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迫害全名单

Posted 光绪

篇首语: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迫害全名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迫害全名单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从不同方面大肆清算改革,共展开三波反击。 第一波 1898年9月21日,下旨通缉康有为、康广仁,并将御史(监察官员)宋伯鲁革职。 23日和24日,先后在北京逮捕谭嗣同(34岁,军机章京)、杨锐(42岁,军机章京)、刘光第(40岁,军机章京)、杨深秀(50岁,监察御史)、康广仁(32岁,无官职,协助其兄改革)、林旭(24岁,军机章京)、张荫桓(62岁,户部左侍郎,相当于财政部副部长,当时负责京师矿务铁路总局)、徐致靖(54岁,礼部右侍郎)等8人。 28日,慈禧得到荣禄告密之后,以「 ”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等罪名,下旨将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杨深秀、康广仁、林旭6人「 ”即行处斩”,不审而诛,史称「 ”六君子”。 29日,下旨将张荫桓发配新疆,交地方官「 ”严加管束”(1900年被斩于新疆)。徐致靖「 ”永远监禁”。 第二波 六君子被杀之后,清廷暂停了几天迫害和杀戮。从10月4日起,慈禧又开始清算。 首先整顿大内。4日,她亲自审讯,将亲近光绪和珍妃的太监杨瑞珍、杨长文、张得明、戴恩如4人残酷地当场「 ”杖毙”,罪名是「 ”干预国政”、「 ”串通是非”,活活打死之后「 ”抛入万人坑”。另10名同情光绪的太监分别处以「 ”重责二百校、永远枷号”和「 ”板责一百、枷号二年”的残酷刑罚。 10月8日,将光绪软禁在中南海瀛台,将瀛台所有建筑的门全部「 ”堵砌”,并将孤岛瀛台通往对岸的桥板撤掉,派出大量人员看管。珍妃则被施以杖刑,禁锢在中南海淑清院。 4年前(1894年),慈禧就曾抓住珍妃的一个过错,处死珍妃手下的太监,并命太监李莲英对珍妃进行「 ”杖责”,有的史书还说是脱光了珍妃的衣服打棍子,果其如此,当是对皇妃前所未有的羞辱。慈禧这样做,当然是为了打击光绪。珍妃是光绪的最爱,慈禧对珍妃实施毒辣手段,乃至后来处死珍妃,给光绪造成了无法言表的精神刺激。 慈禧还同时对朝臣继续痛下杀手。自10月4日起,将李端棻、陈宝箴、陈三立、江标、熊希龄、王锡蕃、李岳瑞、张元济、王照、文廷式等人革职,「 ”永不叙用”。后又陆续革职几十人。 除六君子之外,这些维新志士,在今人心中,恐怕已经「 ”身名俱沉”。为追思改革百年之悲,特对部分革职者做一简介。 李端棻(1833~1907),贵阳人,刑部尚书(相当于司法部长)o光绪于9月4日罢免礼部尚书怀塔布等六大臣,5日任命李端棻为新的礼部尚书。李端棻1896年曾上《请推广学校折》,首次倡议设立京师大学堂(即今北大)。李端棻还将堂妹许配给梁启超,并向光绪推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革职发配新疆两年后赦还,回贵阳办学。 陈宝箴(1831~1900),江西修水人。1895年任湖南巡抚(湖南第一把手),与按察使(负责法律、监察的副省级官员)黄遵宪、学政江标在湖南力行新政,办时务学堂,引进梁启超、谭嗣同讲学,是清末地方大员中力主变法的风云人物。革职后回老家隐居。1900年,慈禧下旨令陈宝箴自杀。 陈三立(1853~1937),陈宝箴之子,著名诗人,吏部(相当于中央组织部)主事。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 ”维新四公子”,协助父亲在湖南推行新政,革职后陪父亲隐居。后与人合办铁路公司。 1911年时反对武昌起义。以后日趋保守。1928年,徐悲鸿为陈三立画像。其子陈寅恪、陈衡恪分别为著名史学家、画家。 熊希龄(1870~1937),湖南凤凰县人,翰林院庶吉士(皇帝顾问机构的中低级官员),协助陈宝箴在湖南推行新政,任时务学堂总理。民国成立后进入政界,历任财政总长、国务总理。后辞职专心于社会事业,创办香山慈幼院并投身抗日救亡。毛泽东说:「 ”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周恩来说:「 ”熊希龄是袁世凯时代第一流人才。” 张元济(1867~1959),原籍浙江海盐,出生于广东,总理衙门章京。被光绪破格召见,陈述意见。张元济曾建议设「 ”议政局”总揽大权进行政治改革。革职后下海主持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出版业奠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毛泽东曾接见张元济,询问当年光绪召见的情景。 王照(1859~1933),天津人,礼部主事。上书请求光绪访问日本,了解明治维新成功之道,被怀塔布阻挠。光绪怒罢怀塔布等六大臣,赏王照三品顶戴,导致斗争白热化,王照陷入漩涡中心。政变之后,王照逃往日本。他在日本受日文假名启发,研究汉语拼音字母。1900年回国,推广汉语拼音。 黄遵宪(1848~1905),广东梅州人。黄遵宪自30岁至47岁,先后担任驻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外交官,写出名著《日本国志》和《日本杂事诗》。 1896年,在上海参与组织强学会,创办《时务报》,鼓吹变法。同年被光绪任命为湖南按察使,与陈宝箴等协力新政,使湖南风气大变,被保守势力嫉恨。 1898年7月被任命为驻日本公使。他从湖南启程到上海,见京师形势不妙,滞留上海不肯进京。10月8日,清廷密电两江总督(总管江西、江苏、安徽三省军民政务的大员。清初江苏和安徽同属江南省,因称两江总督)刘坤一,将黄遵宪秘密看管。黄遵宪被软禁,中外震动,日本展开救援,保住了他的性命。 以上两波,均为人事方面的报复。除人事之外,还展开了政策面的清算,是为第三波。 第三波 自政变之日起,一个月左右,慈禧把光绪裁撤的机构一一恢复,查封了《时务报》,取消官民上书权,把被撤职的官员一概复职,又撤销农工商总局,科举考试也恢复旧制采用八股文。 总之,一一复辟,只有京师大学堂保留了下来。 慈禧特别痛恨自由的新闻界。10月9日,清廷发布上谕说: 前经降旨将官报、时务报一律停止。近闻天津、上海、汉口各处,仍复报馆林立,肆口逞说,捏造谣言,惑世诬民,罔知顾忌,亟应设法禁止。著各该督抚认真查禁。其馆中主笔之人,皆斯文败类,不顾廉耻,即由地方官严行访拿,从重惩治,以息邪说而靖人心。 由此可见慈禧的倒行逆施。 慈禧万万没想到的是,两年多之后,由于一系列内忧外患的逼迫,她竟然自掌嘴巴,不得不重新走上戊戌变法的道路,企图挽救大清。 但是,由于一再错过良机,终于导致大清覆灭。 学习古籍版本,离不开查看实物、关注古籍网拍、了解市场价格!点滴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学习方法:长按图片选择「 ”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点滴拍卖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拍品。

