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M3 ”撒旦”喷火坦克小传
Posted 坦克
篇首语: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美军M3 ”撒旦”喷火坦克小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军M3 ”撒旦”喷火坦克小传
让二战日军闻风丧胆的地狱魔鬼:美军M3「 ”撒旦”喷火坦克小传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作为一款在欧洲、北非战场的「 ”脆皮”,M3系列的轻型坦克在开赴太平洋战场后,却一度让嚣张跋扈的日本兵头痛不已,以至于要搬出新款的一式47毫米炮,才能与之抗衡。而到了1943年末,逐步得到M4中型坦克补充的美军发现,这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 ”功臣”,已经不再那么堪用了。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日军变「 ”强”了:为抗衡M3轻型坦克,日军除了大量地囤积磁性反坦克手雷外,还将不少足以威胁到M3轻型坦克的一式47毫米炮投入了战场。除此之外,日军的大口径榴弹炮、岸炮发射的弹药,亦可对轻装的M3轻型坦克构成致命威胁。为此,陆军提出了换装新式坦克的诉求。而另一边——苦于没钱、没装备,又缺乏优先补给权的海军陆战队却表示,能不能把这些「 ”淘汰货”改一下,再为自己所用? ▲对于「 ”四等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来说,这些自重15吨,装配M6型37毫米炮,正面装甲等效最大达63毫米,时速58公里(公路行军)的轻型坦克,无疑为剿灭日寇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到了1943年末,想要轻松地消灭躲藏在碉堡、战壕等工事内的日本兵,靠着这些老旧装备显然不够。 面对美军不断增强的反攻信心,另一边的日军也不是傻子。他们不断地修筑永备工事,混上钢筋、水泥等材质浇筑碉堡,强化防御。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多次战斗中的遭遇也证明了这一点:日军在太平洋所罗门的多处碉堡厚度达2英尺(相当于600毫米)!别说是37毫米炮,就连75,105炮都撼动不了这些「 ”乌龟壳”。对此,美军将希望寄托在了另一项大杀器:喷火器上。 ▲美军喷火兵正使用M1A1型喷火器清理一处日军碉堡,摄于1944年3月的布干维尔(Bougainville)岛。 ▲M1A1型喷火器实物,重约31公斤,包含两个装有凝固汽油的燃料罐与一个氮气罐(中间较小者)。有效射程仅20米。 对于士兵来说,携带体积庞大、危险易燃的喷火器去进攻全副武装的日军碉堡,那是要冒着丢了性命的风险的!而将轻型坦克进行改装后,由坦克兵驾驶着扑向日军据点,并对其喷吐火舌,成为了美军技术人员最好的选择。M1A1便是首个加装在M3轻型坦克上的车载喷火器。原本的车体机枪被车组拆下,换成了前者。而M1A1喷火器在实战中的表现也并不尽人意:在俾斯麦群岛的阿拉维(Arawe)半岛进攻战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营B连投入了1辆装备M1A1喷火器的斯图亚特,用以支援陆军第112骑兵团。在步兵的火力压制下,这辆斯图亚特得以接近被压制的日军碉堡。负责操作喷火器的车组按动按钮,易燃的液化汽油从机枪口涌出,但却并没有被点燃!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这名坦克兵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冒着枪林弹雨打开舱门,愣是投出了一枚手雷到燃料上,随后迅速躲进车内。一声爆炸响起,日军的碉堡瞬间化为了火海,甚至还波及到了周边的防御工事中,就这样,该地区的防御被这辆喷火坦克烧成了灰烬。 ▲装配于M3A1轻型坦克车体的M1A1型喷火器,在实战中被证明不易点燃燃料,具有一定危险,最终被美军换下。 ▲1943年10月,一辆来自海军陆战队第3坦克营B连的M3A1轻型坦克正在测试自己的M1A1型喷火器。作为一款战场临时改装,它甚至会因为路面过于颠簸而出现无法击发的情况。 由于在车体改装喷火器存在射界有限、效率较低的问题,美国陆军与海军陆战队最终决定将原本的坦克炮换下,改以喷火器取而代之,以实现全向喷射。在喷火器的选择上,两方都采用了加拿大的MK.IV型「 ”龙森”(Ronson)式喷火器,新式的喷火坦克——「 ”撒旦”(Satan)也由此诞生。 ▲M3A1「 ”撒旦”喷火坦克。 其37毫米炮塔被拆下,以喷火器取而代之。同时,该型坦克保留了同轴机枪,内部则装有一部170加仑的巨型燃料罐用以保证燃料供应,其最大射程可达80码(73米),炮塔可左右旋转180°。