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尔河战役与亚历山大的东方征服之旅

Posted 骑兵

篇首语: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锡尔河战役与亚历山大的东方征服之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锡尔河战役与亚历山大的东方征服之旅

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已深入伊朗高原。通过对波斯帝国京畿的闪电式征服,瓦解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最后抵抗。但传奇般的东征却并未就此结束。很快,马其顿人就将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遭遇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在近2年多的时间里,亚历山大将在中亚各地疲于奔命。但他的军事天才本色也显露无疑,帮助自己迅速适应新的战争环境。 最终,马其顿军队在诸如锡尔河战役之类的冲突中获胜,并为征服这里而永远的改变了地区历史进程。 追击谋逆者 亚历山大的中亚征程 始于埃克巴塔纳城 公元前330年,马其顿军队从波斯南部北上,成功占据了无兵防守的埃克巴塔纳。这里是最后一个落入亚历山大之手的波斯都城,同样也是大流士三世的最后抵抗基地。由于入侵者的速度过于迅猛,日益衰微的万王之王发现自己无力应付。除了6000-7000名不直接忠于自己的东方骑兵,他身边只有少量不死军卫队和2000希腊雇佣步兵。 然而,末代波斯大王注定将无法再次走上战场。担任东方各省大总督的贝瑟斯,已经不愿再听从无能的君主使唤。他很快在黑海南岸的希尔卡尼地区叛变,并将大流士用黄金锁链囚禁在带笼子的马车内。其余各东方行省的总督,纷纷决定以这个尊贵的俘虏为傀儡,继续抵抗马其顿军队的东征步伐。当然,这也意味着他们实际上放弃了对波斯西部领地的控制权。逼的少数亲希腊派贵族和雇佣步兵离开,义无反顾的倒向亚历山大那边。 来自东方的部队 已背叛了大流士三世 通过变节者的口供,亚历山大清楚自己无法结束对波斯的战争。因为整个底格里斯河以东都难于防守,难免不会被突如其来的中亚大军夺回。加之大流士本人依然在逃,也会动摇自己刚刚在巴比伦建立的新帝国权威。因此,他在第二年就开始大举追击,并带着精选的优质部队前突,不给贝瑟斯等人以喘息之际。后者原本已经准备从巴克特里亚、索格狄亚那和阿里亚三大区域募集新军,却根本等不及援兵到来。每次刚在一个据点扎营,就听闻亚历山大的先头部队的跟进消息。加之原有的国库已全都落入敌手,自己在军费开支方面也捉襟见肘。 最终,亚历山大的政治目的由自己的对手帮其完成。贝瑟斯难以忍受大流士的不配合态度,索性联合几位高官一起将其刺杀。可怜的末代波斯大王,在弥留之际见到了屡屡挫败自己的马其顿新君。后者也乐见其成,并为其举行了非常体面的葬礼。至于背叛自己的贝瑟斯,也开始以阿尔塔薛西斯五世的头衔自居。这也给了亚历山大以充分动力,将波斯帝国的正统权力抢夺过来。 大流士的遇刺 成就了对手亚历山大 政治瓦解 亚历山大准备同时征服波斯的所有东方省份 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率军从黑海南岸踏入中亚世界。此时,除了留在埃克巴塔纳的守备队外,真正的野战主力不过20000人上下。这是由于亚历山大正对自己的部队结构进行调整,也因此陷入一段时间的兵力枯竭。 由于获得了几乎整个波斯国库,马其顿人已拥有了帝国用200多年时间搜刮的大量贵金属储备。亚历山大借机进行怀柔政策,劝退了一直负责后勤任务的希腊同盟军和帖撒利骑兵。虽然有不少志愿者将以接收军饷的雇佣兵身份留下,但不免给各地区都留下兵力真空。亚历山大除了继续从本土索要援军,还要等待更多雇佣兵从爱琴海两岸抵达。于是,他在进入中亚的初期,都极力避免进行大规模冲突,并尝试招募少量的本地士兵。马其顿人往往会对敢于抵抗的小部族进行强硬镇压,但却乐于和波斯-东伊朗贵族媾和。 亚历山大只选择对部分顽抗城市进行强攻 因此,亚历山大几乎是有条不紊的向东方推进。先是进入位于今天阿富汗西部的阿里亚地区,然后转向东北的巴克特里亚腹地,最后是后来被称为撒马尔罕的大城--马拉坎达。一路上,大部分波斯帝国的机构被全盘保留,总督们大都获得留任。进入各核心城市的驻军也非常稀少,几乎都是象征性的政治存在。当然,贵为罪魁祸首的贝瑟斯,也被顺利的交到马其顿军中。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被亚历山大当做自己继承波斯正统的符号而处以极刑。 然而,事情很快在下半年急转直下。包括巴克特里亚总督斯皮塔梅尼斯在内的波斯贵族,都不愿意真心服从马其顿新秩序。在波斯帝国的中央毁灭后,他们实际上成为了本地势力的代言人。各地区无不希望获得独立,并利用其贝瑟斯生前构筑的反希腊化联盟。其中,既有阿富汗地区的山民,也有索格狄亚纳的粟特城市,以及分布在河中以北的斯基泰部落。如今,这些人分头行动,对留守在中亚各地的小股马其顿驻军展开袭击。亚历山大与麾下的10000多主力军,则被吸引到距离后方最远的锡尔河流域。 