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君主石重贵的亡国之役,失败原因在于后晋自身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如果每个人都理解你,那你得普通成什么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后晋君主石重贵的亡国之役,失败原因在于后晋自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后晋君主石重贵的亡国之役,失败原因在于后晋自身

引言 说到五代时期的君主,自然不能忘了石重贵,但是鉴于石重贵统治这四年内主要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与晋国的宗主国契丹的关系破裂,然后大打出手,这就是我们这次的重点晋辽之战。而晋国最后为什么会被契丹所灭呢?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写晋国所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晋国最后在晋辽之战中失败的原因):首先,要先了解石重贵的登位之路。石重贵是石敬瑭幼弟石敬儒的儿子,所以皇位于他没有多大的缘分,在亲缘上,石重贵是石敬瑭的侄子,石敬瑭很是疼爱这个侄子的,但是传位那是不可能的。石重贵的成功就位,还是冯道做出的一个选择,正是这个选择避免了晋朝宗室内的一场血风腥雨。就是这样,二十九岁的石重贵在文武百官的山呼万岁声中,春风满面地君临天下…… 后晋高祖——石敬瑭 改变与契丹的外交政策 在石敬瑭时期,为了保全中原文化不受破坏,为了中原百姓安居乐业,石敬瑭与契丹建立了牢固的臣属关系。虽然有些丢人现眼,但是也达到了石敬瑭的目的。对于石敬瑭对契丹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石重贵并不认可。 石重贵为了改变这种关系,先是在晋朝高层召开的大臣会议,商议派人去契丹告哀之事(在石敬瑭时期,晋是契丹的臣属国,所以告哀书中自然也是要表达对契丹诚服之心)。这一事是石敬瑭时期的老臣所主张的,此时石重贵并没有急着发表意见,相反是侍卫马步军都虞侯景延广出来极力反对这群老臣的意见。其实景延广就是代表了石重贵的意见(因为景延广是石重贵的头号心腹,所以他们二人也定是在开会之前就商量好了对策)。在那一群老臣之中,也有人将这次会议的内容泄露了…… 石敬瑭 晋朝之中,满是内鬼 这个泄露的人就是权位于宰相之一的赵莹。赵莹建议石重贵把会议的内容全定于纸上,「 ”以备遗忘”,而让石重贵他们不知道的是赵莹已将会议的内容泄露给了契丹人。耶律德光「 ”益怒”,从这个「 ”益怒”就可以看出早在赵莹之前就有人向耶律德光通风报信了。这里的就足见石重贵身边的内鬼之多,政治之不稳定。 契丹也派出使者来晋,但是从史料记载,石重贵并没有亲自接见契丹使臣,而是让景延广出面,告诫契丹人不要猖狂。契丹之首也律德光见石重贵如此不识抬举,便决意进攻中原。 契丹大军即将进攻中原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晋朝各个阶层都被搅得人心惶惶。虽然石重贵决心与契丹翻脸,为了外交的尊严不惜一战,但是晋朝内部鱼龙混杂,各怀心思的大有人在,尤其是在晋朝边界坐镇的封疆大官。 在这些各怀鬼胎的人之中,最典型的就是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知远,他是不服石重贵的,他打算在石重贵与契丹的大战中浑水摸鱼,大发一笔。除了刘知远,石重贵的姑父、成德军节度使杜重威也在觊觎着石重贵的那个让人向往的位子。 石重贵 「 ”朝政日坏,败于自己” 石重贵向自己叔父石重胤的妻子冯氏发起了进攻(石敬瑭是拿石重胤当儿子来养的,还有就是就是冯氏比石重贵还小,所以二人并没有辈分上的阻碍,更何况石重贵是权力在手的皇帝),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但是问题是,石重贵在册封冯氏为皇后的同时,也重用冯氏家族的人员,这就是这样形成了在五代史中不多见的外戚干政的现象。 冯皇后有个哥哥冯玉,因为没有多大的文化,也就只是一个礼部的小官,等他妹妹当上皇后后,他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国舅爷了,飞黄腾达的日子也就来了,官至右仆射。关键此人贪得无厌,一朝得势,便到处要钱,大家也迫于他的后台,纷纷来巴结国舅爷。 冯玉到处搜刮钱财,乘势而上,步步高升,不仅百姓深受其害,各地的大小官员也是暗暗发狠,「 ”由是朝政日坏”。也正是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事,最终导致了在晋辽大战中晋的惨败。 从内鬼的问题,我想说:石重贵决定不向契丹称臣是非常有血性的,是一个值得受历史所尊敬的人,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石重贵在这时与契丹决裂是不合适宜的。因为石重贵并没有在统治阶层内部达成一致意见,另外就是晋朝内部内鬼太多。