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叶卡捷琳娜,到斯大林,迟迟未能降服的车臣为何拜倒在普京脚下

Posted 沙俄

篇首语: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叶卡捷琳娜,到斯大林,迟迟未能降服的车臣为何拜倒在普京脚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叶卡捷琳娜,到斯大林,迟迟未能降服的车臣为何拜倒在普京脚下

车臣不安定的因素,其根源在于失败的经济、民族与宗教政策,期间三者又相互作用,时而沉渣泛起,形成分离主义运动。 沙俄时期 车臣在18世纪之前并不属于沙俄领土,而当时的沙皇俄国统治者叶卡捷琳娜二世对这个偏远的山区也并不太感兴趣,信奉基督教的俄国与穆斯林聚集的北高加索地区相安无事,和平共存。 叶卡捷琳娜二世 然而随着南部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不断崛起,北高加索地区作为贸易通道的战略重要性便不断凸显。 1783年,北高加索地区当时唯一的基督教国家乔治亚王国与沙皇俄国签订协议,意味着前者正式成为沙俄的保护领,而也正是通过乔治亚,沙俄终于获得了介入北高加索地区的借口与桥头堡,继而迅速开始围绕乔治亚修建堡垒及军用道路。 随着沙俄不断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并以乔治亚为核心展开征伐,18世纪末19世纪初,北高加索地区的穆斯林开始在宗教领袖的带领及奥斯曼帝国的鼓动之下,发起对沙俄的反抗及袭击。 进入19世纪,随着沙俄与奥斯曼帝国的矛盾冲突日益加深,北高加索地区的穆斯林民众成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1828年起,在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下,伊玛目沙米尔联合北高加索地区伊斯兰各国,组成「 ”车臣尼亚”,对俄罗斯发动了旷日持久的「 ”圣战”行动。这也是「 ”车臣”这一名称首次出现在历史之上。 而新成立的车臣尼亚并不安稳,对外面对着强敌沙皇俄国,内部却同时经历着部落冲突。内忧外患之中,沙俄诈称会给予车臣地区穆斯林们自治的权利,然而在车臣尼亚归顺后,沙俄却出尔反尔,直接将「 ”车臣尼亚”兼并,设立「 ”捷列克州”。 被欺骗后的车臣民众在此后持续发动反抗与暴乱,而沙皇俄国也选择了血腥镇压,双方冲突不断,直至19世纪末开始,随着沙俄在地区推进工业建设,民众生活有了改善之后,北高加索地区才逐渐安稳下来。 苏联时期 1917年,沙俄爆发十月革命,在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府立足未稳之时,北高加索地区趁机脱离俄国统治,成立「 ”北高加索山区共和国”。而随着新政权的稳定,1921年该「 ”共和国”在斯大林「 ”高度自治”的承诺之下,改名「 ”山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后,于1922年加入苏联。 斯大林 20世纪20年代,新生的苏联在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制度上的改革,而其中的土地改革及集体耕种制度遭到了车臣地区民众的强烈反抗,地方政府机械化的执行命令让车臣人民感觉自己再次被苏俄的「 ”高度自治”承诺所欺骗,地区形势随即持续动荡,民众与政府长期处在紧张的对峙之中。 1934年,为了缓解该地区的紧张局势,斯大林将车臣-印古什地区分割出来,成立「 ”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以表明其信守承诺的态度,然而这一行为非但没有获得车臣民众的理解,反而加大了其「 ”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的心态,分离主义思想在当地愈演愈烈。 1939年,二战爆发,纳粹德国看准车臣-印古什地区的分裂倾向,鼓动当地民众及政府发动反抗苏联的行动,然而由于二者体量与实力上的悬殊,车臣并未在二战中给苏联造成太大的麻烦。 在取得二战的胜利之后,腾出手来的斯大林针对车臣地区的叛变行为制定了「 ”扁豆行动”,将曾经参与叛变行为的车臣人发配置中亚地区,关进当地劳改营,撤销车臣-印古什共和国,并作为行政区并入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此外还规定当地行政机关领导人不能再由车臣人担任。 此后随着苏联战后经济复苏,车臣地区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如19世纪末一样,在经济的稳定增长之下,车臣形势也再度安定下来。 如果至此发展下去,估计车臣一次将在不久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当地居民也将默默而平静的生活下去。但这一切,却随着苏联高层的内斗戛然而止。 赫鲁晓夫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接任苏共中央领导人,甫一上台,赫鲁晓夫便开始了对斯大林的历史清算,而车臣问题及「 ”扁豆行动”就是其中关键的一部分。 1957年,在赫鲁晓夫的主持之下,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被重建,发配置中亚的车臣叛乱分子及后代获准回到家乡。 然而赫鲁晓夫的这一得意之作却未获得车臣人的谅解,反而再次激起了当地的分裂主义思想。 1958年,车臣自治的第二年,大规模暴力行动再次发生并持续整60年代。然而在苏联的高压管制及经济快速发展之下,当地局势逐渐平稳。 戈尔巴乔夫 然而苏俄领导人的又一次决策失误,再度让本已平稳的车臣局势迅速升温。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受西方思想洗脑的他废除了斯大林时期不允许车臣人担任地区领导人的规定,车臣人时隔几十年,再次控制了国家权力,而之前被压制的分裂思想也在官方的默许之下迅速爆发。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苏联局势愈发不稳,车臣的分裂主义倾向愈演愈烈,暴力冲突再次开始在当地频繁发生。 俄罗斯联邦时期 1989年,苏联解体后,车臣人终于盼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在1991年正式宣布独立,而当时被西方洗脑的俄罗斯也欣然承认了车臣的独立地位,双方签署《关于撤军和车臣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分配财产条约》,车臣在近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独立。 而在苏联解体之后,西方世界并未像之前所承诺的张开双臂拥抱新生的俄罗斯,而是「 ”趁你病、要你命”,持续打压,企图进一步肢解仍然及其庞大的俄罗斯。 被现实打醒的俄罗斯认为不能放弃战略位置及其重要的车臣,不然俄罗斯将很有可能丧失黑海出海口,因而在1994年不再承认车臣共和国的独立地位,发兵强攻,第一次车臣战争随即爆发。 第一次车臣战争 然而在付出惨重的伤亡之后,俄罗斯不仅没有取得车臣战争的胜利,反而首都莫斯科多次被车臣恐怖分子所袭击,无奈之下,1996年俄罗斯与车臣签订《哈萨维尤尔特协议》,俄罗斯撤军,车臣得以维持其独立地位。 1999年,车臣原教旨主义者主动袭击位于达吉斯坦的俄内务部队,时任总统普京强硬回击,发动第二次车臣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正面战场上,自苏联解体后以逐渐稳定局势的普京火力全开,以绝对的兵力及武器优势几近摧毁车臣首都格罗兹尼,而在战场之下 ,普京利用车臣内部伊斯兰教派冲突,扶植温和派卡德洛夫,承诺在其掌权后给予高度的自治权利。 小卡德洛夫 2006年瓦哈比派的车臣武装首领巴萨耶夫被炸死后,卡德洛夫父子掌权,至此车臣高层选择放弃对抗俄罗斯,而普京也一如承诺般给予车臣高度自治权利,此后,地区重归安宁,在战争中被摧毁殆尽的格罗兹尼也开始恢复重建。 从上文对历史梳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俄罗斯与车臣的矛盾源于种族及宗教之争,但这种矛盾并非无解,反而历史上曾有相当的时间车臣地区一片祥和,居民安居乐业。 而车臣局势反复动荡的原因总在于统治当局失败的民族政策,出尔反尔的政治承诺,以及凋敝的经济状况。 而每当俄国中央政府进入强势期,国内局势稳定,民族宗教政策连续执行,经济快速发展之时,车臣局势便会再次安宁。 普京 所以俄罗斯与车臣之间并无你死我活的血海深仇,而普京的成功就在于强势的中央政府,绝对的实力优势以及良好的政治信用。

