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骗了吴王之后,鲁国在子贡的多方游说之下终于得到保全

Posted 齐国

篇首语: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坑骗了吴王之后,鲁国在子贡的多方游说之下终于得到保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坑骗了吴王之后,鲁国在子贡的多方游说之下终于得到保全

回见吴君 上回我们说到子贡拒绝了越王赠送的礼物,之后就立刻驱车回到了吴国,面见吴国君主。 到了吴国,子贡道:"我恭敬地将大王您的话传达给了越国君主,越国君主非常恐惧,说道:我很不幸,我年少之时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之后又不自量力,得罪了吴王,同吴王的军队作战然而打了败仗,栖息在会稽山上,这就是自取其辱,我的国家变成了一片废墟,多亏了大王的恩赐,让我仍旧可以捧着祭器来祭祀我的先祖,这份恩德我即便是死了也不会忘怀,怎么会再有别的打算呢?\'" (子贡) 子贡知道吴王放心不下越国,就假传信息,说自己已经很恭敬地传达了旨意,而越王却并没有因自己的恭敬而暴露出骄傲,狂妄的神色,反而是更加恭敬,可见这越王是真心实意的不打算报复。 文种报道 五天很快就过去了,这天,勾践派来了他的使者去面见吴王,这个使者名曰文种,文种到了吴王那,叩首之后便向吴王道:"在东海之滨为您服役的臣子孤家勾践派遣使臣文种,冒死前来向您问候。近日听说大王您即将振兴大义,讨伐强暴,援救弱小,围困暴虐的齐国,并安抚周王室。请允许我们出动全境三千士兵,并亲自披坚执锐,为您冲锋陷阵。现在通过臣子文种来向吴王献出珍藏的宝物,铠甲二十件,屈卢之矛,步光之剑,通过这个向贵国的军吏表示祝贺。" 文种这人也绝非一般人物,越王反抗吴王的政策恰恰就出自文种口中。 继续说这段文种是怎么说话的,为您服役的臣子孤家勾践派遣的使者,这是文种对自己身份的定义,在这个定义中,文种直接便道勾践为替吴王服役的臣子,这个定义可真的是甚符吴王之心,而至于文种自己的地位,文种也说得很巧妙:勾践的使臣。正常来讲,一个人要是为了讨好吴王,贬低自己的君主,直接称自己为吴王的臣子便是,但他却说是吴王臣子的臣子,一来摆正了自己的地位,不会让吴王觉得这人在高攀,二来摆明了立场:无论如何我都是勾践的臣子,可见这文种小嘴会说话。 而文种提出的反抗吴王的方法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 (文种) 种之七计 1. 捐货币以悦其君臣 这个怎么说,就是贿赂,贿赂有什么好处?首先保全自己的性命是跑不了的,其次贿赂的多了,吴王也就会对勾践一行人更加顺眼,勾践也能得到更大的自由。 这也就是说,花钱来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打基础。 2. 贵籴粟槁,以虚其积聚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个人认为是打货币战,就是花更多的钱去买他们的粮食,从而让吴国的老百姓也不得不花更多的钱去买粮食,这样一来他们国家的粮食会被买到越国,二来吴国的粮价势必会上涨。这就会导致吴国内部民不聊生。 这就是断其民心,也叫釜底抽薪。 3. 遗美女,以惑其心志 这个我想在下就不用多说了,这直接就是乱其政,一个包藏祸心的美女,一名"痴心"的君主,如果我没猜错,这位美女会借助吴王对自己的信任与宠爱从而将吴王的身边人一个个地剔除一遍,留好不留坏,到了最后,吴王便会发现自己并无人才可用。 (美女西施) 这招也很,算得上是乱其朝政。 4. 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 这个意思是将能功巧匠送过去,从而激发吴王的消费欲,让他劳民伤财制造宫殿。 这个可以叫虚其国库,是间接地削弱吴国国力。 5. 遗之谀臣,以乱其谋 这个同送美女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不同的在于这个谀臣主要目的在于乱吴王下的国策。 加上送美女,这就把吴王治理臣下的道路与治理国家的道路都给埋下了地雷,不可谓不狠。 6. 缰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 这个就是比较明确的做法了,削弱能够辅佐他的人,这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影响夫差,而是直接开始损害夫差的真正利益,最终效果倒是同前面所述相似,伍子胥便是死于谗言之下。 (伍子胥被赐死) 7. 积财练兵,以承其弊 挣钱练兵,然后找机会搞死他,这个是肯定要做的,能削弱他的手段都说过了,但最后还得是靠自己来灭亡吴国,没有强大的实力,前面所做对越王来说就有可能是在做无用功,因为越王的目标便是亲自灭亡吴国。 由此可见,文种的的确确是越王手下一名极其重要的臣子,而他能让文种出使吴国,既可见勾践对文种能力的信任,也能让吴王看到勾践的诚意。 吴王听完文种所言,心里也是美滋滋的,但为了更加保险点,便问子贡道:"能让越王也来我吴国跟着一起攻打齐国吗?"这问题是真的要命,要是吴王真的把越王给叫了过去,那越王的计划怕是要告吹。 吴国告灭 幸好在此之前无论是子贡还是文种都向吴王打了大剂量的预防针,这也就导致了吴王虽然希望越王来吴国跟着打仗,但他们的话与诚意让吴王愿意接受勾践不来的事实,同时子贡也明确地给出了一个不能让越王来的理由:"不可以,您已经让人家的国家空虚,调用了所有的士兵,此刻若是想让人家的国君跟随,这就显得不够仁义了。" 这句话说的也有趣,已经让人家的国家空虚是为了让吴王相信越国已经没有了威胁,再用仁义来阻断吴王的想法,这更是紧紧地抓住了吴王的心思。 吴王听后也没说什么就答应了下来,随后便开始派兵出征。 子贡便趁机前往晋国,向晋君游说,告诉晋君:齐国就要同吴国打仗了,齐国一旦输掉,那吴国必定要出兵晋国,您可得早做准备。 晋君很懵,问道:"那该怎么办呢?" 子贡便道:"厉兵秣马,等之前来。" 事情很快便如子贡所预料的一般,齐国开始便大败,之后吴王率军攻打晋国,路上遭遇晋君与齐国的联盟,最终兵力被拖在晋国附近,而勾践便趁机攻打吴国,吴王知晓后连忙回防,最终吴国被灭国。 (可以看到吴国的进军方向) 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子贡这次救鲁所用的计谋,首先便是想让齐国退军,必须得找一个"接盘侠",能同齐国作对的大国除了晋国便是吴国,而晋国暂时的确找不着理由去攻打齐国,碰巧吴王有野心,又有国力,于是便游说吴王,到了那里知道了吴王在顾忌越国,而若要越国跟随,便需要以吴国的灭亡为条件,于是便想办法让晋君也参与其中。 而子贡行动的关键便在于:从刚开始,子贡便在诱导吴王胜了齐国后去攻打晋国。 可见子贡脑瓜的确好使,而这次子贡确确实实地坑了吴国一把,自此子贡说的话人们是否敢于完全相信,恐怕还得掂量一番。