而最合适的、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争取多几年的战略时间与空间。 而对朝政的问题:就是偏信小人,而且没有做到公正无私。而在政治上更是没有做到一个皇帝需要做到的。 石重贵 晋境大饥,公私交困 在晋天福末年,中原发生了难得一见的自然灾害,饿死了大量了百姓;而身为一国之君的石重贵却不体恤平民百姓,而大量筹集军饷,不管百姓死活,更过分的是还专门去各地抢钱,对百姓的平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机。 但是让大家都想象不到的是:石重贵抢来的钱财,却不是都作为军用的,其中大部分是用于石重贵自己的私用。而晋朝的如此景象也传到了契丹人耳中,正是收到杨光远这份情报,耶律德光才会决定趁火打劫。 但是此时的石重贵并不想打仗,只是希望耶律德光能够忍下这口恶气 而让晋国摆脱宗属国的称号。等到真正开战后,石重贵对于民族大义的热度也已经过去了,而对于契丹人的入侵,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耶律德光 第一次晋辽作战 在开始时,正因为有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石重贵在连连败退的情形下,获得了来之不易的小胜。晋军的战斗力是十分旺盛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种战斗力不是石重贵和景延广带来的,而是因为契丹人对生擒汉人的残杀,激起了汉人将士的奋战之情。 这样的局势对于石重贵非常有利,耶律德光因为战局不力,已经收缩了作战规模与线路。尤其是在元城之战中,十几万的契丹部队在澶州城北与晋军大战,而在此战中晋军的主帅是高行周。这场战役在《资治通鉴》中曾有记载:「 ”以精骑左右略陈,晋军不动,万弩齐发,飞矢蔽地。契丹稍却;又攻晋陈之东偏,不克。苦战至暮,两军死者不可胜数。昏后,契丹引去,营于三十里之外。” 不久,耶律德光就带着剩余的军队北上了。第一次晋辽作战是以石重贵一方的胜利而告终,在作战胜利后,石重贵收拾了向契丹泄密的杨光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景延广的狂妄自大,盛气凌人,终于「 ”帝亦惮其不逊难制”,于是就下放了景延广。 晋辽地理位置 第二次晋辽作战 景延广走了,但是耶律德光又来了。有句话说,人生总是要经历些失败,但是最厉害的是不敢失败,契丹人就是这样(正是因为这样才了赢得这场作战最终的胜利)。耶律德光忙于在石重贵身上找回面子,但是遗憾的是现实给了他重重的一锤: 数万晋军在邺都留守张从恩的带领下,与契丹「 ”自午至未,力战百余合,相杀甚众”。契丹也没有占到一点便宜。在晋军的勇战下,契丹人都被吓跑了,而在前线契丹人的完全溃败让后方的主力部队有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契丹人吓得不轻啊!随即又「 ”即时北上”。 这次的胜利给了石重贵很大的信心,因为他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在与契丹的大战中,他居然就靠着这样的就可以打败契丹了,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后面…… 后晋形势图 第三次晋辽作战 在晋朝大胜后,晋国的士气十分旺盛,就算石重贵不想与契丹打仗,也是还用这个难得的喘息的时机,犒劳将士,奖赏士兵,以防不时之需。但是石重贵却兴起了腐败之风,只顾自己的贪图享乐,而没有军饷给士兵。桑维翰曾警告过石重贵再这样下去将士寒心,三军则没有心情。这样的警告并不能让石重贵重视,历史对他的惩罚也终于来了。 在开运三年九月,契丹人再次大举入侵,带队的还是那个人——耶律德光。契丹人也还是那些契丹人,实力未必有晋军强,但是晋军的最高统帅居然是哪个无德无才的杜重威。杜重威已经与契丹人谈好了相关价钱,就这样石重贵的姑父就把他卖给了契丹,而耶律德光则是同意杜重威成为中原之主。 其实契丹人也并没有打算答应杜重威的条件,只是想利用杜重威打掉石重贵。一开始所谓的「 ”投降政策”是不适用与晋军的,因为晋军士兵不想做那个叛徒。在耶律德光知道这个情况后,就派人给晋营送去了只有皇帝才能穿的皇袍(这就是告诉晋军士兵中原的皇帝一定是汉人)。 正是因为这样就给晋军士兵很大的心理鼓励,更何况他们现在的皇帝非常残暴,专门吞掉士兵们的军饷,晋军早就不服这个皇帝了,就是这样几天,石重贵手上的兵力,就只剩下把守皇宫的几百士兵了。 就是这样,石重贵被卖给了耶律德光,就在杜重威投降的当天夜里,契丹人也杀到了汴梁城下。次日凌晨,无路可退的石重贵写下了结束自己统治的降表,也结束了这个时代。 晋辽关系图 结语 是从晋辽两国的关系的变化以及晋朝本身就存在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在最后一次投降失败,而致灭国。总的来说,晋国的战败及晋朝的灭亡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是必然的,而这些原因在文中也有写到,可能不全,望大家指正。

