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战争年代失去一条胳膊和一条腿,组织给他配了炊事员他却不要
Posted 将军
篇首语: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他在战争年代失去一条胳膊和一条腿,组织给他配了炊事员他却不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他在战争年代失去一条胳膊和一条腿,组织给他配了炊事员他却不要
打仗一定少不了受伤,就算是开国将帅这样的位高权重之人,也不乏独臂将军、瘸腿将军。其中有一个人非常特别,他既是独臂将军又是瘸腿将军,这个人就是童炎生少将。 1932年的时候,童炎生担任湘赣军区敌后挺进大队分队长,有一次遭到了国军的包围,童炎生就拿着大刀,带头突围,敌军眼看坚持不住,就投放了化学炸弹,结果正好在童炎生脚边爆炸,重创了他的左腿,据说腿骨都露了出来。 当时气候又湿又热,我军又缺医少药,眼看童炎生的伤口已经开始腐烂,童炎生就咬牙剪掉了烂肉,然后随手抓了一些草药捂住伤口。 等到童炎生重新上战场,他又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左膝盖,这还不算完,在之后的战斗中,他的这条左腿屡屡受伤,最后落下了终身残疾。 1944年,新四军缴获了大量伪军制造的土制手榴弹,我军不知道怎么用,但又不能放着不管。这时候身为政委的童炎生就站了出来,说他先来试试,结果不知道童炎生碰到了哪里,刚拿起手榴弹就发生了爆炸,大家立刻把童炎生送到医院,但最终还是没保住童炎生的右手,右手手腕之下全部截肢。 更惨的是,当时前线吃紧,伤口还没痊愈的童炎生就又去了前线,结果伤口二次感染,童炎生又一次截肢,最终成了独臂将军。 童炎生为革命吃了这么多苦,理应在建国后享受了一些特权,但童炎生拒绝了一些特殊待遇,除了少将的正常待遇,多一毛钱他都不要。60年代初国家经济遇到困难,但国家没有削减童炎生的待遇,还给他配了专职炊事员,但童炎生却说自己不能给国家添负担,就把炊事员退回了组织。 没了炊事员,童炎生就带着家人在自家院子里种菜,还算能自给自足,但孩子们吃不惯粗茶淡饭,童炎生就大发雷霆,现在就想着享受,怎么当革命接班人。 到了80年代,生活条件转好,童炎生却一直像之前一样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有一次他去上海看病,正在饭店吃饭,一起身旧衬衣就撕开了,旁边的人都为童炎生这么大的官却穿这么差的衣服而感到不可思议,童炎生却说,青年人吃穿好一点没问题,但不要忘记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相关参考
此人砍掉项羽一条腿,因此被封侯,后代出了许多宰相,还有两位皇帝
汉朝,是一个被称为“布衣将相”的时代。在混乱的秦末战争中,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场大洗牌。商周之际形成的旧贵族在战争的陨灭,而出身平民的新贵族凭借军功荣登显贵,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残酷的楚汉战争中,刘邦的汉
苏伊士运河战争丘吉尔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曾这样描述:“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
杨修、杨坚的祖先,因砍掉项羽一条腿封侯,家族从此走上开挂模式
垓下之战中,项羽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在四面楚歌之中退到乌江,身边仅余28人。面对汉军的追击,项羽爆发出最后,也是最强的战斗力。他策马杀人汉军之中,手杀数百人,最终精疲力尽地退到了乌江边。当时刘邦有
历史人物 乌江河畔砍下项羽一条腿的杨喜 后代竟然还出了个皇帝
关于项羽,很多人对他褒贬不一样,但谁都不能否认,项羽就是一个英雄,很多人攻击项羽是个屠夫,当然坑杀降卒确实不道德,但是你要看是在什么时候,战国兼并结束还没多久呢,白起屠杀赵国降卒就没事,项羽屠杀秦国降
历史人物 乌江河畔砍下项羽一条腿的杨喜 后代竟然还出了个皇帝
关于项羽,很多人对他褒贬不一样,但谁都不能否认,项羽就是一个英雄,很多人攻击项羽是个屠夫,当然坑杀降卒确实不道德,但是你要看是在什么时候,战国兼并结束还没多久呢,白起屠杀赵国降卒就没事,项羽屠杀秦国降
两税法和一条鞭法在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两次费税改革在原因、内容和影响方面有很多的相似点。 一、原因相似: 1.旧有的赋税制度弊病丛生,土地兼并严重,政府财政出现严重
两税法和一条鞭法在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两次费税改革在原因、内容和影响方面有很多的相似点。 一、原因相似: 1.旧有的赋税制度弊病丛生,土地兼并严重,政府财政出现严重
提起和琳这个人,部分人可能觉得不是很熟悉,要提起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和琳就是和的亲弟弟。和琳,钮钴禄氏,字肴斋,满洲正红旗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他初入官场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吏部笔帖式,后
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大宦官李辅国被侠客入室刺杀,并带走他的首级和一条胳膊。>公元762年,唐玄宗病死。唐肃宗听说之后,病的更重了。在肃宗病重期间,张皇后为了将来能继续插手政局,密谋要杀掉原
院棚巷,紧邻达城中心凤凰头,东起柴市街,西至翠屏路,北接文化街,就是这么一条很不起眼、甚至被不少市民忘却的小巷,曾经叫考棚街、院棚街,至今已至少有300多年的历史。这里,曾是达官贵人聚集、莘莘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