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德裕简介 牛李之争错在谁
Posted 朋党
篇首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李德裕简介 牛李之争错在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李德裕简介 牛李之争错在谁
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
身为宰相之子,从小见的、用的、听的都与常人不同,在朝廷、在天子脚下的所见所闻的感染下,李德裕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氏春秋》,主政期间,重视边防,力主削弱藩镇,巩固中央集权,使晚唐内忧外患的局面得到暂时的安定。
李德裕在位期间,功业显赫﹐又善为文章﹐他在《文章论》中﹐援用曹丕文气之说﹐反对雕琢与拘于声律﹐重视语言的自然气势﹐认为文章当继承《诗》﹑《骚》传统﹐“譬诸日月﹐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此所以为灵物也”﹐颇能重视文学特点﹐与当时古文家之宗尚以文贯道者不同。他的诗歌也写得颇为自然,其中感情充沛,情思凄婉,比如他的《汨罗》:“远谪南荒一病身,停舟暂吊汨罗人。都缘靳尚图专国,岂是怀王厌直臣。万里碧潭秋景静,四时愁色野花新。不劳渔父重相问,自有招魂拭泪巾。”情景交融,悲凉之情溢于言表。
事关李德裕,他的名声并不大,但是一说起他,人们便会想起“牛李之争”,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就算他是功臣,是忠良,却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中被人们所遗忘。其实这场斗争被人们不好听地称为“牛李党争”,一提起党争,必然是不太好的事情,从穆宗朝开始,历经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一共五朝,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牛党”领袖是进士出身的牛僧孺。在晚唐的舞台上,两党交替掌权,文宗时期参差并用,武宗时期“李党”全盛,宣宗时期“牛党”最牛。一党上台,另一党就一概被贬斥外放,这样,在朝廷上进进出出,不知反复了多少个来回。四十年的纷争,消耗了包括李德裕在内的所有朋党成员们太多精力,也消耗了唐王朝仅有的一点气运。
但可悲的是,在此之前他还写了一篇文章——《朋党论》,也曾与文宗、武宗两个皇帝纵论朋党。在他看来,历史上的奸邪小人串通一气,结党营私,祸害国家,就是朋党;而正直忠贞的大臣在一起共同为国家理政,即使交结,那也是志同道合,而不是朋党。他对朋党深恶痛绝,并严加痛斥;当然,在他看来,他首先自己不是朋党,也永远不会成为朋党。但也正是由于他和牛僧孺的不合,使得朝堂开始乌烟瘴气起来,终日不得消停。
至于牛李之争到底是谁的错?有认为这是科举出身的“新兴阶级”与“魏晋以来的旧士族”之间的对立,也有人认为这是在对待藩镇或对外问题上的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的对立,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对立,当然,小编觉得,这只不过是统治阶级内部无原则的权力斗争罢了。
李德裕可谓是一代贤相,可惜陷入了朋党的泥潭,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将其誉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甚至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六大政治家之一。以此可见,后世人对他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但可惜的是,因朋党之争而被皇帝安了个专横的名头,之后被贬崖州,即便在这么一个荒凉的地方,他也并没有自暴自弃,或者是利用权力贪污受贿,二是著书立说,奖善嫉恶,备受海南人民敬仰,两年后就死在了被贬之地,当地居民都要纪念他!
相关参考
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 身为宰相之子,从小见的、用的、听的都与常人不同,在朝廷、在天子脚下的所见所闻的感染下,李德
历史人物 唐代“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袖级灵魂人物李德裕发挥了哪些作用
唐朝后期,南北司(北衙宦官与南司翰林)的权力斗争十分尖锐,可说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之一。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作为朝官老大的宰相如果依附宦官当然会遭士人白眼不得人心,认为是叛徒;但反过来,如果南司士子没
大唐后期是一个很混乱的局面,党派之争十分严重,就我们所熟知的就有牛李之争。在这种混乱的背景下,大唐内部在悄然倒塌。而甘露之变更是让许多大官倒下了神坛。甘露之变癸亥(二十三日),百官开始上朝。直到太阳已
牛僧孺牛僧孺出生甘肃灵台,是唐穆宗、唐文宗时期的宰相,也是牛李党争中牛党的代表人物,与李党代表李德裕势不两立。李德裕当政后,牛僧孺被罢免,贬为循州长史,直至唐宣宗继位,李德裕被杀后他才得以恢复原官。牛
唐朝最后的贤相——李德裕。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德裕(787——850年),字文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
唐朝的牛李党争是怎么回事???牛李党争是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扎,争吵不休
牛李党争发生在唐朝,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为领袖的牛党,和李德裕、郑覃等人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这场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宪宗时期才得以结束,这场斗争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终以牛党获
牛李党争是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掌控禁军的背景下官僚士大夫争权的政治现象。中唐以降,宦官专权,反对宦官的朝廷官员大都遭到排挤打击,而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牛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斗争,是以牛增儒为代表的牛党和李德裕为代表的李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次有名的朋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是由进士考试而引起的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斗争,是以牛增儒为代表的牛党和李德裕为代表的李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次有名的朋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是由进士考试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