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与清华园里的国学大师们

Posted 王国维

篇首语:最聪明的处世之术是,既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其同流合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王国维与清华园里的国学大师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国维与清华园里的国学大师们

陈鸿祥 团结编辑部: 王国维是在 20 世纪初登上近代中国的文化学术舞台的。 思索人生之问题,攻读西方哲学,撰写《红楼梦评论》,是他的第一次辉煌。 化合中西,贯通今古,以《人间词话》构筑新的美学体系,是他的第二次辉煌。 雅俗并重,特尊俚辞,以「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进化论观照全局,写定《宋元戏曲考》,是他的第三次辉煌。 青铜甲骨,考史通经,倡「 ”二重证据法”,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及《殷周制度论》,是他的第四次辉煌。 他以兼通世界之学术,光大中国之文化的实绩,成为 20 年代清华研究院这座学术重镇的大师。 王国维是怎样就任清华研究院导师的?这要从清华学校改制说起。 1925年初,原由美国退还「 ”庚款”创立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改设留美预备部、大学部与国学研究院,统称「 ”清华学校”。那时,由北洋政府委派的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是胡适的留美同学。国学研究院(简称清华研究院)的筹办,就是由曹君直接委托胡适,按照中国书院,参酌英国学院制度设计的。 1925年9月9日,经改制后的清华学校正式开学。校长曹云祥主持了在清华大礼堂举行的开学典礼。随后,在清华工字厅举行了由吴宓主持的首届研究院师生「 ”茶话会”及「 ”拜师礼”。曹云祥出席并向诸生逐一介绍了研究院各位导师(教授);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师生们仰慕已久,「 ”布袍粗褂,脑后垂发辫者”的王国维。 应该说,清华研究院这个「 ”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为宗旨的书院式学院之所以后来居上,很快成为「 ”学术重镇”,完全是由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位大师相继来院任教;而原本最难请的王国维,则成了应聘到任并迁居清华园的第一位导师。 王国维与梁启超(前排左三)、赵元任(前排左四)等清华研究院教职员合影 王国维任教清华研究院,师生们对他很敬重。当时,除了研究院主任吴宓管理院务之外,以「 ”专修国学”为主的研究院之教学与研究,自当以梁启超、王国维为主导;而在教学上,擅长史学理论的梁启超,与以古史考证驰名学界的王国维,彼此相得益彰,配合默契,尤被传为佳话。 清华研究院既「 ”略仿昔日书院,及英国大学制,注重个人自修,教授专任指导”,所以教学环境相当宽松。王国维作为经史小学专任导师,1925年9月第一学期讲授的课程为《古史新证》一小时,《尚书》二小时,《说文》一小时。而且就像胡适给他转呈清华聘约的信中所说,「 ”授课”系指「 ”谈话式的研究”,而不是「 ”讲演考试式的上课”。这就使他能在课堂上「 ”口授指画”,将自己的各种研究成果运用自如地贯彻到教学中去。他上课的讲义多「 ”随讲随发”,后来曾由他自己汇编成《清华学校研究院讲义》,以「 ”研究院办公室”的名义印发给学生,共二十九篇,实际上萃集了他丙辰(1916年)归国以来近七年间,在商周古史研究、金甲文字考释和探讨《书》《诗》《礼》《乐》,论述《说文》先秦古文、秦代籀文,以及汉魏石经、历代尺度诸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成果。特别是讲义首篇《古史新证》,依据他考证殷代先公先王及其他商周史地的论著,提出了以「 ”地下之材料”与「 ”纸上之材料”相互参证的「 ”二重证据法”。 还值得注意的是,王国维之所以受到清华研究院师生敬重,更由于他不做空头「 ”名家”,不吃自己的「 ”学术老本”,不在学术以外渔猎名利;而是名愈盛则愈专注于学,在讲学之外,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再出新的研究成果。例如,他的列入清华研究院讲义印发的《中国历代之尺度》《莽量释文》等考察历代尺度的「 ”系列论著”;他交由《清华学报》发表的搜集、校勘自宋至清,多种《水经注》珍贵版本所撰跋文集合而成的《水经注跋尾》等,都是他长期研究、来清华任教以后写定、问世的新成果。 然而,王国维并非全知全能,更反对「 ”学术造神”。在清华研究院四导师中,同住在清华西院的陈寅恪与王国维交往最密,对他的了解也最深,为他的《遗书》作《序》曾赞「 ”先生之学博矣精矣,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可谓推崇备至,但也只说「 ”几若”,事实上,自古及今,哪有什么高不可及的「 ”文化昆仑”呢!梁启超说王国维是「 ”奇字译鞮剏通龟契”,在金甲文字的考释方面,他破解了那么多古文字,又凿通了那么多古史之「 ”谜”,但他老老实实承认,即使在自己攻究的学术领域里,亦非尽知尽通。 列入《清华研究院丛书》之一的《蒙古史料校注四种》 所以,1925年9月清华研究院正式开学,王国维登上讲台讲《尚书》,破题儿就说《尚书》这部书,阿拉只读懂了一半! 我们当然还不应忘了「 ”五十而知天命”。王国维初入清华园的时候,还只有四十七八岁。徐中舒说,先生身着不合时宜之朴素衣服,面部苍黄,鼻架玳瑁眼镜,骤然视之若六七十许老人;态度冷静,动作从容,一望而知为修养深厚之大师也。那时,清华研究院学制为一年。而聆听他讲课的第一、二届研究生最为敬服他的大师风范,不惟由于他讲授古史、古文字学之「 ”恢郭甄微”,更在于他「 ”阙疑阙殆,以不知为不知”。 周传儒说,无论在课堂上解答学生提问,还是课后指导研究论文,王老师都能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掌握的,不惮其烦,反复详尽解释;没有掌握的,就直说「 ”弗曾见过”,「 ”阿拉弗晓得格”;他不放言高论,更不攻击古人,不议论他人长短,不吹嘘,不夸渊博,不抄袭他人言论。 如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所谓「 ”高山仰止”,一个被尊为「 ”大师级”的教授、学者,才智过人、学识超群,当然是可贵的;但尤其难能的,不正是上述「 ”六不”吗?其实,「 ”不吹”、「 ”不夸”与对人不议论、不攻击,乃是互为表里,说到底就是不欺世盗名,卖弄学问。所以,王力直至晚年还念念不忘当年听王国维上课的印象,说:他讲学的时候,常说「 ”这个地方我不懂”;但又宣称:「 ”我研究的成果是无可争议的!”他这样讲,只能使我敬重他。这番话,实在也可以作为王国维在清华讲学丰采的一个真实写照。 更多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生经历,请读《王国维传》! 独上高楼: 王国维传 ¥46.8 购买 点击「 ”了解更多”,更多好书等着您~