由于燃料罐与车体机枪被拆除的缘故,「 ”撒旦”喷火坦克的车组仅有2人。 ▲「 ”撒旦”喷火坦克彩绘。 根据战史记载,美国海军陆战队一共接收了24辆改装后的M3「 ”撒旦”坦克,并将它们平均分配给了第2/第4海军陆战师属坦克营,每营12辆。除了「 ”撒旦”之外,2营与4营还分别获得了3辆M5A1轻型坦克,专门为前者提供火力支援任务。「 ”撒旦”的首次参战,是在1944年6月15日的塞班岛。由于陆战队官兵对于喷火坦克的战术并不熟练,这些「 ”噩梦”在战役的初期很少发挥作用。但当残酷的扫荡战接踵而至后,很快,这些「 ”撒旦”就突出了自己的价值:它们所喷射出的火焰,可以渗入日军藏匿的洞穴,逼迫宁死不屈的日本兵逃之夭夭、亦或是束手就擒。直至1944年7月9日美军正式宣布塞班岛战役结束前,这2个连的「 ”撒旦”来回奔波于塞班各地,让日军闻风丧胆,谈之色变。 ▲隶属陆战队第4坦克营的D-11「 ”防线”(Defense)号正在喷吐火舌,摄于1944年7月的塞班岛。 ▲在结束了塞班岛的扫荡战后,2个「 ”撒旦”喷火坦克连来到了塞班的邻居——提尼安(Tinian)岛继续执行扫荡作业。相比塞班的怪石嶙峋、山岭纵横,提尼安更适合坦克的行军。而在此期间,只有1辆「 ”撒旦”因触雷而损毁,但很快便被美军技师修复了。 然而,「 ”撒旦”喷火坦克辉煌的战果背后,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喷火器存在不可靠性,车组人员视野有限,电气打火时常失灵需要人工击发,陆战队步坦协同战术依旧不太成熟……不过,正是这款「 ”变废为宝”的淘汰车,让美国海军陆战队增强了攻坚能力的同时,也为日后更好的喷火坦克做了铺垫,承上启下。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著北部湾。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相关参考
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是二战时期美国以M2中型坦克为基础改进而来的中型坦克,“格兰特/李”的名称为英军所取。M3中型坦克的外形和结构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其车体较高,炮塔
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是美国在二战中制造数量最多的轻型坦克,也是二战中使用最广泛的轻型坦克之一,除装备美国陆军外,还提供给英国等同盟国军队使用。该坦克车体前部和两侧装甲板为倾
文/周洪新TOS系列重型喷火坦克是一款颇具俄罗斯风格的地面作战武器。其设计思路起源于冷战时期。上个世纪70年代末,苏军在考虑进行大纵深作战时,需要有一种能够伴随装甲部队快速机动的喷火坦克,这种喷火坦克
七兄弟的鐵棺材:美國M3坦克進化史,北非戰場盟軍最靠譜的武器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M3
美国M3冲锋枪M3是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大量生产的冲锋枪之一,于1942年12月12日开始服役,并逐渐取代造价昂贵的汤普森冲锋枪。研发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汤普森冲锋枪无疑是美军最实用的武器之一,但
M24“霞飞”轻型坦克M24“霞飞”轻型坦克以“美国装甲兵之父”阿德纳·霞飞将军的名字命名,主要用于取代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该坦克有5名乘员,车长在炮塔左侧,炮长在炮塔左侧车长之前,装填手在炮塔
M4“谢尔曼”中型坦克M4“谢尔曼”中型坦克是二战时期美国研制的中型坦克,其产量非常庞大。M4中型坦克早期装备1门75毫米M3坦克炮,能够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62毫米钢板,后期型号在1000米距离上
各国不一样,主要的划分还是轻型(20吨以下)、中型(20吨到40吨)、重型(40吨到60吨)、超重型(60吨以上,很少)。轻型坦克的典型是美国的M3“斯图亚特”、德国的1号2号3号、苏联的BT系列和T
二战爆发后,日本人便意识到了两栖坦克所带来的巨大价值。为此,在「”内火艇”(即内部消防摩托艇)的秘密代号下,日本海军开始了本国的两栖坦克研究之路。除了已经先行下线的二式「”Ka-Mi”内火艇以外,日军
他要么改变一个兵种,要么建立一个兵种。作为一名击剑手,他设计新军刀,从而改变了美国骑兵的战术原则。作为一名坦克手,他钻研摸索,不到半年组建6个坦克连,一举成为美国装甲部队创始人。他的祕诀非常简单:玩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