相关参考

解析拖雷为何监国三年却迟迟未能登上皇位?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人才辈出,若要论资排辈,前三肯定少不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作为蒙古可汗,一生共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术赤、二儿子察合台、三儿子窝阔台、最小的儿子拖雷。幼子孛儿只斤.托雷在兄弟当中虽然排

历史人物 斯大林的长子是怎么死的

  1904年,与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结婚,她是一个像他母亲一样虔诚的格鲁吉亚姑娘,以做裁缝为生。他们的儿子雅可夫于次年3月23日来到人间。当时两人都太穷,叶卡捷琳娜病倒后,没钱为妻子看病,1907年

世界历史 叶利钦不能打败车臣,为何普京可以

从世界历史来看,很多民族非常强悍,战斗力十足,尤其是延续到现在的俄罗斯人,那是战斗力的体现。但是,俄罗斯虽然厉害,也有自己搞不定的民族,最典型国内的车臣民族,几百年闹独立,尤其是两次车臣战争,俄罗斯损

斯大林长子雅科夫被俘后竟下令逮捕儿媳

雅科夫的全名是雅科夫·约瑟福维奇·朱加什维利,他的生身母亲是斯大林的第一任妻子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1907年,叶卡捷琳娜不幸病故,斯大林从监狱中赶来奔丧,父子俩在格鲁吉亚的库塔伊西首次相见,其时雅科

斯大林长子雅科夫被俘后竟下令逮捕儿媳

雅科夫的全名是雅科夫·约瑟福维奇·朱加什维利,他的生身母亲是斯大林的第一任妻子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1907年,叶卡捷琳娜不幸病故,斯大林从监狱中赶来奔丧,父子俩在格鲁吉亚的库塔伊西首次相见,其时雅科

历史军事 斯大林长子雅科夫被俘后竟下令逮捕儿媳

导读:雅科夫的全名是雅科夫·约瑟福维奇·朱加什维利,他的生身母亲是斯大林的第一任妻子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1907年,叶卡捷琳娜不幸病故,斯大林从监狱中赶来奔丧,父子俩在格鲁吉亚的库塔伊西首次相见,其

历史百科 永远流着血的伤口——斯大林妻子阿利卢耶娃自杀

永远流着血的伤口——斯大林妻子阿利卢耶娃自杀1932年11月8日,斯大林的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在克里姆林宫官邸自杀身亡。斯大林先后有两个妻子。第一个妻子叶卡捷琳娜·泽瓦尼泽,是一个铁路工人的女儿。

普京一死 车臣必反是什么意思

说到车臣其实小编以为是什么日本的地区,但是其实并不是的,这是俄罗斯的一个地区了,其实话说在俄罗斯应该是一件比较幸运的事情呀,但是网上经常性的有人说“普京一死,车臣必反”,那么这个车臣这么的有个性啊?下

揭秘隋唐好汉单雄信为何不肯降服于李世民

关于单雄信为何不肯降服于李世民。追根究底要从两人的父辈说起。单雄信的父亲单禹,曾是北周镇守东昌(今山东聊城)的将军。公元581年,当时尚在隋任将的李渊,奉命攻打北周,并且围住了东昌。双方血战数日,李渊率部攻...

世界历史 沙皇君主中,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何可与彼得大帝齐名?

沙皇君主中,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何可与彼得大帝齐名?叶卡捷琳娜二世(CatherineⅡ,1762—1796年在位)原为德意志一小公国的公主,后嫁给俄国皇位继承人彼得(后来的彼得三世),1762年通过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