相关参考

孔子病子贡请见的故事 孔子对子贡的评价如何

孔子病子贡请见相信大家对孔子并不陌生吧。孔子一生收了很多的学生,子贡便是其中之一。有天孔子生病了,他的学生子贡请求去看望孔子,孔子拄着一个拐杖在家门口散步说:“你怎么来迟了?”孔子于是就叹息,随即唱道

关于孔子的弟子子贡的生平事绩

子贡子贡(西元前五二○~?年),(春秋末年卫国人。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的得意门生,「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

历史秘闻 关于孔子的弟子子贡的生平事绩

子贡子贡(西元前五二○~?年),(春秋末年卫国人。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的得意门生,「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

历史人物 春秋鲁国孔门十哲之宰予简介,宰予为何是孔门十哲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大成通志》记载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

什么是君子

原文: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李广宇解读:子贡的名是赐,子贡叫端木赐,子贡这个人出身富贵之家,子贡这个人有些傲慢也是在所难免的,能学到这个程

子贡赎回一个鲁国人不接受赏金 孔子为何很生气

从前,在鲁国有一道律法:凡是有见到鲁国人在他国沦为奴隶者,自己垫钱将其赎回,可从鲁国领取赏金报酬。当时许多鲁国奴隶被获救。一天,子贡也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不接受赏金,鲁国人听说后纷纷称赞他重情重义,不

历史人物 子贡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子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子贡,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左传》中记作“子赣”。他是孔子的高材生,深得其信赖。《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

历史经验 子贡解危难——巧用计谋,借刀杀人

子贡解危难——巧用计谋,借刀杀人春秋末期,齐国兴兵讨伐鲁国。齐国要比鲁国强大得多,所以,看到大兵就要入境,鲁国的国君十分着急,就召见孔子的弟子子贡,想让他帮鲁国出个主意。子贡心里清楚,要是只凭借鲁国的

子贡赎奴本是益事 为何最后孔子骂了子贡

子贡赎奴春秋的时候,鲁国有法律,只要是鲁国的人碰到同胞在别的国家作为奴隶,可以出钱赎回来,然后再根据凭条来向国家索要赔偿,国家会给他们全额赔偿。有这个法律后就有很多人赎回自己的同胞,让很多人能够重返自

历史秘闻 子贡赎奴本是益事 为何最后孔子骂了子贡

子贡赎奴春秋的时候,鲁国有法律,只要是鲁国的人碰到同胞在别的国家作为奴隶,可以出钱赎回来,然后再根据凭条来向国家索要赔偿,国家会给他们全额赔偿。有这个法律后就有很多人赎回自己的同胞,让很多人能够重返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