深入中亚腹地的马其顿骑兵 锡尔河战役 南下的斯基泰骑兵 让马其顿人防不胜防 起初,亚历山大的策略是派部将带着少人马出击。这些马其顿偏师往往很轻松的就搞定了叛乱城镇,并立刻成为新的殖民地守备队。然而,对于中亚的地理环境来说,这样的控制力度显然远远不够。 作为全世界地形最复杂的地区,中亚各地往往会同时存在农业绿洲、大河灌溉区、半山腰牧场、广袤的草原和干旱沙漠。连绵不绝的山脉,对以上各类地形做了分割,并确保有限的小路维持连接。本地人对此是熟门熟路,外来者也容易在此迷失方向。凶悍的山民会据险而守,来去自如的骑兵也可以调头就走。因此,马其顿军队只能选择性的控制某些中心市政,并随即被外围的抵抗者继续合围。 中亚可能是世界上地形最复杂的地方 但亚历山大此时却没有功夫进行援助。他们的援军还在波斯西部的路上,自己则和野战主力一起进入河中地区。在越过阿姆河后,他们很快发现了7座由波斯军事移民建立的要塞城市。在地势平坦的当地,这些战略支点是控制富庶产区的关键。因此,马其顿军队很快就陷入连续的围攻战中。好在这些城市的防御技术,还停留在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初期。马其顿人则掌握着包括大型弩炮在内的新式武器,足以确保自己攻破所有的夯土城墙。分散储存的粮食等物质,也成为东征军的主要补给。 很快,新的威胁就在北面的锡尔河对岸出现。6000名斯基泰部族勇士被聚集起来,准备南下攻略亚历山大的新帝国疆界。后者自然不能无视,并已经将草原方向的威胁,视为自己控制中亚的最大障碍。于是15000人的步骑兵随着大帝挥师北伐,并在锡尔河畔被对手堵住去路。由于有大量的弓骑兵把守渡口,马其顿军队的强行泅渡势必会引来中亚复合弓的洗礼。在这些轻骑兵的后面,还有人马具装的重骑兵在守株待兔。 马其顿人用攻城弩炮为渡河部队开道 当然,来自欧洲的马其顿人对游牧骑兵不会有太多陌生感。亚历山大的父亲菲利普二世,就曾经在色雷斯击败南下的斯基泰大军。在同波斯帝国决战的高加米拉战役中,也有大量的东方游牧部队参与。因此,贵为将星的亚历山大很快就部署了应对之道。他让工兵在南岸架起了攻城弩炮,还在渡河船只上也部署了一些较小的型号。随着硕大的箭矢射向北岸,在游牧骑兵当中引起骚动。这是弩炮首次出现在中亚战场,射程又在复合弓之上,很快就让斯基泰人被迫离开河边的浅滩。 接着,首批马其顿骑兵开始渡河。这些希腊雇佣骑兵和马其顿侦查骑兵,很快就在追击斯基泰人的过程中被反向包围。后者派出精锐的具装骑兵冲击,并让弓骑兵从其他三个方向进行围攻。与此同时,重要的伙伴骑兵和轻步兵开始抓紧时间过河。在克里特弓箭手的掩护下,第二批骑兵闯入了对方的包围圈中,并引起了更大规模激战。速度最慢的马其顿方阵步兵,趁机从两翼进行合围,并引发斯基泰人的全线崩溃。这样,亚历山大就用160人阵亡的代价,斩杀了1200名敌军。剩下的人都四散而逃,不敢再与马其顿人交战。 亚历山大巧妙的用步兵包围了游牧骑兵 解构性策略 斯基泰人被迫向更北方逃窜 锡尔河战役的获胜,为马其顿打开了成功征服中亚的大门。亚历山大也很快意识到,复杂山区的反抗动力之源,其实就是北方草原地带的牧民。他们是各封闭区域之间的商业与信息传递者,也是最有实力掀起大动作的群体。此后的中亚战略,便首先着眼于控制北部前沿。 公元前328年时,亚历山大派遣的一支援军在索格狄亚那被歼灭。虽然人数仅仅过千,却是马其顿帝国历史上少有的全军覆没。对手不是别人,正是另一波从北方草场南下的斯基泰部族集团。为此,亚历山大急忙从锡尔河以北撤退,力主巩固主城马拉坎达。随着大量援军的抵达,过去的谨慎战术将被更为激进的主动出击所替代。为此,马其顿大军分五路北上,横扫被斯基泰人重新控制的河中北部。后者面对兵种完整的希腊化军队,只能在惊恐中不断逃跑。 有些山城需要马其顿突击队徒手攀爬岩壁 那些被留下来自求多福的城镇,只好在进攻者的坚持下逐个陷落。亚历山大特别重视对敌占区生存资源的打击,不惜摧毁一些原本繁华的城市。让日后折返的游牧骑兵,因很难获得补给而士气低落。 与此同时,更多马其顿的希腊驻屯军被分配到各地。除了诸如巴克特里亚城、喀布尔、马拉坎达这类原有城市,还特意修筑了巴格拉姆、坎大哈、赫拉特等新的希腊化城市,用于更加精细化的控制水源、农田和牧场。其中驻扎的士兵,主要由希腊雇佣军组成。只有在个别重要城市,才专门驻扎马其顿野战军。斯基泰人在北方已失去了产业收入,到南方也很难有劫掠收获,渐渐出现了大量逃兵。在生存堪忧的情况下,斯皮塔梅尼斯也被有意投诚的斯基泰人出卖。 大量希腊士兵被强制安排在中亚定居 在确保北方防线的稳定之后,马其顿军队开始南下回到巴克特里亚地区。后来在埃及立国的托勒密,指挥单独的雇佣兵进入阿里亚,彻底搞定了当地叛乱。现在,只有土地条件最好的阿富汗北部还有人在继续挣扎。亚历山大的做法也在内部引起争议,他选择迎娶蛮族首领的女儿罗克珊娜为妻。这种触怒马其顿保守派的做法,却是稳定中亚局势的最佳策略。整个巴克特里亚也就此平静下来,亚历山大终于可以开始计划如何征服印度。 到公元前326年,整个中亚的形式都稳定下来,亚历山大开始率军翻越兴都库什山南下。但此时的他可能不会想到,自己身后这片艰难啃下的地盘,会在日后成为希腊文明的亚洲孤岛。 亚历山大与罗克珊娜的政治婚姻 由于马其顿-希腊势力的成功扎根,他们在日后也捡起了所有山民集团都所具有的顽强特征。以至于在亚历山大死后的几百年内,阿富汗都将是古希腊文明的一个前沿基地。他的个人形象与传说,也不断被中亚地区的土著所传颂,丝毫没有来时的杀气腾腾。

