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为何断子绝孙
Posted 李白
篇首语:莫问天涯路几重,轻衫侧帽且从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诗仙李白为何断子绝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诗仙李白为何断子绝孙
据史料记载,李白一生共有三个孩子,分别是:原配许氏所生的一男一女,儿子叫李伯禽,女儿叫李平阳;东鲁一女子所生的男孩,名叫李颇黎。 那么,李白这三个孩子的命运怎么样呢? 按照有关资料分析,李白被捕入狱时,李伯禽和李平阳应该还都在东鲁。因为李白在被关进浔阳监狱时,曾做过一首《上崔相百忧章(时在浔阳狱)》,其中有一句"星离一门,草掷二孩。"就是说他在遭遇流放上路之时,子女都还在东鲁。 后来李白被特赦回到江夏,在《门有车马客行》中也提到说"呼儿扫中堂,坐客论悲辛。"意思是让儿子打扫院落和中堂,便于和客人说话。这个儿子应该就是李伯禽。 此外,李白在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761年,在《游谢氏山亭》一诗中同样提到"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意思就是说,大醉之后趁着月色回家,老远就看到儿子在家门口等我,十分欣慰。可见在李白去世前,李伯禽一直都是在身边陪伴他的。 至于李平阳,她的结局是很明确的,魏颢在《李翰林集序》里说了,"女既嫁而卒",就是说出嫁后不久就死了。至于李颇黎,一直再也没有消息。 李白是在当涂去世的,李伯禽或许一直就待在父亲身边,后来也就定居在了当涂,过着布衣的生活。公元792年,在李白去世三十年后,李伯禽也在当涂去世了。他有一子两女,儿子年轻时出游,不知所踪;两女嫁于当地农民,一为陈云之妻,另一为刘劝之妻。 公元817年,也就是李白去世近六十年后,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打算为李白重修墓地。因为他的父亲范伦和李白是好友,他在读父亲留下来的诗文时,发现其中有一首记述了和李白在浔阳喝酒的事,范传正觉得有责任为这位大诗人做点什么。于是就开始寻找李白的后人,找了三四年,终于找到了他的两个孙女,就是前文提到的李伯禽的两个女儿。 于是,范传正就和她们交谈了起来,并透露出想为李白重新修墓,重新撰写墓志的事情,希望两位孙女能够提供一些李白家族的资料。她们翻箱倒柜,仅找出了几张残破不全的纸张,上面有李伯禽留下的数十行潦草的家族记录。虽有缺失,但也十分珍贵,为范传正重新撰写墓志提供了重要依据。 李白去世的时候,埋葬在当涂县的龙山,可李白一直都十分向往当涂的另外一座青山,因为这青山是李白十分仰慕的南朝诗人谢灵运曾经读书的地方。所以范传正就征询李白两位孙女的意见,她们说我们没有钱,无权又无势,只希望能够满足我们祖父生前的愿望,把他迁葬到青山就好。于是在范传正的主持下,李白墓于公元817年正月二十三日,从龙山迁到了青山。 同时范传正很同情李白的这两位孙女,想帮她们改嫁给当地的士族,结果遭到了拒绝。她们说:"夫妻之道由天命所致,两个人结为夫妻,这是上天所命,也是一种缘分。我们在贫困的时候,不得已嫁给了农民,但总不至于仗着我们祖上的门荫改嫁到一个豪门去。即便我们嫁到豪门,苟且偷安,又有什么面目去见九泉之下的祖父呢?" 范传正听后很是感动,就为她们免除一些徭役和赋税,减轻了一些经济上的负担。 公元843年,也就是在范传正为李白迁葬的二十六年后,文人裴敬到当涂来拜谒李白的墓碑。裴敬的曾叔祖裴旻是唐朝著名的剑术家,唐文宗时,和李白,张旭并称"唐代三绝",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再就是裴旻的剑。据记载,李白曾跟其学剑。 正是这样一段因缘裴敬才专门来拜谒李白的墓碑。当时当地人告诉他,李白的孙女至少有五六年没来扫过墓了,可能也已经去世了。此时距离李白去世已经八十多 。 如此看来,李白没有直系的后代,换句话说,他有儿子,也有孙子、孙女,但这一系没有传下来,也就是过去所说的"绝嗣之家"。 他不愿科举,热衷纵横之术,不重士族高第,入赘相门,未能尽责地照顾子女,子孙无法接受教育,只能沦为贫困的农妇,这是李白的悲剧,也是一代诗仙在现实中的遭遇。 虽说李白子嗣未继,但他的诗文和人格魅力将会永远流传下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白是永远不会绝嗣的。这从历代李白墓前一代代络绎不绝的拜谒者、扫墓者就可看出。相关参考
李白之所以会被人们称为“诗仙”凭借的并不是他流传于世的诗词佳作,还有他那扑朔迷离的身世和传奇的人生经历,李白的诗词优美自然,诗句如同行云流水,清新俊雅,且大气磅礴。“李白斗酒诗百篇”。但李白在朝为官并
杜甫保存至今的诗歌作品中,跟李白有关的,共十五首,其中多数作品充满了对李白其人的真挚思念和对李白诗歌艺术的热烈赞美。而李白保存至今的诗歌作品中,跟杜甫有关的,不过区区四首,思念与赞美的没有杜甫对李白那
杜甫保存至今的诗歌作品中,跟李白有关的,共十五首,其中多数作品充满了对李白其人的真挚思念和对李白诗歌艺术的热烈赞美。而李白保存至今的诗歌作品中,跟杜甫有关的,不过区区四首,思念与赞美的没有杜甫对李白那...
科举制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创举,甚至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大革命前夕,那些启蒙思想家对的科举推崇备至,因为它打破了贵族对政府的垄断,使所有人都获得了参加政治活动的权利。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科举
对于诗仙李白而言,那是才高八斗、文采斐然的,而且也曾得志一时,怎奈自恃清高,最终仕途坎坷。据悉,在一次宫廷酒宴中,诗仙李白,作了《清平调》三首来歌颂杨玉环的美貌。当然,写诗对他来说,那是小菜一碟。有表
对于诗仙李白而言,那是才高八斗、文采斐然的,而且也曾得志一时,怎奈自恃清高,最终仕途坎坷。据悉,在一次宫廷酒宴中,诗仙李白,作了《清平调》三首来歌颂杨玉环的美貌。当然,写诗对他来说,那是小菜一碟。有表
诗仙李白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诗人。提起李白,人们就会想到诗歌,而提起诗歌,人们最先想到的也往往是李白。李白身处诗歌成就最为辉煌的盛唐时期,被称为诗仙,后人常用“浪漫飘逸”四字来形容他的诗风。李
诗仙李白李白字太白,他祖先和唐朝皇帝同出一脉,但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了西域。直到武则天统治时期,他父亲才从西域逃回来,在四川安了家。据说李白母亲生他的前一天晚上梦到了太白星,所以给他取字太白。李白10岁
诗仙李白的风范,那是很多人羡慕,想学,却又学不来的,那简直可以说是一种上天赋予的骄傲与才华,否则也不会被称为“诗仙”。但是我们经常关注的就是李白的诗歌,似乎对李白后人的关注点低很多。那么,李白的后人是
诗仙“诗仙”指唐代诗人李白。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自唐以来,李白一直被尊为“诗仙”。李白少年时代学习范围很广,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