相关参考

叔叔丧礼上强娶婶母 负义侯石重贵

...据,天下四分五裂,道德礼教沦丧。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后晋亡国帝君,石重贵的行为实在令人发指。他曾让自己亲叔的丧礼变成自己的婚礼,且婚娶的对象竟是躺在棺材里亲叔的遗孀。此等行径实在令人大跌眼镜,毫无廉耻可...

好武不好文的不称职皇帝 后晋出帝石重贵简介

...宋乾德二年(964年),五代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沙陀族,后晋第二个皇帝。石重贵本为后晋高祖石敬瑭的侄儿。其父石敬儒早逝,石敬瑭遂将他收为己子。石重贵少时谨言慎行,质朴纯厚,善好驰马射箭,颇有沙陀祖辈之风,深...

商朝牧野之战失败原因

商朝牧野之战也称武王伐纣:商朝牧野之战失败原因商朝牧野之战也称武王伐纣,在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有很多,比如曹操与孙刘之间的赤壁之战;后晋与前秦之间的淝水之战等等,但以少数战胜多数的大规模战役却只

后晋

  后晋(公元936-947年),五代十国时期五代之一。石敬瑭所建。都开封。从高祖石敬瑭936年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个皇帝,12年。为与司马氏的晋朝相区别,又别称为石晋。是中国历

后晋的发展史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936年后晋高祖石敬瑭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帝,12年,另别称为石晋,初定都西京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后迁都东

后汉、西蜀、后周、后晋

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十王朝之二:后汉、西蜀、后周、后晋在中国的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无数王朝在其中起落沉浮,有延续数百年的大一统王朝,也有存续时间极端乃至昙花一现的短命朝廷。如果按现行流行的排行榜方式给这些

晋辽开兵后晋亡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五代十国一颗闪耀的将星 后晋猛将周德威

周德威是五代时期的名将,跟随晋王李克用打天下,是后晋的一员猛将。李克用在中原争霸时,重用周德威,周德威同后唐作战,同契丹作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五代十国那个战乱时期,周德威是一颗闪耀的将星。但是在胡柳

“儿皇帝”石敬瑭靠辽军入主中原 后晋灭后唐之战

后晋灭后唐之战,是历史最不愿看到的一幕。此战诞生了一个儿皇帝石敬瑭,其所作所为,为人所不齿。几年前,因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这一问题,西安、洛阳两地网民大打口水战,争论的焦点是:到底洛阳是丝绸之路起点

性格决定命运—浅析靖难之役朱允炆失败的原因

一说起明朝靖难之役就不得不提到本文的另一主人公朱棣。朱棣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朱棣吧,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出生时朱元璋还在骑着战马挥舞刀剑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他的生母是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