相关参考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青史垂名 楚德湖战役

楚德湖战役是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率领的军队与日耳曼人的条顿骑士团利沃尼亚支系在楚德湖上发生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充分的考虑了双方的情况,选择了楚德湖这样一个地点,使...

使亚历山大·涅夫斯基青史垂名 楚德湖战役

楚德湖战役是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率领的军队与日耳曼人的条顿骑士团利沃尼亚支系在楚德湖上发生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充分的考虑了双方的情况,选择了楚德湖这样一个地点,使...

使亚历山大·涅夫斯基青史垂名 楚德湖战役

楚德湖战役是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率领的军队与日耳曼人的条顿骑士团利沃尼亚支系在楚德湖上发生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充分的考虑了双方的情况,选择了楚德湖这样一个地点,使...

亚历山大如果没走错路,马其顿方阵能征服中国么

中国自古都是军事、科技强国,而在GDP方面更是大大领先于世界。中国之所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也正是因为朝代的迭起更替,给华夏民族灌输了新的活力和血液,使之傲立在东方。不过中国在古代虽然稳居「”老大”

没来征服中国? 亚历山大大帝为何停止东征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军事天才,他仅用13年时间就横扫欧亚,进军非洲,开创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特别是在亚历山大东征期间,他一度打到印度河流域,如果他进一步翻越葱...

秦始皇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有什么不同

两者都征服了当时他们民族眼中90%以上的世界而两者的帝国也是在他们死后迅速崩溃但秦帝国崩溃的纷乱却能在数年内由汉高祖迅速收拾而亚历山大帝国的崩溃却无以再续,再没人可以回复其版图秦汉所征服的各国,从此再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一直打到印度,却没能到中国,这是为什么

如果说在古代中国是一个雄踞东方的强大帝国以外,那么当时世界上各国的发展中,亚历山大帝应该说是那一颗最为璀璨的星星,他凭借无与伦比的军事天赋,征服了大片国土,使得马其顿王国成为古代疆域最广阔的国家,甚至

中藥的大瀉猛藥拯救了征服世界的亞歷山大

中醫藥方救活亞歷山大——大湘西考古發現與世界工匠文明之八十七杜鋼建亞歷山大即秦惠文王在征服印度期間病入膏肓,最後依靠中醫藥方救活。救活亞歷山大的藥方屬於瀉藥為主的方子。亞歷山大連日奔波,疲勞過度,入水

唐朝征服的高丽的插曲,却成为影响日本上千年的战役

唐王朝建立之后,开始建立以大唐为中心的国际秩序。而在建立这种新秩序的期间,大唐与在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百济、新罗之间的关系就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隋唐两代都会倾国之力来攻伐高句丽的原因。随着在各大国之间

亚历山大东征的目的 亚历山大东征的目的是什么

亚历山大东征目的有多个,一是扩张希腊的版图,二是开辟贸易通路,将希腊建成一个繁荣的帝国。亚历山大一心想要学习阿喀琉斯,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下辉煌的政绩。亚历山大的父亲被杀后,被征服的城邦为了摆脱马其顿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