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命八大臣为什么斗不过慈禧

Posted 大臣

篇首语: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顾命八大臣为什么斗不过慈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顾命八大臣为什么斗不过慈禧

据《清史稿》,咸丰六年,咸丰宠妃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慈禧)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名叫载淳(后来的同治帝)的娃娃,也是皇长子,当立为太子,可是大臣肃顺等人担心其母将来专权,劝咸丰学学汉武帝,「 ”立子杀母”以绝后患。 咸丰先是犹豫不决,后来一想,难道非要杀人,才能避免后宫干政吗?不杀人也有办法。 咸丰的办法是,临死前给皇后钮祜禄氏(后来的慈安太后)留了一道密诏:朕百年后,那拉氏若有不轨行为,你就动用皇太后的权力赐死她! 这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妙招啊,可他万万没想到,他死后,他的皇后不但未按他的密诏行事,还与那拉氏狼狈为奸,为虎作伥地协助她发动政变,不但搞掉了八个顾命大臣,还夺取了最高权力。 ​ 上图_ 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1861年),即咸丰皇帝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个女人,一个皇后一个妃子,是如何沆瀣一气、结成利益联盟的呢? 咸丰是咸丰十一年8月22日,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的,翘辫子之前,他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立儿子载淳(当年五岁)为皇太子,第二件是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命他们辅佐年幼的儿子。 他做的第三件事,是授予皇后钮钴禄氏「 ”御赏”印章,同时授予儿子载淳「 ”同道堂”印章,但由其母亲那拉氏掌管,规定这些顾命大臣拟定的圣旨,必须同时加盖「 ”御赏”和「 ”同道堂”印章才有效。 问题,就出在第三件事上。 ​ 上图_ 咸丰帝临终时赐给同治帝一枚「 ”同道堂”印章,慈安一枚「 ”御赏” ​ 上图_ 咸丰帝临终时赐给同治帝一枚「 ”同道堂”印章,慈安一枚「 ”御赏” 八大臣成为顾命大臣后,政局自然由他们操纵,而咸丰授予皇后和皇子印章的目的,是为了掣肘八大臣,因为他明白,如果不这样做,八大臣的权力就无法约束,他的儿子就有轻则被架空,重则被废掉、掉脑袋的可能。 咸丰入殓后,载淳以同治皇帝的名义,尊父亲的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尊自己的母亲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 从那天开始,这两个女人(主要是慈禧)和那八个男人的矛盾便开始了,很快演变成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 对八大臣来说,他们能接受先帝咸丰赋予他们的使命,却无法接受两宫的掣肘——凭什么咱们替皇帝起草的诏书,要两个女人盖章才算数?这不是后宫干政是什么? 而对慈禧来说,咸丰临终前赐予她的「 ”盖章权”,无疑点燃了她更大的野心,仅有这点权力仍不满足,她要大权独揽,把「 ”另一半权力”,从八大臣手里夺过来!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目前最好的方式是垂帘听政。 ​ 上图_ 慈安太后(1837年—1881年),钮祜禄氏 为了得到慈安的支持,慈禧决定先与其一起垂帘听政,今后再找机会让她一边凉快去,自己一个人吃独食。 这建议当然不能由她自己来提,于是她找了个帮手——御史董元醇。 董元醇接受慈禧授意,上疏朝廷,以皇帝年幼为由,请求皇太后「 ”暂时权理朝政”。 这个提议,当即遭到八大臣反对——咱们还想叫那两个女人「 ”让权”呢,你却反其道而行之,没门! 态度最坚决的是大学士肃顺,当慈禧召见八大臣,要他们按照董元醇所奏执行时,肃顺带头「 ”勃然抗论”,表示「 ”不能听太后之命”。 基于对慈禧的了解,八大臣明白,一旦垂帘听政成为事实,基本上就没他们的戏了。 ​ 上图_ 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钦显皇后 朝堂上,双方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就像乡下泼妇和村夫吵架那样,把小皇帝吓得哇哇大哭,还尿了一身。 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毕竟人多势众,争吵的结果,他们暂时赢了,肃顺以祖制没有这个规矩为由,驳回了董元醇的建议。 慈禧虽然输了,但她却不认输,反而激发了她内心深处的那股狠劲。 她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发动政变,把八大臣搞下台。 而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更给力的帮手,恭亲王奕䜣,便进入了她的视野。 奕䜣,咸丰的亲弟弟,因太能干而遭到咸丰猜忌,一直被弃而不用,他虽然贵为亲王,却从无实权,还处处受到被重用的肃顺等人排挤,早就憋屈得不要不要的,慈禧既然递来了橄榄枝,果断的接了过来。 除了恭亲王奕䜣,被排斥在权力核心之外的,还包括咸丰朝的顾命大臣僧格林沁,以及军机大臣文祥等人,早就对八大臣专权不满的这些人,自然很容易与慈禧等人一拍即合,成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 上图_ 爱新觉罗·奕䜣(䜣)(1833—1898),即和硕恭亲王 被奕䜣成功笼络到同一条战壕里的,还有兵部侍郎胜宝,手握兵权的他就驻扎在京、津一带,随时可召之即来。 经过精心准备,慈禧于1861年10月7日,以突然袭击的方式,首先解除了八大臣之一、禁卫军首领载垣的兵权,然后将八大臣抓的抓,撤职查办的撤职查办,并严加看管。 这场政变,因发生在夏历辛酉年,史称「 ”辛酉政变”。 「 ”辛酉政变”后,八大臣都尝到了与慈禧作对的苦果:肃顺被斩于菜市口,载垣、端华被勒令自尽,另外五人有的被革职,有的被充军。 公元1861年农历十一月初一,慈禧与慈安并坐于同治皇帝御座黄幔后面,正式垂帘听政。 那一年,慈安25岁,慈禧27岁,恭亲王奕䜣30岁。 1881年(光绪七年)4月8日,慈安暴崩,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 上图_ 檀香木交龙纽「 ”慈禧太后御笔之宝” 有人推测,从慈禧大权独揽的野心来看,慈安的死很可能与她有关,因为慈安不死,慈禧「 ”大权独揽”的人生目标就无法实现。 实际上,从垂帘听政那一刻起,慈禧就成了事实上的帝国一把手,无论是与她共同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还是其儿子同治皇帝,以及后来的光绪皇帝,都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 而她这个一把手,一当就是47年,成功地把偌大一个帝国越带越偏,最终带进沟里爬不起来了。 文:沙尘暴 参考文献:《清史稿》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参考

