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在大山里的农民抗战故事

Posted 日军

篇首语:什么是知识?它不是别的,是记录下来的经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尘封在大山里的农民抗战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尘封在大山里的农民抗战故事

文/图 记者 王晓明 王兵 李波 「 ”找不到了,可能让山上落下的乱石给埋住了,我们下山吧。”72岁的郑元圣已经几十年没有上山了,第一次他带我们寻找毕家洞的时候,正好赶上大雨,因为路况不明,安全起见,只能无功而返。这次上山,虽然略有点阴天,但天边的雨云距离我们尚远,如果真的被乱石埋掉,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我们寻找毕家洞,不是为了猎奇,因为心中总有几个疑团:在著名的毕家洞战斗中,5名毫无战斗经验的农民,其中还包括一名年幼的儿童,面对几十名日军,他们不但消灭了两名全副武装的日军,还有3个人活了下来,这个奇迹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如果不到现场看一下,真的难以理解。 毕家洞(红圈内)位于山间一片断崖之上,地势十分险要,不但不容易被发现,而且很难抵达。 毕家洞的洞口位于一片断崖的上部,由于洞口小,不容易被发现。 毕家洞洞口下面的「 ”小路”其实仅仅是不到一脚宽的山崖,记者手脚并用才能艰难通过。正是因为如此,当年的村民一度以为日军到不了洞口。 躲山洞被跟踪 用石头砸死两名日本兵 7月23日,记者联系到63岁的郑元忠时,他正在医院照料生病的母亲。他告诉记者,小时候经常听父亲郑作法讲起那场战斗。作为战斗的亲历者和幸存者之一,郑作法一直是镇门峪村的传奇人物。 《中共淄博地方史》记载,1941年9月18日,「 ”扫荡”的日伪军1000余人,分头从王村、章丘、普集、博山、莱芜向淄川县委、县政府驻地包围过来。日伪军占领五股泉村之后,对附近几个村进行了七昼夜的烧杀掳掠,其中就有镇门峪村。 据郑元忠介绍,那天早上日军又来扫荡,镇门峪村青年农民郑作祥、郑作法、李在斌三人,与李在斌父亲(年过半百)和儿子李慎标(9岁),一起躲进了毕家洞。「 ”他们刚刚进去,敌人就进了村。” 5个人在洞里躲了一夜,因为没有水,第二天一早,郑作祥出去找水给大家喝。在打水回来的途中,郑作祥的行踪被两名巡逻的日军发现,并被跟踪。两名日军在洞口喊话,并向里面开枪。一粒子弹反弹到郑作法的背上,崩出一个核桃大的血坑。 记者请郑元圣帮我们寻找毕家洞,郑元圣说,那个洞口很小,很难往里面钻。就是这个缘故,当时日本人发现李在斌他们之后,正往洞里面钻,李在斌、郑作法眼疾手快,搬起大石头砸在了第一个日军的脑袋上。之后,第二个日军也在洞口被他们用钢叉和石头打死。 记者王晓明负重爬上一道近3米高的断崖。在通往毕家洞的道路上,有多处这种近乎垂直的断崖。 记者钻入一片灌木丛中。由于多年未有人上山,道路都被掩盖,只能自己开辟道路上山。 崖壁上行走 村民带记者寻毕家洞 「 ”这个山洞,我们一定要找到。”记者王晓明说,上次因为下雨错过了,这次一定要上去。 毕家洞位于镇门峪村村东一条名为后峪的山峪中,距离村庄虽然不足一公里,但因为嵌在悬崖之上,即便是当地人,也很少上去。因为有毕姓人家在此居住,故此得名毕家洞,四周灌木丛生、路途艰险,难以寻找。 给记者一行人引路的郑元圣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山路已经完全被灌木遮盖,而且还有好几道攀爬起来相当难的岩壁,幸亏有淄博登山协会常务理事傅孝忠的保护和指导,不然全部队伍还真难以全部按时到达指定地点。 郑元圣认为这个洞已经被落石埋了,建议大家回去。就在这个时候,记者王晓明看到远处峭壁上有一处阴影,似乎是一个洞口,于是让大家一起凑近去观察。 毕家洞的洞口距离下面的「 ”小路”也有将近4米,需要小心攀爬才能上去。 毕家洞的入口非常狭窄,记者王晓明半蹲半爬才能出入。 洞中宽敞之处有近2米高,能容纳十余人不成问题。 毕家洞的入口非常狭窄,记者李波跪着爬行才能进入。 「 ”对,就是这里,好久不上来,我都记不得位置了。”郑元圣说道。 记者看到,毕家洞洞口就在我们所处位置以上4米多高的崖壁上,爬上去也相当有难度。费了一些功夫,大家爬上去之后,发现这个洞坐东朝西,入口还不到一米高,人如果要进去,必须得跪在地上爬进去。「 ”这也说明当时那两个日军,为什么会被手无寸铁的村民轻易干掉了。” 记者一行人爬进洞里后,转向东南方向,面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个深约10米、宽约6米、高约2米的大洞。再往前走,还套着一个小洞,洞口下面还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穴,当时郑作法就是藏身在这里面躲过了一劫。 我们顺利下山后,忽然天上飘起了雨滴,好像提醒我们,战斗发生那一天,也正下着小雨。 主洞下面还有一个深不见底的小洞,直径40厘米左右,当时郑作法就是钻到这里面才没被鬼子发现。 山洞里坚守一天 两名村民被日军杀害 镇门峪村党支部书记郑春告诉记者,当年幸存者里的李慎标老人仍健在,目前住在附近青龙湾村他69岁的三女婿杨光柱家里。随后,记者立即联系到杨光柱,赶到了青龙湾村。 记者从一本残疾证上看到,李慎标实际上是1932年出生的,毕家洞战斗发生那年,他刚刚9周岁。 李慎标告诉记者,当时的事情,自己记得很清楚,他们5个人藏在洞里,虽然知道日军已经来到村里,但他们并不知道日军的残忍。「 ”因为毕家洞在悬崖的半中腰,不好上,我们都寻思日本兵爬不上来。” 就在日本人开枪之后,大批日军赶到了这里。因为地形的优势,几个老百姓竟然坚守了一天,直到下午,日本人才把一个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冒着烟的东西扔进了洞里。 「 ”那是瓦斯,一下子就扔进来了,呛啊!我们就失去了抵抗力。”李慎标说,当时看到无法坚守,大家在黑漆漆的洞里面各自找地方躲藏。「 ”没想到敌人有手电,就把我们爷仨反绑着捆出来了。” 88岁的毕家洞战斗的幸存者李慎标老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脸上的表情十分凝重。 郑作法身体瘦小,他趁机钻进山洞的那个窄坑里,日本人没找到他。郑作祥被冲进洞内的日本人砍了几刀,怕他不死,日本人又照头打了一枪,子弹从上颚进入,从下颚穿过,之后,被日本人一脚踹下了山崖。后来,郑作祥被村民发现,经过治疗也幸存了下来。 可惜的是,李在斌和父亲被日军带到了镇门峪村北坡上,两人被挖心剖腹,虐待致死。9岁的李慎标被日军绑在一棵树上,他记得,当时因为绑得时间太久,造成了胳膊脱臼。当时,邻村有村民从日本人手里把李慎标保了下来。 记者了解到,郑作祥已经去世,但他的老伴郑王氏依然健在,目前已92岁高龄。来到她家的时候,老人独自在家中,身体健康。 「 ”实际上那场战斗,只有李在斌、郑作祥、郑作法参加了,李在斌的父亲和儿子一个太小,一个照顾孩子,都没有参加战斗。我们5个老百姓,干掉了2个全副武装的日本兵,这个的确在当地造成非常大的轰动。”郑春跟记者说,提起毕家洞战斗,博山人就会在前面加一个修饰「 ”著名的毕家洞战斗”。

