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铜车马被称为古代 ”黑科技”,技艺精湛,它有哪些特点

Posted 车辆

篇首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始皇的铜车马被称为古代 ”黑科技”,技艺精湛,它有哪些特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秦始皇的铜车马被称为古代 ”黑科技”,技艺精湛,它有哪些特点

秦始皇影视照 秦始皇横扫六国,以他的雷霆手段统一了六国,第一次将四分五裂的华夏各国统一成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接着他为了震慑六国复辟,也为了向天下宣扬他的丰功伟绩,开始了五次巡狩,祭拜大禹,射鲛东海,封禅泰山,琅琊刻石,博浪沙遇刺,行程上万里,威加海内,天下震慑。 据历史记载,秦始皇每次出行的仪仗富丽堂皇,威风凛凛,他的乘舆是名贵的金根车。 初秋战国时期,帝王的车辆一般有九辆,而且形成了规制。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改变了过去的做法,认为天下现在是他的,所以把自己的乘舆数量增加了九倍,达到了八十一辆。 在外出巡狩时,七十九辆属车都要披上虎皮,后两辆车则要悬挂豹子尾巴。车队行进时,远远望去就像一条长龙,旌旗猎猎,气势磅礴,浩浩荡荡,让亲眼目睹之人无不惊叹。 有一次秦始皇的车队经过江苏丰沛时,被当时沛县的一个亭长刘邦看见,我十分羨慕的说:「 ”大丈夫当如此也!” 还有一次到了会稽,年轻英武的项羽看见秦始皇的车队,也不无感慨的说:「 ”彼可取而代之!” 可见,当时秦始皇的车队气势多么恢宏。 秦始皇影视照 秦始皇第三次巡狩行至河南博浪沙时,韩国公子张良正在此处设伏,让一个大力士手持一个重大120斤的铁锤,准备在秦始皇车队经过之时实施突然袭击,一锤要了秦始皇了命。 由于秦始皇的车队过于庞大,结果大力士判断错误,铁锤抛出之后误打在秦始皇的副车上,将副车砸得粉碎,但却没有伤害到秦始皇。 秦始皇第五次巡狩,病死沙丘,结果赵高、李斯发动了沙丘政变,秘不发丧,将他的尸体藏于辒凉车之中,因为夏天炎热,尸体很快腐烂散发恶臭。赵高又命人将一大批鲍鱼倒在秦始皇的尸体上,让人认为是鲍鱼的臭味。 从上面的文字里,可以看到秦始皇外出巡狩时,他的车队不但数量很多,而且品种繁多豪华,有与车、主车、副车、属车、金根车、辒辌车等等,这些在古文献里记载的车辆名录,在经历了两千多年岁月洗礼之后,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寻觅到它们的踪影了。 那么,如何了解冷兵器时代,这些凝聚人类智慧的车辆真相呢? 在秦始皇兵马俑的挖掘过程中,曾经在一些陶兵陶马中出现过上百辆车辆,虽说这些车辆全部是木质结构,而且早已腐朽破烂,车身被毁,但对了解秦代兵车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 可是,对于秦始皇所乘车辆的了解却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实际作用。因为要了解当时造车技术最高水平,还是要从秦始皇所乘车辆入手。 后来,在秦始皇帝陵成功挖掘出一个车马坑,这个大型陪葬墓坑位于秦始皇帝陵西侧二十米处,出土了两辆铜车马,两辆铜车马的大小相当于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总重量大概三点五吨。经过考古人员两年多时间的精心修复,铜车马又恢复了原来入土时的样子。 ​这两辆车形状却不一样,排放一前一后,前面的没有穹弓盖,且驾车官吏是站立装。后面的则有穹弓盖,驾车官吏是坐里,而且后面的车有窗户,人们猜想这就是秦始皇出行时乘坐的。 这辆车很快被考古人员还原,铜车马真正的名字叫「 ”与车”,它的配置是骏马四匹,御官一尊。 铜车马长度为三百一十七点四厘米,高一百零六点二厘米。御官佣身高五十一厘米。车辆总重量一点八吨。 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 乘舆指的就是帝王御用这辆,也就是说,秦始皇乘坐的车辆也就是这种与车。 这辆铜车为单辕两轮,辕长二百四十六厘米,径围有二十厘米。轮子每轮三十辐。乘舆的箱体分为先后两室,长一百二十四厘米,最宽处为七十八厘米。前室呈献方形,空间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御官。后室空间则很大,为皇帝乘坐的地方,既能坐着行走,也能躺着行走,非常自如方便。 这辆乘舆顶部呈献凸字型,上面还有穹庐一样的车盖,严严实实的把箱体保护起来,样子跟草原牧民居住的蒙古包一样。所以在古代,北方人有称这种形状的车叫「 ”胡奴车”。 为什么会中原的车会像蒙古包一样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北方的秦人、赵国人等经常会和北方游牧民族有交往,而胡人在弓箭、骑马和造车方面,要比中原民族人的领先很多。因此中原人也从北方游牧民族哪里学到了不少的先进技术。 秦国这种造车技术,就有很多是从胡人哪里学过来的。赵武灵王的「 ”胡服骑射”也是从北方胡人哪里学到的。 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 秦始皇的这辆乘舆在很多地方都充满了神秘色彩。尽管这种造车技术即使放到现在,也算得上真正的黑科技,但它的神秘之处至今都让人难以破解。人们只能用古代人的思想意识去解释这些事情。 