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多年前,孔子在洛阳见了一位神龙一样的人物

Posted 孔子

篇首语:当筵意气临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2500多年前,孔子在洛阳见了一位神龙一样的人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500多年前,孔子在洛阳见了一位神龙一样的人物

2500年前,华夏大地城邦林立,上百个小国相互讨伐,社会也变得动荡。 孔子很早就想到洛阳"观先王之制",考察"礼乐之源"和"道德之归"。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孔子终于争取来一次公费旅游机会,当权贵族南宫敬叔推荐,获得鲁昭公的准许和一车二马的支持。他千里迢迢到了洛阳,找到当时的大学问家、国家图书馆馆长老聃询问礼乐。 《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之,若是而已。’” 在先秦典籍中,这段故事《庄子》、《礼记》、《吕氏春秋》都有记载。现代,在洛阳县文庙遗址处,有碑楼。正中书「 ”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九字。清代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河南府尹张汉书丹、洛阳县令郭朝鼎刻立。 我想,在这划时代的约会时刻,两位先贤不会简单地东拉西扯,据《庄子》记载,还谈到了道、诗、书、易以及仁义等理论问题。孔子收益颇多,感慨万分,回去对自己的学生们说:「 ”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跑者可用网对付,游者可以用钓丝对付,飞者可以用弓箭对付。至于龙我却无法了解,它乘风驾云直上青天。今天我拜访的圣贤,如同龙一样,见首不见尾,深不可测。” 孔子入周问礼返回鲁国后教书育人,终成儒家先哲。 后来,老子道业修成,也远离周王室,四海云游,仙鹤一般遥遥不知所终。 儒、道两家的圣贤,在洛阳留下一段风云际会的佳话。

相关参考

为什么说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出现了一位被后人称为"圣人"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就是孔子。  孔子的本名叫孔丘,字仲尼,"子"是当时人们对于有学识、有名望的人的尊称。孔子从小就勤奋好学,立志要做一

春秋战国 传说孔子女婿公冶长懂鸟语 因此获罪入狱

 传说孔子女婿公冶长懂鸟语因此获罪入狱  诸城大地从来人才辈出,不少传奇人物不但闪耀在诸城的历史上,更闪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在2500多年前的诸城大地上,就有一位奇特的人物,传说他能够听懂

传说孔子女婿公冶长因懂得鸟语竟然被获罪入狱

导读:诸城大地从来人才辈出,不少传奇人物不但闪耀在诸城的历史上,更闪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在2500多年前的诸城大地上,就有一位奇特的人物,传说他能够听懂鸟语,并因此而获罪入狱,同样因为懂鸟语而被无罪

历史秘闻 传说孔子女婿公冶长因懂得鸟语竟然被获罪入狱

导读:诸城大地从来人才辈出,不少传奇人物不但闪耀在诸城的历史上,更闪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在2500多年前的诸城大地上,就有一位奇特的人物,传说他能够听懂鸟语,并因此而获罪入狱,同样因为懂鸟语而被无罪

春秋战国 因此获罪入狱

 传说孔子女婿公冶长懂鸟语因此获罪入狱  诸城大地从来人才辈出,不少传奇人物不但闪耀在诸城的历史上,更闪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在2500多年前的诸城大地上,就有一位奇特的人物,传说他能够听懂

历史秘闻 孔子被氣得說了句髒話,沒想到流傳2500多年,今成老師慣用語

相信大家都對孔子有着自己的瞭解,從古至今,孔子都是我們國家歷史上非常具有影響力,並且受人敬重的思想家、教育家。自從漢武帝之後,儒家思想更是被封建統治者推崇,成爲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

2500年后再看孔子家谱

十年修一谱:2500年后再看孔子家谱传承2500多年之久,被吉尼斯世界记录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家谱――《孔子世家谱》经历史上第五次大修后,即将交付印刷成册。孔子后人10年编修,矢志不渝,终将这一使命

孔子生氣時說了句髒話,流傳了2500多年,今爲教師口中的常用語

千古大賢,人間文聖。作爲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被尊稱爲“孔聖人”,足可以見其地位。孔子打破常規,開創了私人辦學,自己作爲老師,一言一行皆影響後世,他的言行更是被記錄成冊,成爲名著《論語》。宰予

农民发现2500多年前文物,专家看后激动万分,立马奖励1500元

中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所以在古人们勤劳的创作下,也诞生了许多珍贵的一些历史物件,不过随着朝代的更替中,许多古代的宝物都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得不知下落,甚至一些已经是被破坏了,仅有少数的一

历史秘闻 农民发现2500多年前文物,专家看后激动万分,立马奖励1500元

中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所以在古人们勤劳的创作下,也诞生了许多珍贵的一些历史物件,不过随着朝代的更替中,许多古代的宝物都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得不知下落,甚至一些已经是被破坏了,仅有少数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