制度。而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主要是指读过书,具有某种文化素养的个人,任何社会时代,都须求得其出路,表现出自身的存在价值。故旧时的科举制度,作为特定阶段的政治文化措施,是历史的必然。

为什么说,科举的开创者主要是杨广,而不是乃父杨坚。因为,这一制度的形成,杨坚只是为之奠定基础,而到杨广才正式开始。杨坚的最大贡献,是开皇七年(公元587)下诏废“九品中正制”,改为诸州岁贡三人,各州郡每年选送三人到京师长安参加中央级考试。

所谓“九品中正制”,是三国时曹魏确定的选人入仕制度。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于各州郡设立“中正官”,将所属的人士评为九品,朝廷据品选用官吏。这就是推行了三百馀年的“九品中正制”。

曹魏取此以选任官员,并为此后几个朝代所袭用。但却不是曹魏的首创,而是汉代任官方式的沿袭,他不过只是作了制度化的明确规定。两汉选用官员,原先就是由地方长官担负向朝廷举荐人才的使命。这时的地方长官或地方主管财政收支的主计吏,每年向中央朝廷述职时,同时还连带向朝廷推荐,当地有哪些才品俱高之士可供朝廷挑选任用,或直接出任,或经“贤良方正”、“孝悌廉明”、“秀才”(后汉避刘秀讳,改称“茂才”)等制科考试,然后授官。

两汉由地方官向中央推举人员以及举行制科考试,往往名不副实,走过场的为多。对此,最好的说明是当时的民谚,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①有趣的是曹操青年时代,即后汉末年,也曾举为孝廉,《三国志·武帝纪》谓其“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年二十,举孝廉为郎”。曹操的才能来得,自无疑问,但这位未来的政治家,“放荡不治行业”,与孝廉却联系不上。地方官推举的实际状况如何,可想而知。这是两汉时代官员集团的补充更新,以及文人入仕的一种方式。所以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是任官方式的大改革,从统治集团更新的角度说,杨坚的这一新措施与前朝相比,是历史的进展。

但隋文帝时开的科目不多,仅“志行修谨”、“清平干济”等科。而且这几个科目与汉代的“贤良方正”、“孝,睇廉明”、“博学鸿辞”等相比,实质差异不大。所以,隋文帝的时代,只能说是科举的酝酿或萌芽。

正式开始实行科举的,当是隋炀帝。据《隋书·炀帝本纪》载,大业三年(公元607),炀帝下选士诏书,曰:

天下之重,非独治所安;帝王之功,岂一士之略。自古明君哲后,立政经邦,何尝不选贤与收采幽滞。……夫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或节义可称,或操履清洁,所以激贪厉俗,有益风化。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隽,并为廊庙之用,实乃瑚琏之资。……爰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众善毕举,与时无弃。由这份诏书可见,从炀帝大业三年起,科举列为政令,这项影响深远的政治文化措施,便从此正式开始。诏中还有“十科举人”语,指的是进士、明经等科目。唐人谓其科举上承隋制,此其渊源也。隋皇朝在割据势力膨胀和农民起义的战火中,很快就灭亡了。由杨广(也包括乃父杨坚)开创的科举,后人大都没有在意。其历史功勋亦远不能与其开运河相比,但影响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和人们的思想心态,却是不可忽视的。

大多数人,虽然不一定知道杨广,但都知道大运河。杨广一生的最大功业当然是开凿运河。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开辟这条沟通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其历史贡献是不可估量的。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大运河(这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这是一位奇特的皇帝,在历史上立下如许大功,留下的却是骂名。这倒不仅仅是因为人们从舞台或荧屏了解历史所致,而是历史文献,也都时见此人荒淫残暴的记载。杨广的谥号“炀帝”是个恶名。唐张守节《谥法解》曰:“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名”,谓谥号乃一生行迹的论定。又曰:“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给他盖棺论定的便是个恶谥。不过,给杨广定此谥号的,可以推断是在唐代。杨广于扬州死于宇文化及之手时,李渊已占据隋代京城长安,立14岁的杨侑当了几个月的傀儡皇帝,实际上此时已是李家天下。可见,定杨广谥号为炀帝,论定他一生行迹的,乃唐代的官方。

