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和孙中山都不是原名
Posted 这个名字
篇首语: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蒋介石和孙中山都不是原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蒋介石和孙中山都不是原名
前两天同事聊天时,无意中聊到了蒋介石,但刚说了没一会儿两个同事就争论起来了,争论的原因也很奇怪,居然是蒋介石本名到底是"介石"还是"中正"但是,我们仔细一查,发现两人都说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在蒋家的族谱里,根本没有蒋介石这个名字。按照蒋家族谱排序,蒋先生是周字辈的,因此,蒋先生其实叫蒋周泰。后来上学的时候,蒋周泰又改为叫蒋志清,所以到日本留学期间学校的花名册上还是蒋志清的名字。 当年蒋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创办了一本叫《军生》的杂志,在杂志上就用了"介石"这个笔名,后来回国后蒋先生根据《易经》 "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以"中正"为名,以"介石"为字更改了自己的名字。从这时候起这蒋介石的大名慢慢的被传开。其实,在中国近代的大人物里像这样不以本名示人还有很多,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的名字绝对是家喻户晓,可是很有意思的是其本人从来就没用过这个名字。而且,凡是正规的档案之中不论是清朝的还是在民国的,都没有出现过这个名字。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孙家的族谱在孙家族谱上,孙先生是德字辈的,所以他的名字其实叫孙德名,后来上学时改成了"孙文",字"载之",取文以载道之意。孙先生的名字是文化的"文",可在清政府的所有的文书中都被改成了"汶"。为什么呢?这其实是清政府玩的文字游戏来贬称孙先生,大概意思是心理昏暗不明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清政府眼睛里孙文是一个稀里糊涂的人。 孙先生还有另外一个广为人知的称呼叫做孙逸仙,这个名字在欧美流传的特别广,但是这个名字也挺有意思,这个名字脱胎于孙文先生的号"日新",取义于《礼记·》之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由于孙文先生是广东人,粤语中"日新"的发音非常接近"逸仙",而在欧美地区流行的华人语言是大多也是粤语,这个粤语发音在欧美就流传起来了。后来,既然已经广为流传了,最后干脆就改成了"逸仙"。 以上所讲的几个名字都不如孙中山这三个字传播的广,其实孙中山这个名字的由来完全是一个巧合,当年孙先生流亡在日本,住的地方附近有一个很有势力中山家族的,中山家族的地位在日本是十分显赫的,因为日本明治天皇的母亲就是这个家族的人,孙先生一生是致力于社会改造对明治天皇所取得的这个成就十分钦佩,于是便取了一个中山的性啊,把自己的这个名字改为樵,于是便有了另外一个化名叫中山樵。1903年有一个叫做宫崎寅藏的日本人在一本书中介绍了中山樵,后来这本书就让章士钊后非常的喜欢,就把它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但是没想到的是章先生在翻译的时候出了一点小差错,原文里边是写孙文即中山樵先生,结果,章士钊就给译成了孙文及孙中山先生,这一错就把这孙中山这名字给叫响了,后来,因为这个名字的影响力太广,孙文先生也就不改了。相关参考
中国现代史·历史人物·蒋介石原名瑞元,字介石,后改名中正,浙江奉化人。早年就学保定军官学校,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17~1920年应孙中山之召参与大本营军事,主持东南党务和军事工作。1922年陈炯
一张照片一本书,使蒋介石得到孙中山赏识,任命其为黄埔军校校长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在广州市内越秀山(原名观音山)的南麓,有一座精致的建筑粤秀楼,这里原是清末龙济光建的公寓,此楼建筑独特、精致玲珑,
导读: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者均与他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称之为「革命圣人」,而则称之为革命「导师」,由此可见,他们两人对都十分敬重。> (1877-1950)
导读: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者均与他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称之为「革命圣人」,而则称之为革命「导师」,由此可见,他们两人对都十分敬重。> (1877-1950)
说起国民党,大家除了想到蒋介石,第一个反应就是孙中山了。孙中山原名文,因为曾经化名中山樵,所以常以中山为名。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党人,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
说起国民党,大家除了想到蒋介石,第一个反应就是孙中山了。孙中山原名文,因为曾经化名中山樵,所以常以中山为名。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党人,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
晚清到民国统治者写真 慈禧、溥仪和孙中山夫妇、蒋介石夫妇旧照
11900年,北京。慈禧太后。.jpg21903年,北京。慈禧太后.jpg31916年,溥仪。.jpg41922年11月,上海。孙中山和宋庆龄。.jpg5蒋介石和宋美龄。.jpg
蒋介石感激孙中山对他的恩典,“总是极力寻找支持者,而不单是寻找友谊”。孙中山和他的同事早先认为“邦会”对革命是有用的。陈氏兄弟的叔叔和邦会帮助蒋介石从贫困中崛起……成为一个胜利之师的统帅。上海的买办和
陈粹芬原名香菱,又名瑞芬,祖籍福建省同安县新安村。父亲是位郎中,19世纪中随厦门商人到香港谋生。陈粹芬生于香港新界屯门,因排行老四,人称“陈四姑”。她自幼父母早亡,未曾读过书,但习得一身好武功。189
中国大革命史第二章大革命的兴起第八节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一、中山舰事件国民党“二大”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加紧进行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及其一伙制造了一个以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