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轶事:宰相李德裕借助玄幻小说攻击政敌

Posted 唐朝 李德裕 宰相

篇首语: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代轶事:宰相李德裕借助玄幻小说攻击政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唐代轶事:宰相李德裕借助玄幻小说攻击政敌

2、李德裕简介 牛李之争错在谁?

唐代轶事:宰相李德裕借助玄幻小说攻击政敌

晚唐时期的政治格局基本上是牛、李二党纷争,此起彼伏,彼消此长,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政敌之间相互攻击的花样倒不少,甚至想到用小说来抹黑打击对方,如今看来颇为有趣。

在宰相李德裕执政时期,社会上忽然流行一本玄幻小说,名为《周秦行记》,内容意淫得厉害。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叙述,说的是一个姓牛的书生,科举落第后回家,误入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的家庙,其实也就是穿越时空,居然遇到汉高祖的戚夫人,南梁东昏侯的潘妃,西汉的王昭君,东晋的绿珠,更离谱的是还碰到杨贵妃。一个穷书生和众美人欢宴,其间贵妃问牛秀才当今的天子是谁,牛秀才回答说是代宗的长子,即唐德宗,然后贵妃笑说:“沈婆儿作天子,大奇”。唐德宗的老妈姓沈,故称沈婆,唐德宗自然是沈婆儿。沈女士是个命苦的人,两次被乱兵劫走,尤其是第二次被劫走后,就一直没有下落。到唐德宗即位,十分想念他的母亲,四处寻找,还闹出不少假冒沈妃的事。一句“沈婆”不正是戳着伤口说话吗?小说流行的时候,和唐德宗的时代相距并不远,明摆着是得罪皇室。

最最离谱的是,就寝的时候,薄太后居然叫王昭君给牛秀才侍寝,因为这位美人曾两嫁胡人,没了节操。

这本胆大妄为的小说,分分钟会惹杀头之祸,居然在市面流行,而且还写着作者名字:“牛僧孺”。这肯定是污蔑,牛僧孺哪里有这个胆量,他本来就是唐德宗时的进士,这样写不是轻薄先帝吗?换在清朝,一百个脑袋都斩了。牛僧孺为人谨慎,肯定不会如此。据说当时的皇帝看了,也觉得挺无聊的,当即判断不是牛僧孺写的。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是牛僧孺的政敌写来攻击他的。当时的人就认为是李党的党魁李德裕委托枪手写的,这个枪手据说是一个叫韦瓘的人,这个韦瓘可不是什么穷酸秀才,而是十足的高富帅,自己是进士,家族里当宰相的叔叔哥哥一大把,他给李德裕当水军,绝对不是为了钱,而是出于共同的政治目的。

至于牛僧孺对此事的态度,倒不是那么着急,而李德裕对此攻击得很厉害,大概说牛先生图谋不轨之类的,《北梦琐言》曰:“李德裕切言短之。”大揭牛僧孺的短。

此事有政治目的在里面,但是要一一对号入座就不可能了,当时就已惘然,何况千百年后,权当是一种文学现象吧。

李德裕简介 牛李之争错在谁?

  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

 
  身为宰相之子,从小见的、用的、听的都与常人不同,在朝廷、在天子脚下的所见所闻的感染下,李德裕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氏春秋》,主政期间,重视边防,力主削弱藩镇,巩固中央集权,使晚唐内忧外患的局面得到暂时的安定。
 
  李德裕在位期间,功业显赫﹐又善为文章﹐他在《文章论》中﹐援用曹丕文气之说﹐反对雕琢与拘于声律﹐重视语言的自然气势﹐认为文章当继承《诗》﹑《骚》传统﹐“譬诸日月﹐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此所以为灵物也”﹐颇能重视文学特点﹐与当时古文家之宗尚以文贯道者不同。他的诗歌也写得颇为自然,其中感情充沛,情思凄婉,比如他的《汨罗》:“远谪南荒一病身,停舟暂吊汨罗人。都缘靳尚图专国,岂是怀王厌直臣。万里碧潭秋景静,四时愁色野花新。不劳渔父重相问,自有招魂拭泪巾。”情景交融,悲凉之情溢于言表。
 
  事关李德裕,他的名声并不大,但是一说起他,人们便会想起“牛李之争”,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就算他是功臣,是忠良,却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中被人们所遗忘。其实这场斗争被人们不好听地称为“牛李党争”,一提起党争,必然是不太好的事情,从穆宗朝开始,历经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一共五朝,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牛党”领袖是进士出身的牛僧孺。在晚唐的舞台上,两党交替掌权,文宗时期参差并用,武宗时期“李党”全盛,宣宗时期“牛党”最牛。一党上台,另一党就一概被贬斥外放,这样,在朝廷上进进出出,不知反复了多少个来回。四十年的纷争,消耗了包括李德裕在内的所有朋党成员们太多精力,也消耗了唐王朝仅有的一点气运。
 