话说南朝后主死时,正是隋炀帝即位之年,这位雄心勃勃的新君赐给前者一个“炀”谥。按《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孰料14年后,隋炀帝的表兄、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也给他加了个“炀”字的谥号。笑人者终为人笑,亦莫大的历史讽刺。

相关参考

吕雉晚年的一件事让其背上千古骂名,其实是对方作死吕雉被冤枉了

明面上,刘邦在建立政权后不断打压各方势力以巩固政权;而暗地里,他的后宫也并不平静,后宫的争斗正悄悄地发生在吕后和戚夫人之间。虽然,后宫爆发的战争是看不见刀剑硝烟,但是,深入了解之后,仍然会让人觉得惊心

历史人物 隋炀帝因千秋功业得万古骂名

暴君的理想:隋炀帝为何因千秋功业得万古骂名>核心提示: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隋炀帝开辟的大运河,都成了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世界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而秦始皇与隋炀帝也无一例外地成了“暴君”与“独夫”的代

他本可开创一个千古盛世,却因2件糊涂事,反成千古暴君

他本可开创一个千古盛世,却因2件糊涂事,反成千古暴君隋朝的开国皇帝大家都知道吧,他就是杨坚。隋朝在杨坚的治理下,是一天比一天好,只可惜留给他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在公元604年,不幸病逝。如果隋炀帝杨广可

功高盖世的隋炀帝,身后为何骂名滚滚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任皇帝,他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战功卓著。《隋书·世祖本纪》中记载,炀帝「”上美姿仪,少敏慧。”「”上好学,善属文,沈深严重,朝野属望。”隋炀帝在位期间,统一江山、修建大运河、营造东

历史人物 此人被称为千古暴君,但是对其错误的定位,是中国史学界最大的耻辱。

有这样一位皇帝,在位十三年,却做了其他皇帝几十年甚至一个朝代都做不完的事情,没想到,南征北战耗尽民力,失去民心,千百年后,得到了中国历史上最恶毒的谥号,他就是隋炀帝杨广。>杨广的“炀”这个谥号是唐高祖

历史人物 杨广为大运河落下千古骂名

  杨广登基之后,第一时间命杨约缢杀了废太子杨勇。此举让杨广五弟、汉王杨谅顿生唇亡齿寒之感。八月,时任并州总管的杨谅断然起兵,兵锋直指京师。杨广命杨素发兵数万前往征讨,不到两个月便迅速将其击溃。杨谅请

隋炀帝究竟是怎样一位皇帝

在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被称为暴君的皇帝,隋炀帝杨广则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位。根据史书的记载,杨广以高超的演技,欺骗父亲隋文帝,受宠程度逐渐超过了哥哥杨勇,并取得了他的太子地位,甚至留下了杀父弑兄的骂名。登

历史秘闻 隋炀帝究竟是怎样一位皇帝

在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被称为暴君的皇帝,隋炀帝杨广则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位。根据史书的记载,杨广以高超的演技,欺骗父亲隋文帝,受宠程度逐渐超过了哥哥杨勇,并取得了他的太子地位,甚至留下了杀父弑兄的骂名。登

历史人物 杨广暴君还是千古一帝

  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杨广,在历史上颇具争议,有人将之媲美秦始皇、汉武帝「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个大暴君、大昏君。不过,他的一生功过如何,总有三大败笔,导致隋朝覆灭。  一直以来有一句话:「国之将亡,

隋朝历史 竟然是暴君杨广

在古今很多人的印象当中,隋炀帝=大暴君+大昏君。其实,这个等式很有问题:首先,就横向而言,隋炀帝实是暴而不昏;其次,就纵向而言,起点时候的隋炀帝跟这两词儿压根儿就不沾边,伦家可是实打实的高富帅一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