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磨杀驴,出尔反尔,将平定三藩功臣逼死
Posted 皇帝
篇首语: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卸磨杀驴,出尔反尔,将平定三藩功臣逼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卸磨杀驴,出尔反尔,将平定三藩功臣逼死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因此有人称其为「 ”千古一帝”。但其实康熙帝并不完美,他存在着许多缺陷,而这些负面事件,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比如康熙帝卸磨杀驴,曾将平定三藩的大功臣活活逼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康熙十二年说起,平南王尚可喜向皇帝奏请归老辽东,让儿子尚之信接任。康熙帝决定顺水推舟,实行「 ”撤藩”,并组织群臣讨论。结果以索额图、图海为首的大部分官员,都不支持撤藩,只有莫洛、米思翰、明珠三人主张撤藩。最终少年的康熙皇帝不顾众多官员的反对,毅然下诏撤藩,结果引发「 ”三藩之乱”。 撤藩是正确的,但时机并不成熟,另外康熙帝没有意识到撤藩的严重后果。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三桂举兵造反,向贵州、湖南等地进军。由于康熙帝根本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因此叛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占据了江南的半壁江山,兵锋直抵长江南岸。之后陕西提督王辅臣因受到满臣的欺凌,怒而起兵,响应吴三桂。 此时清朝面临着入关后最严重的统治危机,南方有三藩之乱,北边的察哈尔部也趁机叛乱,北京城内杨起隆聚众作乱。面对危局,康熙帝非常担忧,此时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向皇帝推荐了一位名将,此人就是反对撤藩的图海,「 ”图海才略出众,可当其责。”图海出身满洲正黄旗,文武兼备,但仕途却非常坎坷。 直到康熙即位后,图海才得到重用,担任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帝听从了祖母的建议,当即任命图海为将军。当时朝中无兵,图海建议「 ”选八旗家奴之健勇者,得数万人”,之后图海率领这支军队平定了察哈尔的叛乱。之后康熙帝任命图海为抚远大将军,率军西征。当时的战事十分胶着,清军与吴三桂的叛军在长江一线对峙,要想打开局面必须解决西北。 图海到任后,恩威并用,他派自己的幕僚周培公劝降王辅臣,收复平凉城。之后图海又率军进军四川,成功打开局面。经过几年的征战,此时三藩败局已定,平定叛乱指日可待,康熙帝却突然下诏,以图海年老有病为由,免去他抚远大将军的职务,让他与王辅臣返回北京。十月初六,图海回到北京,两个月后却死了。 按照清朝官方的记载,图海是病死的,但是当时人留下了不同的说法,他们认为图海是被逼自杀的!图海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回京后却没有得到皇帝的礼遇,到了十一月,在康熙帝的授意下,兵部居然对图海进行「 ”议罪”。另外,图海之死还与王辅臣有关。当时王辅臣造反是因为遭到满族大臣侵凌,图海招降他时,保其不死。 后来王辅臣担心康熙帝报复,惧而自杀。康熙帝在召见图海时,谈到了王辅臣的问题,图海解释了这件事。但康熙帝却非常愤怒,反而骂图海,「 ”汝与王辅臣一路人也!”已经彻底失去皇帝信任的图海非常恐惧,王辅臣已经自尽,而皇帝说自己与王是一路人,于是这位平定三藩之乱的功臣吞金自尽。 除外,康熙帝对待降将问题上,出尔反尔,最初他许诺免去降将的罪责,但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他开始对降将下手,王辅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自杀的。图海不赞成康熙帝的行为,因此被皇帝猜忌,只好自杀。 参考资料:1.《清史》;2.《平定三逆方略》;3.《广阳杂记》;4.《平吴录》相关参考
伴君如伴虎,他帮康熙除掉鳌拜平定三藩之乱的功臣却落得这样下场
在康熙还没有坐上皇位之前,清朝就存在一颗毒瘤,那就是鳌拜。鳌拜是一个很张扬的人,但他却不贪财,这才是最可怕的,说明他的目标更远大,已经不在乎金钱的多少了,他深知只要得到整个江山那么所有的金钱就都在他囊
刘邦卸磨杀驴杀尽功臣,为何留下萧何?只因萧何会来事!历史新知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就有卸磨杀驴的说法,皇帝做了,自然会对自己的部下开始下手了。刘邦也不例外的。但是刘邦对于萧何这位从小的发
平定三藩之乱 在统一国家里叛乱,终究是个人的一厢情愿 平定三藩之乱是发生在清朝初期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 三藩系指清平西王吴三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三藩的建立及其势力的 养成,是清廷
统一天下以后,刘邦开始打击功臣。张良懂得"卸磨杀驴"的规律,便经常托病,借口练气功,装出对政治不感兴趣的样子,渐渐淡出权力圈。侠客胸怀的谋略大师张良字子房,战国末期韩国贵族,祖父和
统一天下以后,刘邦开始打击功臣。张良懂得"卸磨杀驴"的规律,便经常托病,借口练气功,装出对政治不感兴趣的样子,渐渐淡出权力圈。侠客胸怀的谋略大师张良字子房,战国末期韩国贵族,祖父和
很多人都说称帝后的朱元璋是个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兔死狗烹、总找茬屠杀功臣的魔鬼,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功臣在建国前和建国后都表现出较高的德行,或许还不会有事,因为阎王爷杀人也需要理由,无厘头的杀人是不会
平定“三藩”之乱康熙铲除了鳌拜集团后,才得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亲政。此后,他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和巩固统一的政策,揭开了清朝历史的新篇章。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爆发了“三藩”武装叛乱。这对当时年
确有其人但未当将军是命其夫婿孙延龄为将军平定三藩之乱是发生在清朝初期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三藩系指清平西王吴三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三藩的建立及其势力的养成﹐是清廷利用明朝降将平定及镇守南方
按左携右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主次、缓急之分,有重点打击对象的。清康熙帝平定三藩,就是抓住主要敌手,各个击破的。“三藩”是指顺治年间派驻云南、广东和福建三地的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
康熙皇帝除掉鳌拜以后,开始考虑一件大事,就是要削平“三藩”。他把这件事写成字条,挂在宫里的柱子上,每逢抬头看见字条,他都要沉思片刻,心里想着:怎么处理才妥当呢?“藩”指的是封建王朝的属地。“三藩”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