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马其顿与波斯伊苏斯战役

Posted 军队

篇首语:知识是果树,知识的应用就是果树上结的果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历史 马其顿与波斯伊苏斯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历史 马其顿与波斯伊苏斯战役

马其顿与波斯伊苏斯战役

在叙利亚北部的海上城市伊苏斯附近,曾经发生过亚历山大东征期间的四大会战之一的伊苏斯战役。那是在公元前333年10月。

亚历山大带领希腊马其顿军队,从公元前335年春天开始远征波斯,经过一年多时间,先后战败了波斯人在小亚细亚地区的军队,占领了沿海地带,控制了那里的海域,并巩固了在小亚细亚地区的统治。

公元前334年深秋,马其顿军队到达小亚细亚中部的戈尔狄翁,追歼在那里的波斯的哈里卡那萨斯残敌,然后队伍休整,准备给养,以便过冬。第二年春天,马其顿又调来3000名步兵和650名骑兵支援。亚历山大对这支队伍做了调整,接着又带领3万大军,从戈尔狄翁出发,向安基拉前进。军队经过艰苦行军,爬高山,过丛林,到达了西里西亚关口,并顺利的占领索利。之后,沿着海岸向叙利亚挺进,于9~10月间到达现在的亚历山大城。而这时,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正集中兵力驻扎在索契,准备迎战马其顿军队。大流士三世占据索契附近平原,这里对数量多装备精良的波斯军颇为有利,对骑兵的调动也极为方便。但是,马其顿军队迟迟未到,大流士三世很沉不住气。10月底,大流士三世听说马其顿军队已经到达亚历山大城,于是就带领军队向亚历山大城前进,他率部队从索契向西过山隘口进入伊苏斯,杀死在那里的马其顿伤员,第二天退到北部皮拉穆斯河北岸,准备设防驻扎。这里东面是高山,西面是大海,波斯军队只能驻扎在海边狭窄地段。

亚历山大得知波斯军队已经绕到自己的后方,就派出一支队伍乘快艇从海上进入伊苏斯湾侦察,然后他与诸将领研究作战方案。他分析了双方条件后,认为,波斯军队人数多,但长期沉浸在舒适享乐之中,士兵为拿钱而卖命;同时,大流士三世的队伍正驻扎在狭窄地段中,这是不利于作战的绝境。这种地方,波斯的骑兵、标枪手、弓箭手也无用武之地,百万雄师不能发挥其神威。如果在此地与波斯军队决战,只能是大流士三世拱手把胜利奉送给我们马其顿部队。亚历山大先派出一支骑兵去侦察通往伊苏斯的道路。摸清情况后,在夜幕降临时,带领队伍沿大路北上。在路上马其顿军队一边行军,一边调整队形。到达沿海开阔地时,纵队变成了战斗横队前进。右翼一直延伸到山坡上,由副帅帕曼纽的儿子尼卡诺指挥。左翼由4个营组成,为防止敌人从侧面迂回包抄,队伍一直靠近海边,指挥是副统帅帕曼纽。参战兵力共有2万多名步兵和5000多名骑兵。

大流士三世针对马其顿军队,也派出3万名骑兵,2万名轻装步兵,在皮拉穆斯河南岸作为阻挡敌人的先遣部队。其余部队在皮拉穆斯北岸摆开战斗队形,3万雇佣兵配备在中央,用来对付马其顿军队方阵。6万名青年兵由弓箭手掩护,分别配备在左右两翼。在左右两翼的前方蜿蜒曲折山坡上部署了2万名轻装步兵,右翼靠海边又设置了障碍物。大流士三世认为,马其顿军队主力是方阵,因此必须避开主力,集中兵力突破攻击左侧,然后从侧面和后面攻击马其顿军队的方阵,进而消灭之。

亚历山大对波斯军队的配备情况完全了解,因此就立即从右翼调集一部分骑兵,用以增加左翼力量。他还派出一部分近卫骑兵、长枪骑兵和弓箭手,在右后方的山地沿线展开,防止波斯军队从小山上进行侧面袭击。为肃清右翼山上的波斯兵,又从中央方阵中抽调出一部分部队,分两路包抄了波斯军队占领的小山,把他们驱赶到山下。最后只留下300名骑兵作监视,其余的兵力都用于加强右翼兵力,集中冲击波斯军队的左翼,然后再从侧面向波斯军队中央阵线发动进攻。

一切准备妥当,马其顿军队向皮拉穆斯河边接近,波斯军队在河边列队迎战。交战开始,亚历山大一声令下,右翼军队迅速前进,向皮拉穆斯河边猛扑。霎时喊声四起,以雷霆万钧之势向波斯军队冲过去,企图用威势压制波斯军,使波斯军队造成心理恐怖。波斯军队在马其顿军队的压力下,弓箭手失去战斗力,慌忙逃跑。而后面的步兵还没来得及躲开,竟与弓箭手相撞,结果顿时出现人撞人,人挤人的混乱局面。马其顿军队乘机冲杀,使波斯军队左翼部队很快溃败。

