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平南王尚可喜?他为什么降清?他到底有没有反清?

Posted

篇首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评价平南王尚可喜?他为什么降清?他到底有没有反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评价平南王尚可喜?他为什么降清?他到底有没有反清?


  尚可喜是历史上著名的“贰心臣”,在崇尚“一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主”的儒家文化中,尚可喜这种背主降敌的做法,无疑是让人诟病的。所以与许多背弃了自己的祖国,投降了敌军,并且帮助敌军反将矛头对准自己同胞的人一样,尚可喜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争论不休。赞扬的自然是清王朝,贬谪的则是其他汉人。

  尚可喜反明降清的时候,是带着自己麾下诸将以及辖下五岛军资器械一起归降的。因为他本人的分量及其手下的这一支兵力,皇太极对于他的投靠,可谓欣喜若狂。当确认尚可喜降清这个消息之后,皇太极甚至欣喜若狂的说:“天助我也”,并且将尚可喜的这一支部队命名为“天助军”。

  尚可喜投降清朝之后,不仅帮助清军攻占明朝的领土,甚至还受命对自己的同胞挥刀。历史上著名的“广州大屠杀”,其中就有尚可喜的一部分功劳。放在今天,许多人表示尚可喜此后一直对自己的这些所作所为很是悔恨。但是就小编个人看来,这些都是屁话。从他决定降清那一刻,从他对自己的同胞会动屠刀的那一刻,他这个人就已经定性了。此后再多的理由,只能说是借口。除了让他本人好受一点,让他的后代在世人面前有底气一点,对于当初遭受伤害的百姓一丝利处也无。更不用说,他在广东驻兵期间,还纵容自己的部下危害百姓。因为尚可喜在清朝的表现,让上层统治者极其满意,所以多次对尚可喜进行册封。从“智顺王”到“平南王”再到“平南亲王”。

  皇太极:“不费一弓,不折一矢,而王率甲众卷,倾心归命,首建大勋,为国家肃清海岛,此识时之俊杰,宜有以优礼之。”;“全携兵民,尽载盔甲器械,乘危涉险,航海来归,伟绩丰功,超群出类,诚可嘉尚。”

  康熙帝:“平南王尚可喜航海归诚,勋猷懋著。太宗文皇帝嘉其劳绩,特赐王封,及定鼎燕京,复能殚竭忠忱,襄大业。世祖章皇帝知其夙笃忠贞,畀以疆重任,镇守粤东,海氛宁静,百姓安。近因吴三桂耿精忠等叛逆,该藩益励忠纯,克抒伟略,悉心筹划,数建肤功,朕甚嘉焉。”

  持批判性态度的,自然是一些后世人以及当时的遗民。对于这些忠于明朝,坚守儒家传统道德标准的人来说,尚可喜这种行为,绝对是需要大肆批判的。

  顾诚:“尚可喜、耿继茂以汉族同胞的鲜血在清朝功劳簿上记下了‘名垂青史’的一笔。”

  尚可喜虽然投降了清朝,但是实际上他的父亲和兄弟都是忠于大明的将士,每一个人都死在了保卫大明朝边境的征途之中。正是因为尚家满门忠烈,尚可喜才会受黄龙推荐,任广鹿岛统领。而历史上也记载有,尚可喜赶赴鹿岛之时,将家人都留在了旅顺。后来旅顺城破,“尚可喜登岛后,将家眷全都留在了旅顺。后来旅顺城破,尚可喜家眷一百多人投海殉城。”生在这样的忠义之家,尚可喜到底是为什么会背叛明朝,投降清朝。使得包括广鹿岛在内的一线海上防卫全部失效,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草。从此清军入关之后,再无后顾之忧。

  历史上给的解释是,因为毛文龙死后,新任的东江总兵沈世奎与尚可喜有间隙。一上任就欲置尚可喜于死地,急召尚可喜去总兵府议事,然后意图谋害。后来此事被尚可喜的部下得知,于是尚可喜就选择了降清。

  讲老实话,这种理由就与“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一样,都是借口。相比于吴三桂并不是真的忠于清王朝,还想要反清而言,尚可喜这样投降之后就真的从外到里都降了的人,更让小编看不起。

  吴三桂后来起兵反清,虽然说是“三藩之乱”,但是这里面却没有尚可喜什么事儿。尚可喜一点反心没有,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甚至还吴三桂的劝反书呈报给朝廷。真正反的是尚可喜的长子尚之信,尚之信将尚可喜困在家中,夺走广东的最高指挥权,随后响应吴三桂的号召。

相关参考

平南王尚可喜简介 尚可喜是怎么死的?

  尚可喜平南王的称号是清廷为其封赐的,实际上尚可喜是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将领。原本是崇祯皇帝倚重的抗清将领,却出人意外的投降了清朝,吊装矛头将屠刀对准了自己的同胞。因为有这样的一件事在,尚可喜在历史

历史人物 平南王尚可喜简介 尚可喜是怎么死的

  尚可喜平南王的称号是清廷为其封赐的,实际上尚可喜是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将领。原本是崇祯皇帝倚重的抗清将领,却出人意外的投降了清朝,吊装矛头将屠刀对准了自己的同胞。因为有这样的一件事在,尚可喜在历史

建宁公主历史原型是谁?建宁公主最后嫁给了谁?

  明末清初清军入关之后,为了迅速的统一中国,镇压反清势力,下大力气拉拢降清大将。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受封王爵的三藩: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为了让三位藩王兢兢业业的为自己效力,清廷

关于康熙的论文

康熙一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概括说来,共有八点:第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父仲明、子

尚之信为什么会选择反清?如何评价尚之信?

  尚之信,清初藩王,平南亲王尚可喜的长子,生于崇德元年,去世于康熙十九年。尚之信字德符,号白,祖居辽东。十九岁的时候,入宫随侍顺治帝左右。康熙十年,回广东与父亲佐理军事,得以封镇南王。  康熙十二年

本可以统一华夏 却被你给玩砸了,清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清廷入关后为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封云南的吴三桂、广东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为藩王。1673年

明朝历史 广州城和尚可喜重要事件的转折

广州大屠杀背景是在顺治六年,尚可喜被任命为平南王,事后平南王与淮南王两人受命率兵南征广东。两人指挥清兵攻打广东城。,次年二月,清兵当时的平南王与淮南王两人受命率兵南征广东。两人指挥清兵攻打广东城。此次

清初的三藩之乱是如何发生的? 三藩之乱简介

...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清廷入关后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明朝的降官是可以借助的力量。后来,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驻福建的耿精忠...

清初的三藩之乱是如何发生的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清廷入关后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明朝的降官是可以借助的力量。后来,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

帮清朝平叛,最终却难逃一死

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尚之信,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这位“三藩”中最冤枉的王爷就是平南王尚之信!尚之信是老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出生于1636年,那一年尚可喜被皇太极封为智顺王。尚之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