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说你们曲解了杨炯《从军行》
Posted 边塞诗
篇首语: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我为什么说你们曲解了杨炯《从军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为什么说你们曲解了杨炯《从军行》
公元681年,唐朝边境发生了一件大事,也催生了初唐边塞诗的一首名篇。 年初,被唐军击败的东突厥再次集结,攻占甘肃固原、庆阳等地。5月,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帅军西征。在经历了几次小败之后,裴尚书终于憋出了大招:用离间计让敌将相互猜疑,最终投降唐军。见敌将率部来降,裴尚书喜出望外,许其不死。谁知,降将押回京师后,却悉数被斩。裴尚书不觉感叹,「 ”杀降者,恐无再来降者”,遂称病不出。 这是后话。却说这一年,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已31岁,还没有建功立业。战报传来,他自然热血沸腾,当即写下了其边塞诗的代表作《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该诗以洗练的笔墨、蒙太奇的手法,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烽火战报传到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平静?调兵的令符刚出宫门,铁骑就直捣突厥都城。雪花漫舞昏暗得连军旗都仿佛褪了颜色,而狂风的怒吼中又夹杂战鼓的高亢之声。我宁愿作一名百夫长(指下层军官)冲锋陷阵,也比做个书生活得带劲。 该诗写得慷慨激昂、豪情满怀,仅仅40个字,既交代了背景,叙述了战争场面,又渲染了气氛,揭示了人物心理活动,笔力极其雄劲,历来被评为唐代边塞诗的名篇,其中「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堪称喊出了唐代大部分诗人的心声。 但,如果这首诗就作此解,就真的埋没了杨炯的天分。 杨炯是真正的少年天才,10岁应试神童科登第,待制弘文馆。27岁进士及第,补授校书郎。然而,就是这样一名天才,却在弘文馆一待就是17年。这期间,有多少人建功立业、出将入相,而自己却只能当个书生,岂能不郁郁寡欢?因此,后世人评此诗,有说杨炯是以该诗自嘲,雄劲之余,更有一份怀才不遇的感叹。 好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次年,杨炯被举荐为弘文馆学士,升迁太子詹事司直,掌管太子宫中事务,可谓一步登天。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徐敬业起兵反抗武则天,杨炯受堂弟的牵连被贬四川。在这里,他结识了王勃、卢照邻等人,几人一起游山玩水,诗歌唱酬,诗艺大增。 后来,洛阳宫中拿出盂兰盆分送给佛寺。武则天与群臣一起在城楼上观赏。杨炯立即写了一篇《盂兰盆赋》进献给武则天,极力歌颂大周王朝,并希望她「 ”任贤相,淳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策,捐珠玑,宝菽粟”,成为千古帝王的楷模。武则天看罢,心中那个爽啊,好似喝了蜂蜜一般。当年,在武则天的亲自过问下,杨炯被提拔了,调任盈川县令。 纵观杨炯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他虽没有亲自参加过边塞战争,却写过《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边塞诗,且每首都写得气势高昂、风格豪放,一改初唐诗坛盛行的「 ”宫体诗风”,对唐朝的诗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是「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可以说是唐诗中弘扬主旋律的经典名句。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唐朝诗人陈羽简介,代表作有《从军行》《长安早春言志》
人物生平陈羽[唐](约公元八O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初前后在世。工诗,与上人灵一交游,唱答颇多。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二人登进士第;而他与韩愈、王涯等共为龙虎榜。
历史人物 令狐楚简介_令狐楚从军行_令狐楚和李商隐_令狐楚的诗
本名:令狐楚别称:令狐文公字号:字壳士、号白云孺子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宜州华原主要作品:《漆奁集》官职: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右仆射爵位:彭阳郡公追赠:司空→太尉谥号:文令狐楚–唐朝宰相
杨炯 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才华出众,擅长散文和诗。在长安的杨炯写下很多的文学作品,很受唐朝人的称赞,与当时的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 杨炯简介 杨炯这个人性子比较耿直,说话
杨炯简介及个人资料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
杨炯的人物生平简介 杨炯(650—692),字盈川,华州华阴(今陜西华阴市)人,唐代诗人。唐初文坛“四杰”之一。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10岁应神童试登
历史人物 唐代文学家杨炯的简介 杨炯最后是抑郁而亡吗历史名人
杨炯的人物生平简介 杨炯(650—692),字盈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代诗人。唐初文坛“四杰”之一。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10岁应神童试登
(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
(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
中国对不起山西别说我胡说,去看看两年前层出不穷的经济案件牵扯出来的那一群人!对愚昧山西同胞我感到悲伤、对你们我感到愤怒!为了钱你们可以不估计都是炎黄子孙,为了钱你们没有良心,如此还要鄙视山西,我说:你
从军行·左延年 苦哉边地人,一岁三从军。 三子到敦煌,二子诣陇西。 五子远斗去,五妇皆怀身。 据《晋书·音乐志》载,左延年在黄初(220—226)年间,“以新声被宠”,其地位大致相当于汉武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