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的镇馆之宝九龙九凤冠到底有多奢华呢

Posted 凤冠

篇首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国博的镇馆之宝九龙九凤冠到底有多奢华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国博的镇馆之宝九龙九凤冠到底有多奢华呢

九龙九凤冠是明朝孝端皇后的凤冠,前有九条金龙,下有八只点翠金凤,与后部的一只相互映衬,富贵无比。它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级别的典藏,2002年就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这顶凤冠到底有多奢华呢?孝端皇后又是谁呢? 1957年10月20日下午,北京明定陵地宫的最后一扇石门被开启,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静静摆在地宫里的三具棺木。它们分别属于万历皇帝、孝端皇后和后来被万历的孙子天启皇帝追封为皇太后的孝靖太后。其中万历和孝端的棺木保存较好,孝靖的因为是迁葬来的,已腐朽不堪。 经过清理,地宫里的29个随葬储物箱里共出土了2648件精美的文物,包括纺织品、衣物、金器、银器、铜器、锡器、瓷器、琉璃器、玉器、石器、漆器、木器、首饰、宝石、珍珠、冠、带、佩饰、钱币、武器等,其中大部分都堪称稀世之宝,全面直观地反映了明中后期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水平。 特别是丝织工艺、金属制作工艺等可谓是登峰造极,无与伦比。其中的4个储物箱内各有一个六角形的朱漆囊匣,匣内各装着1件凤冠,出土时漆匣已朽,凤冠珠翠散乱,考古工作者根据原物修复成3龙2凤、12龙9凤、9龙9凤和6龙3凤的凤冠各一件,其中这件属于孝端皇后的9龙9凤冠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孝端皇后的这件凤冠,是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丝帛制成。前部饰有九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八只点翠金凤,后部也有一金凤,共九龙九凤。金凤凤首朝下,口衔珠滴。珠滴可以在走动的时候,像步摇那样随步摇晃。此冠共嵌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百余粒,珍珠5000余颗,采用的工艺有花丝、点翠、镶嵌、穿系等。 翠凤下有3排以红蓝宝石为中心的珠宝钿,其间点缀着翠兰花叶,冠檐底部有翠口圈,上嵌宝石珠花,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三博鬓,博鬓上嵌镂空金龙、珠花璎珞,似金龙奔腾在翠云之上,翠凤展翅翱翔于珠宝花丛之中,金翠交辉,富丽堂皇。 这件凤冠的点翠难度相当大,不仅点翠的面积大(有翠凤、翠云、翠叶、翠花),而且形状复杂。尤其是翠凤,均作展翅飞翔状,凤尾展开,羽毛舒展,富灵动感。镶嵌即用金片裁成条状,作出与宝石形状相似的「托」,托两侧焊两爪抱住宝石,必要时用粘蜡粘住。穿系是将一颗颗珍珠全部穿孔后,按一定排列顺序或图案将它们穿系起来。 明朝这位孝端显皇后在年仅十四岁时就被选入宫做了皇后,是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间,唯一一位亲自册立的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行事端谨,以慈孝著称,深得神宗生母和神宗嫡母欢心。后妃专宠,与她分庭抗礼,也从不计较。她死后,悲伤的明神宗在五天后病倒,并于同年七月去世。

相关参考

《状元手书家训》:中国状元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

在“中国第一状元县”安徽省休宁县的“中国状元博物馆”的珍藏文物中,有一件被称作“镇馆之宝”的孤品文物非常珍罕,它就是金德瑛《状元手书家训》。它是休宁籍状元金德瑛(1701—1762)亲笔手书于清乾隆庚

各省的镇馆级文物,你感觉够级别吗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化,那么能代表这灿烂文化的就是文物。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各省的镇省之宝都是什么,能否和你心目中的

西安碑林的镇馆“新军”

 北周五佛:西安碑林的镇馆“新军”  步入西安碑林博物馆新石刻艺术馆,迎面而来的庄严、肃穆,会让你不由自主地驻足凝望,五尊大型佛像呈一字状整齐排列,那些历经沧桑的石刻

收藏趣事,大太监李莲英也钟爱古玩收藏,竟有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

李莲英,曾用名李进喜,出生于1848年,卒于1911年,直隶河间(今河北)人,莲英之名为慈禧太后所起,由梳头房太监升太监大总管,绰号九千岁,陪伴西太后慈禧50余年,深得宠信,权倾朝野,富甲天下,历咸丰

中国送给日本的镇国之宝:价值数亿的一块 ”烂木头”

要数这个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有钱,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美国或者欧洲诸国,其实不然,真正有钱的国家是日本,这个财不外露的国家骗了多数人的眼睛。怎么说他们有钱,因为他们从中国抢走了无数的文物,日本人在侵华战争

溥仪最看重的宝物,走哪都带着它,后上交给国家,成为镇馆之宝

溥仪,两岁的时候登基称帝,在位四年的时间。6岁的时候,隆裕太后代替皇帝颁布了退位诏书,这也标志着清朝的灭亡,溥仪成了清朝末代皇帝,也是我国封建史上最有一位皇帝。尽管溥仪不再是皇帝,但按照之前与袁世凯等

农民下地干活,无意间挖出一件文物,现为镇馆之宝,禁止出国展览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建立了西周在,它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由于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时间,只能从史书上了解西周的历史文化,这一时期的文物就具有极高的价值,尤其是那些刻有铭文的青铜器

走进安阳吴家大院 --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司母戊鼎的保护地

吴家大院位于安阳市殷墟宫殿遗址和殷墟王陵遗址之间,洹水北岸的历史名村武官村前街。大院始建于明清时期,为中国传统的砖瓦木制建筑结构,共三进九门相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东西宽30米,南北长约100米,

博物馆发现一文物,花30元将它买走,现为镇馆之宝,禁止出国展览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一位名叫陈堆的男子,在后院挖出了一件大约15公斤重的金属。第二年的时候,由于陈堆要出远门,就将该金属交给儿子陈湖,让他好好保管。陈湖觉得它体积太大,放在家中也没啥用,就带到废品站给卖

开山采石炸出一座古墓,墓中一幅画让专家激动万分,现为镇馆之宝

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南永城市柿园村的一位农民,在附近的山上采石。快到中午的时候,他的肚子已经饿的咕咕叫,准备干完活就回家吃饭。突然间,在刚刚被炸的山坡上出现了一个大窟窿,此人就壮着胆子走近观察,看看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