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两税法和一条鞭法的相似点

Posted 田赋

篇首语: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中历史 两税法和一条鞭法的相似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中历史 两税法和一条鞭法的相似点

   两税法和一条鞭法在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两次费税改革在原因、内容和影响方面有很多的相似点。

  一、原因相似:  1.旧有的赋税制度弊病丛生,土地兼并严重,政府财政出现严重危机。  ①土地兼并严重,纳税户大量减少:唐朝中后期,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频繁,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大量逃亡,并归附于庄园主成为隐户,国家纳税户大量减少,使租庸调制无法实行。明中后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广大农民纷纷沦落为无地的佃农,如太湖流域有90%的人家为地主佃耕。许多农民破产逃亡,靠户税和田赋两税为主的政府财政收入锐减。  ②行政俸禄和军费大量增加,支出庞大:中唐以后,官禄日增,少数民族吐蕃等不断与唐开战,兵饷日增。明中后期,官禄支出庞大,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和打击东南沿海的倭寇,国防支出大增,入不敷出。3政治统治腐败,社会动荡,财税管理混乱:唐在安史之乱后,财权下移,加上宦官专权等,造成国家经济混乱不堪,财税管理严重失控。明朝中后期,皇帝昏庸腐朽,奸臣把持朝政,宦官专权,统治腐朽,财政体制也被严重破坏。  2.苛捐杂费众多,农民负担沉重,民怨沸腾,社会矛盾尖锐。  ①由于正税失控,财政经费严重不足,各级机构难以正常运转,两朝后期,都在正税之外随意擅征各种杂费,以费度日,收费管理失控,百姓负担沉重,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矛盾尖锐。  ②贪官污吏滥用职权,横征暴敛,中饱私囊,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二、内容相似:  1.归并税目,化繁为简。两税法:把当时混乱繁杂的税种合并统一起来,归并为户税与地税两种,而且集中征收时间;一条鞭法:合并各项税赋为田赋一种,以田亩为对象,一次征收,并且把扰民最重的役并入田赋之中。  2.费改税,税费合一。两税法:将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全部改为正税,一同并入两税之中;一条鞭法:将各种名目的收费摊派,额外附加等也合并为一条,归入田赋,税费合一。  3.加强管理,由地方官直接征收后解缴国库。  三、影响:  1.简化了手续,归并了收费项目,税费合一,达到了统一税制、省费便民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和发展社会生产的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  2.中央统一控制了税费征收大权,强化了中央财权的集中统一,既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政府越权收费和地方官吏巧定名目强取豪夺的腐败行为,有利于整顿吏治。  尽管这两次费税改革的实际推行过程中并不尽如人意,但它们却对古代赋税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今天农村费改税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古鉴今,现在,中央在各地推行费改税也是非常必要的,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简单明了的政策,并且要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加强监督,这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相关参考

高中历史 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都是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赋役制度。三者的实施在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史上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同时三者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存在着继承性,因此

高中历史 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都是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赋役制度。三者的实施在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史上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同时三者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存在着继承性,因此

历史百科 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又称“一条编法”,是明代中期的赋税制度。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是:一为把一切征项包括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起来编为一条征

高中历史 一条鞭法与资本主义发展

 一条鞭法与资本主义发展  明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地权高度集中,加以官绅包揽、徭役日重、农民大多逃徙,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减少。针对这种现象,国家从保证赋役出发,逐渐把编征徭役的重心由户丁

高中历史 一条鞭法与资本主义发展

 一条鞭法与资本主义发展  明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地权高度集中,加以官绅包揽、徭役日重、农民大多逃徙,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减少。针对这种现象,国家从保证赋役出发,逐渐把编征徭役的重心由户丁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影响,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有什么区别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有什么区别?一、背景不同1、一条鞭法随着明代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日益资本化,土地兼并也逐渐加剧,同时朝廷开支逐步加大,财政十分困难。商品经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明政府为解脱日益严重的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一条鞭法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一条鞭法明中叶改革赋役而确定实行的制度。“鞭”或作“编”、“边”,简称“条鞭法”;又有“类编法”、“明编法”、“总赋法”等别名。明中期,赋役苛杂,官绅凭特权豁免,民户逃亡严重,起

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汉语拼音:Yitiaobianfa),中国明代后期赋役制度。初名条编,又名类编法、明编法、总编法等。后“编”又作“鞭”。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

中国历史 公元1581年推行一条鞭法

公元1581年推行一条鞭法明初的赋役制度是将赋和役分别征收,赋以土地为对象征收,按田亩计算;役以人为对象征收,分为按丁和按户征收两种。在征收内容上主要是征收实物和劳役。这种赋役制度在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

张居正“一条鞭法”简介

  在一条鞭法实施以前,明朝传统的赋役制度是将赋和役分开征调的。赋以田为对象,分成夏税和秋粮,向田主征收;役的对象是人丁,官府需要力役时,按户出丁,轮流应役。官府分别把每户的田地和户口,记录在鱼鳞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