相关参考

她是抗战女将军里的绝世佳人 却为陈毅终身不嫁

在中国近代史上,胡兰畦与国共两党许多名人都有密切的关系,可谓一位传奇的“文小姐”、“武将军”、“绝世佳人”。她曾被蒋介石驱逐出国,在德国留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曾坐过纳粹德国的监狱,为苏联大文豪高尔

清朝农民驯化野生老虎吃大米耕田

 清朝农民驯化野生老虎吃大米耕田  《清稗类钞农商类》里的故事“黔人豢虎耕田”对以谷物喂养老虎以及猛虎耕田的描写:“既得虎,缚其足而柙之,日按时投以食,食

济源有哪些名人故事

1,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于

1943年,一个据点里的日寇和他们制造的酷刑,简直就不是人

历史会被尘封,但不会被掩盖,更不会被扭曲,老兵为你还原那些真实的罪行。今天老兵要讲的这是一段日寇在一个小县城里用酷刑折磨中国老百姓的历史铁证。大厂县是河北省的回族自治县,1938年该县的夏垫古镇建立了

此人本是大地主,却率全家参加抗战,自己和6个儿子都牺牲在战场

在大家的印象中,大地主一直都是反面形象,因为历史上的大部分地主都会剥削农民,致使底层的广大农民生活困苦。但在历史上,也不乏出现过一些有血性的大地主;尤其是在中国近代史中,就有一位大地主,在民族危亡之际

农民地窖能存万斤红薯,一考古家蹲守此地7年,挖出西汉第一大墓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汗青长河中,在分分合合的汗青岁月中,有不少曾存在于这片地盘上的古国和诸侯国,他们代表了中国的某一段绚烂的汗青时刻。而一些被岁月尘封的汗青古国和诸侯国永埋地下后,在不经意间

抗战名将粟裕与楚青的爱情故事

  在我们的印象中,老一辈的婚姻都是包办的,根本没有什么爱情可言。但其实不然,在抗战那一段艰苦的时期,也发生了很多让人刻苦铭心的革命爱情故事。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简述一下中国抗名将粟裕的爱情故事。  

二战日军压在英美头上的三座大山,幸亏日本自毁两座大山

原创、首发/橘皮文书太平洋战役初期英美联军节节败退,威风扫地。而日本军队中有三位将领犹如三座大山一直压得美英联军喘不过气来,这三位将领就是山本五十六、山下奉文、山口多闻。山口多闻、山本五十六、山下奉文

关于抗战的历史故事

刘清泽:1930年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市大刘庄村。1943年参加八路军,被编入敌后武工队,扒铁路、炸桥梁,令鬼子魂飞丧胆。参加了高川镇战役,泊头、西国头、铁罗庄子大战役,玉龙庄青纱帐战役等十多次大小战役。

恩施的抗战历史故事

恩施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为湖北省省会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秋国民党军队武汉保卫战失败,战线西移,湖北省政府及所属机关于10月迁往恩施。1940年夏,宜昌沦陷,国民党统帅部为适应战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