  但可悲的是,在此之前他还写了一篇文章——《朋党论》,也曾与文宗、武宗两个皇帝纵论朋党。在他看来,历史上的奸邪小人串通一气,结党营私,祸害国家,就是朋党;而正直忠贞的大臣在一起共同为国家理政,即使交结,那也是志同道合,而不是朋党。他对朋党深恶痛绝,并严加痛斥;当然,在他看来,他首先自己不是朋党,也永远不会成为朋党。但也正是由于他和牛僧孺的不合,使得朝堂开始乌烟瘴气起来,终日不得消停。
 
  至于牛李之争到底是谁的错?有认为这是科举出身的“新兴阶级”与“魏晋以来的旧士族”之间的对立,也有人认为这是在对待藩镇或对外问题上的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的对立,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对立,当然,小编觉得,这只不过是统治阶级内部无原则的权力斗争罢了。
 
  李德裕可谓是一代贤相,可惜陷入了朋党的泥潭,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将其誉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甚至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以此可见,后世人对他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但可惜的是,因朋党之争而被皇帝安了个专横的名头,之后被贬崖州,即便在这么一个荒凉的地方,他也并没有自暴自弃,或者是利用权力贪污受贿,二是著书立说,奖善嫉恶,备受海南人民敬仰,两年后就死在了被贬之地,当地居民都要纪念他!

相关参考

有哪些关于李德裕的轶事典故?李德裕结局怎么样?

  李德裕,字文饶,是历经四朝的唐朝宰相,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有“万古良相”的美誉。  诗人李商隐评价李德裕说:“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

唐宰相李德裕食万羊的故事 李德裕最后结局

  古时候人们对于算命看相这些还比较信服,皇帝都请人观星象占卜吉凶,上行下效,下面的人自然也有如此做的。  本文为大家讲的是唐代宰相李德裕食万羊的故事。李德裕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历仕宪宗、穆宗、敬宗、

李德裕

  李德裕(汉语拼音:lǐdéyù),(787~约850),中国唐代后期宰相,政治家,诗人。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祖栖筠,唐代宗时御史大夫;父李吉甫,唐宪宗时宰相。德裕少好学,善为文。他薄视科

李德裕简介 牛李之争错在谁?

  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   身为宰相之子,从小见的、用的、听的都与常人不同,在朝廷、在天子脚下的所见所闻

历史人物 李德裕简介 牛李之争错在谁

  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  身为宰相之子,从小见的、用的、听的都与常人不同,在朝廷、在天子脚下的所见所闻的感染下,李德裕幼有壮志

历史人物 李德裕简介 牛李之争错在谁

  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   身为宰相之子,从小见的、用的、听的都与常人不同,在朝廷、在天子脚下的所见所闻的感染下,李德

历史人物 唐代“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袖级灵魂人物李德裕发挥了哪些作用

唐朝后期,南北司(北衙宦官与南司翰林)的权力斗争十分尖锐,可说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之一。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作为朝官老大的宰相如果依附宦官当然会遭士人白眼不得人心,认为是叛徒;但反过来,如果南司士子没

无宰相之度:宰相李德裕为何执意封杀白居易

李德裕小的时候是一个神童,小小年纪就颇有见识,连唐宪宗都非常欣赏他,经常把李德裕抱在怀中,让他坐在自己的膝盖上。李德裕的父亲叫做李吉甫,也是唐朝的一个宰相,生了这样一个神童儿子,李吉甫自然是非常骄傲,

宰相李德裕为何执意封杀白居易? 无宰相之度

李德裕小的时候是一个神童,小小年纪就颇有见识,连唐宪宗都非常欣赏他,经常把李德裕抱在怀中,让他坐在自己的膝盖上。李德裕的父亲叫做李吉甫,也是唐朝的一个宰相,生了这样一个神童儿子,李吉甫自然是非常骄傲,

宰相李德裕为何执意封杀白居易? 无宰相之度

李德裕小的时候是一个神童,小小年纪就颇有见识,连唐宪宗都非常欣赏他,经常把李德裕抱在怀中,让他坐在自己的膝盖上。李德裕的父亲叫做李吉甫,也是唐朝的一个宰相,生了这样一个神童儿子,李吉甫自然是非常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