相关参考

吴宓与钱钟书什么关系 吴宓是干什么的

吴宓,一个拥有文学家、国学大师和诗人三种称号的中国现代学者。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吴宓简历。吴宓,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1894年出生于陕西泾阳。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奠基人,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吴宓照片吴宓...

吴宓与钱钟书什么关系 吴宓是干什么的

吴宓,一个拥有文学家、国学大师和诗人三种称号的中国现代学者。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吴宓简历。吴宓,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1894年出生于陕西泾阳。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奠基人,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吴宓照片吴宓...

陈寅恪与鲁迅曾是同窗挚友,一方成民族魂后,为何他们再无往来

陈寅恪,于1890年7月3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乃一代国学大师、百年清华四大哲人、前辈史学四大家,他被誉为百年难得一见的学术人才——精通历史学、古典文学研究、语言学及诗词。这位国学大师曾与另一位文学泰斗是

关于对历史人物苏轼的评价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王国宪在《重修儋县志叙》中

他是北大唯一终身教授,是一代国学大师却请辞国学大师头衔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是2006年「”感动中国

有人说:所谓的 ”国学大师”都是 ”江湖骗子”

为什么讲中国早就已经没有国学大师,请注意,你如果现在见到国学大师,不外乎两种情况。第一,你搞错了。第二,他是个骗子。比如大家说季羨林是国学大师,季羨林本人都不敢承认。因为季羨林不是研究国学,他是研究东

民国历史人物-国学大师(四)来围观民国国学大师都有哪几位

​容庚容庚(1894一1983)广东东莞人,古文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其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一生著述甚丰,出版专著30余种,发表论文近百篇,是学界推崇的一代宗师。容庚出生书宦之家,幼年时受到良好的家

国学大师梁启超发明“五人麻将”

梁启超梁启超不仅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在工作之余,他还是一个大力提倡趣味主义人生观的娱乐“发烧友”,尤其对玩麻将,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1919年的一天,几个学界的朋友邀梁启超去做演讲。梁启超表示不

喜欢黎元洪 国学大师章太炎

章太炎现在的名头,是国学大师,但是,在清末民初他名声最大的那些年,他是革命家,政治家。只是他这个政治家,却是从故纸堆里硬爬出来做的,赶寸了,有声有色,赶不到点上,就一塌糊涂。他的学生说过,老师是学者,

他人品不好,性格乖戾,为什么仍被尊为国学大师

黄侃(1886~1935年),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国学大师,语言文字学家,一生放浪形骸,名士风流,留了下许多「”江湖传闻”。  讨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