相关参考

慈禧在戊戌变法后,一共抓捕了八人,为何留下了其中两人

尽管只经历了103天便宣告失败,但「”戊戌变法”毫无疑问是晚清时期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维新运动。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惨遭杀害,历史上将他们称作「”戊戌六君

慈禧在戊戌变法后,一共抓捕了八人,为何留下了其中两人

尽管只经历了103天便宣告失败,但「”戊戌变法”毫无疑问是晚清时期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维新运动。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惨遭杀害,历史上将他们称作「”戊戌六君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为何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联合袁世凯等人,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绪帝囚禁,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捕,最终慷慨赴死,康有为、梁启超等幸存的变法者则被迫逃往法国、日本等国,开始他们流亡海外的生活。事实上,变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为何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联合袁世凯等人,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绪帝囚禁,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捕,最终慷慨赴死,康有为、梁启超等幸存的变法者则被迫逃往法国、日本等国,开始他们流亡海外的生活。事实上,变

面对变法失败的光绪,慈禧为何陷入进退两难

满清晚期,自咸丰皇帝之后,每一位皇位继承人都颇具悲剧色彩,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那个叫慈禧的女人。慈禧在发动「”辛酉政变”夺权之后,对权利的占有欲急速膨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不惜以王朝的最高统治者—

晚清“沈荩案”之谜:慈禧为何后悔杀记者沈荩

沈荩(1872年-1903年7月31日),初名克诚,字愚溪,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市)人。戊戌变法时,与谭嗣同、唐才常等相交,认为湖南要实行革新,非有一番破坏不能奏效。变法失败后,东渡日本留学,1900

这哪里是砍头,分明是在锯头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即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回到紫禁城,以最快的速度囚禁光绪皇帝于中南海瀛台,并宣布重新垂帘听政。至此,实行103天的维新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

戊戌变法的最终失败,袁世凯并非首功,这个人才是罪魁祸首

  大家从历史课本都学到过,晚清的戊戌变法是在光绪皇帝默许的情况下于1898年6月11日开展的,旨在学习西方先进知识,从而达到资产阶级改良的效果。由于此变革影响到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守旧派利益,于是遭到

戊戌变法后慈禧太后斩七人缘何却只有六君子?

徐致靖(1826-1918),字子静,江苏宜兴人,思想开明,拥护革新,曾给光绪皇帝上过有名的《人才保荐折》,保荐过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张元济等维新人士。徐致靖大难不死,“戊戌七君子”变为“六君子”

甲午战争后中日成为世仇,康梁变法失败为何还逃往日本

1853年「”黑船事件”后,日本被迫打开国门,这也激励了日本变法图存、学习西方的高潮,日本派100多名官员到西方学习,促成了「”脱亚入欧”的明治维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船坚炮利的日本战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