在古代,人们在造车时会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把车盖说成象征着地方天园,把二十八根车盖梁条说成是天上的二十八宿神仙,把车的两个轮子比喻成日月,把车辐条三十根解释成每月三十天。这对于敬天敬地的中国古人来说,造车也融入了他们美好的情感,寄予了很多美好愿望在里面。 但是,秦始皇辆乘舆的盖弓头梁条却有三十八根,这显然和当时的历史记载有出入,应该怎么解释这件事情呢? 有人根据秦始皇时期秦人崇尚水火土木金的五行思想,从而迷信五行周而复始为一元的说法,所以在数字上有了五加一为「 ”六”的诸多体现。秦代的很多制度、国家标准、物件制作标准等等都以数字「 ”六”为基础。 如调兵的虎符、法官的帽子,都是六寸;车厢的宽度是六尺,皇帝的车辆是六匹马;天下分为三十六个郡等等,这些都以六的倍数或分数为标准。 所以铜车马的盖弓头梁条横排是十八根,竖置一根以结连横排的盖弓。如以横排盖弓的弓头计算,一弓两头,恰巧为三十六个头,正好是六的倍数。 到目前为止,这些数字里所折射出来的秦人思想,也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去解释,否则,很难破译其中的奥秘。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了「 ”车同轨”的统一标准。这在中国交通出行领域是一个创造性的大发展,影响深远。既然是标准,总得有个制式、标准的数字。可是,这种数字在史书上很难找到。 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 经过对这件铜车马的车轨测量,它的宽度为九十九点八厘米,加倍计算,差零点四厘米不足两米。按照秦代当时一尺长度为二十七点六五厘米换算,车轨的宽度是秦尺七尺二寸,刚好也是六的倍数。 虽然秦始皇陵出土的两辆铜车马形制大体一致,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首先是两名御官的驾驶姿态不同,前车是站着的,立在与车之中。后者却是坐着的。 其次,前车的舆箱较浅,不分前后室,有伞盖而无穹庐式车盖,只能立着驾驶,是一种立车。而后车舆箱上有穹庐盖,只能坐着驾驶,是一种坐车。且主室内较为宽阔,铺着地毯,坐卧自如。 辆车一前一后,立车在前,坐车在后,这种排放秩序具有一定的仪式感,很显然,立车是副车,坐车为主车。 另外,这个坐车四轖上开有窗户,两侧也有可以左右开合的推窗,前轖为可以上下启闭的支窗。后轖有门户,户扉右侧与左轖有活铰相连,左轖上装有拐形门栓。这辆车有门有窗,冬暖夏凉,或许就是秦始皇病死之后,停放他尸体的辒辌车。原来是皇帝的乘舆,在死后就变成辒辌车了。 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 古代以四匹马驾车,称为驷,中间驾辕的两匹马叫服马。驷马的铸造技术十分精湛,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有三点。 第一、文髦。铜车马的马鬃都是经过精心装饰、修剪甚至侵染过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样子很让人感慨。古人爱马也由此可见一斑。为马修剪鬃毛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这辆车的两匹服马在整齐的脖子鬃毛中部外侧保留下来一束较高的马鬃。古人骑马有抓马鬃的习惯,难道秦始皇的乘舆专用骏马也有被人骑着跑的时候? 在中国,为马修剪鬃毛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从历史上的记载来看,秦马在修剪鬃毛时会留一束鬃花,到了汉代,则留有二束鬃花,唐代在汉代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束鬃花,变为三束。 第二、左纛。这是外服马头上的饰物,下面有一个半圆形底座,座上有高约二十厘米的铜杆,杆顶装饰有璎珞。 根据史料记载,这是一种以牦牛尾巴做成的璎珞,形状很大。马车在行进时,这种璎珞会伴随着有节奏的马蹄声、鸾铃声,上下舞动,非常好看。 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 第三、轭靷。这是古代马车的一种驾驶方法。本来这种驾驶方法在历史上已经失传,但秦始皇铜车马的发现,是这种失传已久的古代驾驶方法又被重新发现。 现代人使用马车,会先在马背上装上马鞍,用马鞍连接车辕。在马肩上装上套,靷绳系在套上面,在连接在马车上,这种方式叫套鞍式。从元代至今,一直沿用这种马车使用方式。 从汉代到宋朝时期的一千三百多年里,套鞍式的马车驾马方式变为加轭承辕式。原来在马背上装马鞍承辕,现在承了在马肩部加轭承辕,也不再马肩上加套挽车,而是将靷绳联接着马胸前的宽带,马以胸挽车。这种方法也叫胸带式系马法。 秦始皇的铜车马是如何系驾的呢?在服马的肩颈上加轭,以轭承辕做好平衡。四匹马都有靷绳,服马靷绳系于轭端的轭首,靷绳斜套在马肩颈部位。而外服马没有轭。这种驾车方式叫轭靷式,早在商周时期,就一直运用这种驾车方式。 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 通过以上对秦始皇铜车马的介绍,也就能了解到秦代马车技艺精湛所在,对于秦代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勤劳智慧的古人充满崇敬之情,对我们今后各项事业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关参考