慈禧除掉的“顾命八大臣”,个个势力都不小

晚晴的时候咸丰帝的贵妃开始垂帘听政,后来又与一些大臣勾结,一起发动了政变,也除去了先帝留下来的“顾命八大臣”,这几位都是先帝用心挑选的,个个都来头不小,经过这一次政变历史上又多了一位掌权皇后。经过这一

慈禧因何杀顾命大臣 辛酉政变之谜

辛酉政变是哪一年,顾名思义,是辛酉年即1861年咸丰病死的那一年。辛酉政变是哪一年和清朝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自那一年后,慈禧、慈安铲除政敌八大臣后开始垂帘听政,自那一年后,权欲膨胀的慈禧手握清政府的最

慈禧因何杀顾命大臣 辛酉政变之谜

辛酉政变是哪一年,顾名思义,是辛酉年即1861年咸丰病死的那一年。辛酉政变是哪一年和清朝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自那一年后,慈禧、慈安铲除政敌八大臣后开始垂帘听政,自那一年后,权欲膨胀的慈禧手握清政府的最

历史人物 咸丰帝设了八大臣,为什么慈禧还能参与权利分配

咸丰帝驾崩设了顾命八大臣,为何还让慈禧参与权力分配?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慈禧除掉肃顺等顾命八大臣之后,她应该会在心中埋怨自己死去的丈夫,也就是咸丰帝:早把权力给我,哪

为什么咸丰皇帝在位时慈禧为何斗不过慈安?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死。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

为什么咸丰皇帝在位时慈禧为何斗不过慈安?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死。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

历史人物 辛酉政变成功的原因 慈禧是怎么获得胜利的

  成功的原因: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的一次宫廷。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

砍头前为何被割掉了舌头? 慈禧的政敌肃顺

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为了夺权,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政变,灭掉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史称“辛酉政变”。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作为失败者的“顾命八大臣”

砍头前为何被割掉了舌头? 慈禧的政敌肃顺

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为了夺权,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政变,灭掉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史称“辛酉政变”。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作为失败者的“顾命八大臣”

慈禧太后执政时间,控制的两个皇帝是谁

慈禧控制的是同治与光绪两个皇帝。慈禧为咸丰皇帝妃嫔,1861年咸丰帝驾崩,授命八大臣辅佐新帝,后来大权掌握在这八个大臣手中。慈禧联合慈安皇后、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垂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