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赵括是怎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败给白起?

Posted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真实的赵括是怎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败给白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真实的赵括是怎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败给白起?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自幼熟读兵书,好排兵布阵,早年也跟着父亲出过几次战。但是,真正意义上由赵括带兵的却是一场惨败的战争,即长平之战。都说赵括不是一个好的将军,他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会实战。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赵括是否真的是这样的一个人呢?

  赵国和秦国的战争从公元前260年就开始了,最初秦国想要争夺韩国的上党之地,打败韩国得到韩国的许诺后,正打算接收上党的秦国却得知了上党被赵国接收了的消息。原来,上党郡的郡守将上党转献给了赵国,赵国不惧怕秦国,接收了上党。秦国不服,发兵攻打上党。

  刚开始的时候,秦军势力很猛烈,一下子就打败了赵军,赵军廉颇连连败退,最后上党被秦国全部收回。上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它的地理位置极好,以至于几个国家分别霸占了上党的几个部分,还分别在上党的那部分设置了上党郡,上党的重要性变得更加重要了。

  但是,我们试想一下,秦国为什么只因为一块上党之地,而且还是上党的一部分土地,就要和赵国开战呢?而赵国明明已经知道秦国得到了上党,为何还要选择接受上党郡的郡守所献的上党呢?

  其实,只要留心注意那段时期的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这其中的原因了。赵国并不是一定非得要得到上党这个地方,虽然上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也没有重要到能够让赵国和秦国因此而大战的地步。上党只是一个借口,是赵国和秦国之间发兵争夺霸主地位的引子。就算没有上党之争,也会有其他争执,总之一句话,就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仗非打不可。

  战国初期,魏国经过了李俚变法,成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国家。后来秦国也进行了变法,秦孝公重用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了两次大范围大力度的改革,秦国追上了魏国的脚步,也成为了强国。同时,齐国在齐威王和齐宣王的统治下,东征西战,国土增加了不少,齐国的国力也增加了很多,成为了另一个强国,甚至还能够两次战胜魏国。不过,后来齐国太能作了,仗着自己国家的国力强大,就到处欺负人,还插手其他国家的内政,导致了各诸侯国的不满,最终,因为贪心过大,独吞了宋国,而招来了五国合纵的攻击,被连夺七十几座城池,只剩下了两座城,可以说是差一点就灭国了的。就因为这件事,齐国国力迅速下降,沦为了二等国家。再来说魏国,魏国算是老牌的强国,但是自从李俚变法之后就没有什么出色的政治改革了,所以,一直平平淡淡的,逐渐被后来的赵国取代。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赵国的军事实力迅速提高,成为能够一举消灭困扰了赵国几百年的中山国,从此发兵在外再无隐患。

  也就是说,战国的七个国家之中只有秦国和赵国两个国家算是强国。韩国、燕国、楚国我们就不多说了,他们一直都没能成为真正的强国。虽说赵国进行了改革,但是其改革的方面不如秦国,况且人家秦国已经变法了这么多年了,一整套体系已经完全成熟了,经过几代帝王的精心维护,秦国的国力已经足够称霸一方了。所以说,赵国的国力总体上来说还是比秦国差了点。别小看这一点,有时候就是这一点点最后影响了全部大局的。

  赵括在接受命令的时候,赵军本来就处于连连战败而闭守不出的状态,和秦军对峙了长达三年时间。面对秦军的叫嚣,赵军不敢开门应战,长久下去,赵军的军心就会动摇。人就是这样,失败的次数多了,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的。赵国士兵们难道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吗?赵括刚到长平,还没有熟悉长平的地形、手下的将军们以及对方的战略风格。说白了就是还没有得到军心,这样的情况下打仗本来就是有风险的。更何况对方还是杀神白起,想赢就更加困难了。所以,赵括的失败不全是因为他指挥不当,能够被饿了四十多天,还那么有纪律的军队,就是白起也自叹不如!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纸上谈兵的赵括

 纸上谈兵的赵括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

历史人物 赵括与白起的关系如何 白起是如何评价赵括的历史名人

  说到赵括与杀神白起,长平之战即可浮现在小编的脑海,不为其他,是在是长平之战太过盛名,据记载,在此战中,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而由此说来,处于敌对的赵括与白起的

40 纸上谈兵的赵括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赵孝成王

赵括是怎样失败的 白起大破赵括的地方在哪

赵括是怎样失败的赵括,作为赵国的新任主帅,替换了老将廉颇,出征了长平之战,失败的一谈糊涂。那他为何会作为主帅,他有什么过人的才能,导致赵括能够取代廉颇成为主帅,那又是为何赵括在此战役的对抗中会一败涂地

春秋战国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秦赵两国战前综合实力对比  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关键战役,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因此威名大振,而赵国的赵括却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千古笑柄。成王败寇是历史铁律,作为失败者的赵括

春秋战国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秦赵两国战前综合实力对比  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关键战役,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因此威名大振,而赵国的赵括却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千古笑柄。成王败寇是历史铁律,作为失败者的赵括

赵括纸上谈兵 白起“封神”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4年,罗马人为了向地中海周边区域扩张,对腓尼基人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布匿战争。公元前262年,印度孔雀王朝皇帝阿育王为了维护帝国统治,大力弘扬佛法,并于同年皈依佛教。两年后,中国

其实是战国时期的名将 揭秘纸上谈兵的赵括

提到长平之战,几乎人人想到的一个词语就是“纸上谈兵”,而创造出这个成语的人就是赵括,几千年来,赵括一直被作为一个反面形象来教育国人,要大家知道,理论是苍白的,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中国的历史大抵如此,事

其实是战国时期的名将 揭秘纸上谈兵的赵括

提到长平之战,几乎人人想到的一个词语就是“纸上谈兵”,而创造出这个成语的人就是赵括,几千年来,赵括一直被作为一个反面形象来教育国人,要大家知道,理论是苍白的,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中国的历史大抵如此,事

历史人物 纸上谈兵的赵括并非庸才,而是背了黑锅

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无疑是史上杰出的军事理论家之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这孩子从小就对军事非常感兴趣,当别人家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