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致疏朗动人,神韵俱到,被前人赞 ”冠绝南宋”
Posted 下片
篇首语: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笔致疏朗动人,神韵俱到,被前人赞 ”冠绝南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笔致疏朗动人,神韵俱到,被前人赞 ”冠绝南宋”
本文乃凝雨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这首《点绛唇》是姜夔短词的一篇代表作,题下有序云:「 ”丁未冬,过吴松作。”词云: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都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少有文名,一生转徙江湖,虽曾交游上达,但从未做过官,最后以布衣卒于杭州西湖。他品格高洁,有多方面艺术修养和杰出才能,诗、词、文、书法、音律无不精工,而以词名最著。有《白石道人歌曲》六卷、《补遗》一卷。今存词仅八十余首。其词作骚雅清空,尤其娴于音律,善度新腔,在南宋晚期词坛卓然成一大家,对后世影响极深。朱彝尊《曝书亭集》说:「 ”词莫善于姜夔,宗之者张辑、卢祖皋、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陈允平、张、杨基,皆具之一体。基之后,得其门者寡矣。” 根据题后小序,这首词是作者于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自湖州前往苏州见范成大途经吴松时作。 吴松,即吴淞江,俗称苏州河,源出太湖,经苏州等地入海。当时,宋金和议虽成,但金人时时图谋南侵,南宋社会处于动荡不安、风雨飘摇之中。小词《点绛唇》流露了词人对时事和个人身世飘泊的感慨。 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又不彼此割裂,做到情景交融,浑然淡远,「 ”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最能显示姜词的风格境界。 「 ”雁燕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起句借燕雁随云、南北无定以自况。姜夔早年丧父,依伯姊居汉川,此后曾游历维扬、楚州、豪梁、洞庭、武陵、长沙、南岳等灵胜之地。写此词前一年,他应叔岳萧德藻之约客居湖州。现时又在吴松途中。其间席不暇暖,漂泊无定,恰如燕、雁,南来北往,无牵无挂,自由自在。 但燕雁「 ”无心”,人却有情,这便是对入仕无成、浪迹江溯的忧伤抑郁之情。他的《一尊红》说:「 ”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也抒发飘流的伤感,可与此词互相参读。 「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写深山的幽寂寥落,历来传为名句。二句用拟人化手法,赋予寒山以人的感觉、感情和品格。云雾朦胧中,只剩下几座孤独寂寞的山峰。到黄昏山雨欲来之际,它们似乎在相互低语估量着:准备经受凄风苦雨的煎熬吧。值得注意的是,此处铸辞炼句极见功力。「 ”清苦”写山容,「 ”商略”写山的情态,都极其生动传神。尤其是动词「 ”商略”二字用法新颖别致。卓人月《词统》说「 ”二字诞妙”。妙就妙在它把无知的寒山写得有情有意,有神有态,化静为动,更显示山之阅寂和冷落。同时,在寒山的形象中渗融了作者的凄凉失意之慨。 下片借怀古以抒情。「 ”第四”二句,写他顺道寻访晚唐诗人陆龟蒙故居的感怀。 「 ”第四桥”,一名甘泉桥,《苏州府志》说它因「 ”泉品居第四”而得名。「 ”天随”,陆龟蒙号天随子,曾任苏、湖从事,后隐居松江上甫里,终身不仕。 下片借怀古以抒情。「 ”第四”二句,写他顺道寻访晚唐诗人陆龟蒙故居的感怀。「 ”第四桥”,一名甘泉桥,《苏州府志》说它因「 ”泉品居第四”而得名。「 ”天随”,陆龟蒙号天随子,曾任苏、湖从事,后隐居松江上甫里,终身不仕。姜夔平生倾慕陆龟蒙的品格和诗风,这次凭吊旧居,但恨生不逢时,以和他共同隐居、生活在这地方。他的《除夜自石湖归茗溪》诗「 ”三生定是陆天随,只向吴松作客归”,写的也正是这种情绪。全节退隐,是封建社会有识之士同黑暗现实不妥协、相斗争的一种方式。着末三句,词人登高眺远,怀古伤今。唐末虽乱,天随子尚可在此处隐居,如今的情形怎样呢?这点儿残山剩水也很难维持下去,想要隐居也不得安宁了。「 ”残柳参差舞”,写尽古今沧桑之异,哀感殊深,与辛弃疾《摸鱼儿》词「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句属同一机杼。 这首词以疏朗动人的笔致,描绘出一幅惨淡的山水图,抒发作者厌倦飘泊而又不可所之的怅怀。笔之所至,神韵俱到。 《白雨斋词话》称赞说:「 ”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短章亦有不可及者,如《点绛唇》一阙,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唱,‘凭阑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所谓「 ”虚处”,就是对政治背景作淡化处理,让读者通过景物描写和典故的运用去体会,使作品更加韵味无穷。相关参考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姑苏府昆山人,有名思惟家、史学家、说话学家、书法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在书法上,顾炎武是董其昌的入室学生,走董派路线。其书法融合了碑本,笔致秀气中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姑苏府昆山人,有名思惟家、史学家、说话学家、书法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在书法上,顾炎武是董其昌的入室学生,走董派路线。其书法融合了碑本,笔致秀气中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姑苏府昆山人,有名思惟家、史学家、说话学家、书法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在书法上,顾炎武是董其昌的入室学生,走董派路线。其书法融合了碑本,笔致秀气中
诸葛亮一生纵横政坛和沙场,阅人无数。他的识人法则,更是精辟独特。一代谋圣诸葛亮,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是智慧的神话。无论是在行军打仗,还是处理国政时,他都要起用大量人才,因此,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早已
诸葛亮一生纵横政坛和沙场,阅人无数。他的识人法则,更是精辟独特。一代谋圣诸葛亮,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是智慧的神话。无论是在行军打仗,还是处理国政时,他都要起用大量人才,因此,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早已
历史人物 王士祯生平就成都有哪些 王士祯的神韵诗论是什么样子的
书法家与藏书>王士祯自幼酷爱书法,九岁即能草书。李集《鹤征前录》云:“阮亭楷书之精,逼真褚公《枯树赋》”。冒辟疆《同人书》中称其“小楷之工,足与云间雁行”。同时人孙枝蔚有诗赞曰:“潇洒已叹书法好,清雅
宋遂出身于仕宦之家,而天性喜好书法,自然比常人容易成家。他初学篆书,取则于李斯和李阳冰,颇能得其体段,前人评其小篆为“国朝第一”。他的行草书直承元代赵孟\\和蒙古族大书法家康里子山,又能上溯晋唐,写得
萧赞原名萧综,一作萧缵,是南齐皇帝萧宝卷的遗腹子,生母吴淑媛带着他嫁给了梁武帝萧衍。萧赞后来被梁武帝发现并非亲生之子,他流亡北魏,之后又被北魏驱逐,死于逃亡之中。萧赞简介>萧赞(502或501-531
赤祖德赞(806~841),吐蕃著名赞普,汉史作可黎可足,即位时仿效唐制,取年号「”彝泰”,故汉史亦称彝泰赞普。藏史说他「”不爱散发,常挽发成辫,故世人称之为‘热巴金’(意为具有辫子者)”。赤祖德赞生
哪位开国中将抗战中被刘伯承赞为“我们的赵子龙” “傲气”的军长:身经百战全身无一枪伤弹洞 1949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