是古代黑科技还是“鬼吹灯” 墓中长明灯不熄

古墓在许多人的认知里应该是一个完全被黑暗淹没的幽冥空间,里面有危险的机关、神秘的棺椁和丰硕的陪葬品,在小说里面古墓甚至还会冒出僵尸。大多数古墓被人发掘打开的时候确实是一片漆黑,然而世界上却有那么一些古...

是古代黑科技还是“鬼吹灯” 墓中长明灯不熄

古墓在许多人的认知里应该是一个完全被黑暗淹没的幽冥空间,里面有危险的机关、神秘的棺椁和丰硕的陪葬品,在小说里面古墓甚至还会冒出僵尸。大多数古墓被人发掘打开的时候确实是一片漆黑,然而世界上却有那么一些古...

你知道秦始皇铜车马上那把伞,有多逆天吗

1980年,秦始皇陵西侧发现了两辆用青铜制作,以四匹马拉的陪葬铜车马战车,大小为真车马的二分之一。被编号为1号的铜车马是一座驷马之车,其中一只马的头上有高达22厘米的纛dào(古代军队里的大旗),象征

除了四大发明外,中国古代这4大“黑科技”也很牛,至今无解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还产生了许多科技成果,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有些科技成果早已失传,我们只能在书本中才得知这些黑科技的存在,但是具体为何物,什么构造等均已

秦始皇铜车马上那把伞,不只是用来遮阳防尘

1980年,在秦始皇陵的西侧发现了两件青铜器。他们被埋在四匹马中,大小只有一匹真马车的一半。编号为1的青铜马是一座驷马之车。其中一匹马在马头上有一个22厘米纛dào(古代军队中的旗帜),象征着皇帝的座

秦始皇铜车马上那把伞,不只是用来遮阳防尘

1980年,在秦始皇陵的西侧发现了两件青铜器。他们被埋在四匹马中,大小只有一匹真马车的一半。编号为1的青铜马是一座驷马之车。其中一匹马在马头上有一个22厘米纛dào(古代军队中的旗帜),象征着皇帝的座

古代火摺子是什麼黑科技產品

經常看古裝劇的小夥伴,對於火摺子這種東西應該都不陌生。每次一到月黑風高夜,主人公一身黑衣,飛檐走壁,要搞事情的時候,火摺子就會閃亮登場。它就類似於現代的打火機,隨取隨用,一吹就著,讓你能夠在黑燈瞎火中

这个汉代黑科技,难倒了英国皇家学会,如今成了高科技检测技术

本文由《万物》杂志官方微信「”把科学带回家”提供作者美图君见日之光,天下大明。这句话是雕刻在古代铜镜上的常见铭文。把镜子反转过来,这句铭文就会展现在眼前,这似乎没什么奇怪的。可是,如果是镜面上反射出了

古代有玻璃吗

古代当然是有玻璃的,而且它的诞生远比你想象中的更早。据史载,中国早在春秋末、战国初就有玻璃器了,随着考古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墓,很多古代的黑科技越来越多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其中就有大量的玻璃器皿。光说没有

哪位开国将军指挥艺术精湛被同袍称为“王大帅”

核心提示:1939年下半年,王尚荣率独一旅到晋察冀边区陈庄,与716团配合,在陈庄一带设伏,全歼日军少将水源旅团长以下1500余人,创造了山地歼灭战的范例。连续打了好几场漂亮的歼灭战,指战员们对副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