因为亚历山大带领右翼骑兵加快速度前进,方阵右面的两个营也跟随向前冲锋,而中央方阵的其他几个营前进缓慢,加之河边地势陡峭,很难与右翼的两个营保持完整队伍。结果让波斯军队发现了方阵中出现缺口,并迅速地穿插进来。马其顿军队立即展开反击。波斯军队决心利用马其顿军队的缺口并扩大战果,把马其顿军队赶回河的对岸,把左翼失去的阵地再夺回来。马其顿军队当然也不甘心失败,他们奋力战斗,拼命厮杀,但终于因为地势不利,而造成重大损失:有一位军官和120名士兵牺牲,使马其顿方阵左翼受到威胁。正在这时,亚历山大带领右翼骑兵神速赶来,从侧面和后面向波斯军队发起进攻,才确保了右翼方阵的安全。

与此同时,马其顿军队的左翼也展开进攻,与波斯军队进行殊死的决战。波斯骑兵凶猛地冲过皮拉穆斯河,向马其顿军队冲击。在波斯军队攻击面前,马其顿军队的抵抗也顽强异常,寸步不让。但是,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见此情景却吓破了胆,他不顾整个战局,丢弃全军独自逃跑。正在激战的波斯士兵,看见国王逃跑,就停止进攻并转而撤退。在撤退途中,波斯军队惊恐万状,人马在路上拥挤,各种作战物资又堆在路上,致使许多士兵被践踏而死。突然,波斯军队的中央方阵士兵也不战而败,马其顿军队紧追不舍,许多波斯士兵被杀死,直至深夜,亚历山大才命令收兵回营。

第二天,亚历山大顺利地占领了波斯军队营地,俘虏了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还有无数的财宝。这次战役,亚历山大用3万军队战胜大流士三世的16万大军,一方面靠的是精良武器和正确的战术,另一方面也与波斯王的昏庸无能,贪生怕死,临阵逃跑有关。

相关参考

世界历史 马其顿与波斯高加米拉战役

马其顿与波斯高加米拉战役在底格里斯河上游的高加米拉,是亚历山大东征波斯时著名的古战场,这次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31年1月。公元前333年10月,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伊苏斯被亚历山大战败以后,逃到美索不达

历史上著名的战役 伊苏斯战役

伊苏斯战役战役背景伊苏斯战役是公元前333年秋季,在亚历山大东征途中,马其顿军队(3-4万人)和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军队(12-13万人)在奇里乞亚(小亚细亚)古城附近的伊苏斯(今土耳其伊斯肯德仑北)

世界历史 伊苏斯之战简介

伊苏斯战役,11月5日333BCE,是亚历山大大帝的第二个战役对抗波斯军队和国王首次直接参与大流士三世村附近伊苏斯南部现代土耳其。这是亚历山大的一次重大胜利,击败了阿契美尼德帝国并导致大流士三世逃离战

历史军事 伊苏斯之战的战后评价是怎样的

此战,波斯军队的大批武器装备和金银财宝,大流士三世的母亲、皇后和两个公主都落入了亚历山大手中。组织追击在当时的军事学术中成了新现象,并且同骑兵作为一个机动兵种的发展相关。伊苏斯交战的结果是马其顿军队征

秦军竟排第五 古代最桀骜嗜血的八支王牌部队

NO8:马其顿军团公元前334年春,马其顿军团与波斯军队战于格拉尼库河,以伤亡百余人大破波斯军。伊苏斯战役中,马其顿人又以120人的伤亡击溃十几万波斯大军。公元前331年高加米拉大决战,马其顿军团击溃

世界历史 马其顿与波斯格勒奈克斯战役

马其顿与波斯格勒奈克斯战役公元前334年6月,在马其顿同盟军东征期间,于马尔马拉海南岸的格勒奈克斯河上与波斯发生一次战争,这就是史上所说的格勒奈克斯战役。自从希腊与波斯战争结束后,波斯帝国处于岌岌可危

历史军事 伊苏斯之战的参战双方是谁

波斯帝国的末代君王大流士三世(DariusIIICodomanus,380-330BC)在公元前336年春天继位时,接手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烂摊子。此时的波斯帝国内忧外患,大宦官巴古阿把持朝政,印度、埃及

世界历史 马其顿与印度赫达斯庇战役

马其顿与印度赫达斯庇战役公元前326年6月,在印度河上游的支流赫达斯庇河上,亚历山大统帅远征军与印度军队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就是著名的赫达斯庇战役。公元前330年,马其顿大军灭亡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带领

外国军事人物 亚历山大三世

   亚历山大三世(公元前356?前323)即亚历山大大帝。古代马其顿国王、著名统帅和战略家。曾亲率步兵、骑兵3.5万抢渡赫勒斯滂海峡,发动了对波斯帝国的侵略。经伊苏斯之

世界历史 强大波斯帝国是怎样崩溃的

亚历山大乘胜率远征军沿小亚细亚西海岸南下,先后占领吕底亚、卡里亚、吕基亚等地,随后北上安哥拉(今安卡拉),东进卡帕多细亚,再南下奇里乞亚。前333年10月,远征军在西利西亚东部的伊苏斯之战中击败大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