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西洋之前郑和先去了日本

Posted 倭寇

篇首语: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下西洋之前郑和先去了日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下西洋之前郑和先去了日本

【军武次位面】:枪骑兵 篇头提两个名字,郑和和足利义满,大家会不会觉得有些一头雾水?郑和,是中国人每每引以自豪的古代航海家和外交家。足利义满嘛,不就是那个《聪明的一休》中的大反派足利大将军嘛。这两个人,一中一外,风马牛不相及吧?其实他们俩还是曾经有过风云际会的。改写过中日历史的重要人物。大家都知道郑和下西洋,谁知道郑和也同样下过"东洋" 元朝时期,忽必烈两次企图征伐日本,给日本带来非常大的恐慌,日本不同中国,这是一个睚眦必报的武士之国,谁敢侵略它,它可是必然要百倍报复的,所以自元代开始,无数日本武士、浪人开始自发性质的组织起来,也乘舟远伐中国、朝鲜(侵日元军都是从朝鲜半岛出发),这就是中韩历史上的"倭寇"。 明初倭寇大多都是如假包换的"真倭",当时正值日本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日本皇室分裂成南北两朝,相互争战,所以大量战败的武士和浪人、难民,被迫加入倭寇行列,所以倭寇问题一下子严峻起来。 ▲真正的足利义满 后来日本北朝权臣足利尊氏占领京都,拥戴徒有其名的光明天皇,自称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结束了日本的混战。 足利尊氏之子就是《聪明的一休》中的足利义满,这个人很看中与大明搞好贸易可以带来的利润,于是1401年(明惠帝建文三年),足利义满自称源道义向明建文帝称臣纳贡,建文帝接受了足立义满纳贡。 很快中国爆发了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推翻建文帝,他成为明成祖。一朝天子一朝臣,既然大明改了大统,对外关系也必须一个个得到传达纠正,不然岂不是名不正言不顺?! 明初外交两大重点,一个是解决倭寇骚扰问题,一个则是追查失踪的建文帝是否逃匿海外。这两个都需要派遣心腹担当使节,郑和原本是朱棣身边贴身近侍太监,由于立下救护大功,被朱棣视作得力心腹,于是委派郑和担任出使东洋、西洋的重任。 ▲足利义满最爱的金阁寺,不知郑和可曾到访? 郑和出使西洋之前,首先出使日本,明永乐二年,朝廷命郑和都督大明水师十万,因此宣示郑和可不仅仅是大明使节,而是手握重兵的大臣,日本室町幕府如不听命,郑和完全可以行使他的另一个权力,命令十万大明水师讨伐日本! 有此坚强后盾,郑和下东洋非常成功,他从宁波桃花坞港启航,到达日本后,直接面见"日本国王"(大明不知道日本天皇)足利义满。也算一代枭雄的足利义满,在郑和面前却顺服的像只猫,不仅态度恭恭敬敬,而且极力讨好郑和,足利义满怎样做的呢? 足利义满知道大明心中大患是什么,他立即抓来二十多个倭寇头领,当着郑和的面,竟然残忍的把这些大盗一个个放进二十多个大蒸笼(大甑)里,点上柴火,一个个活活"蒸杀"! ▲与倭寇同时代的西方殖民者描绘的倭寇,虽然那时西方人对东方人的相貌描绘不得法,但其他细节应该还是有非常准确的刻画的 是不是有读者觉得足利义满拿日本人为中国人解气泄愤,做的够"卖国求荣"了!?其实,老奸巨猾的足利义满这一招非常险恶,一箭双雕,他既在态度上给足了大明皇帝和使节的面子,暗中也把日本人的凶残暴虐暗示给中国人,让大明也不要对日本有什么"非分之想"。 ▲倭寇船队 足利义满还做了一件让后世日本人诟病他的事,就是接受了明朝"日本帝国"的封号和金印、冠服等,并遣使致谢。这表明日本是大明蕃臣属国关系。所以后世咒骂足利义满"和史头号奸臣"的罪名之一就是这个。 不过,足利义满这样做其实是给日本带来无尽"实惠"的,正是郑和和足利义满签订了著名的"勘合贸易条约",两国开展了断绝百年的贸易,给日本带来巨大利润。 郑和完成使命回国,足利义满很快遣使携带国书和足利呈献大明皇帝的贡礼回访大明,足利的国书原文如下:日本准三后源道义上书上明皇帝陛下 日本国开辟以来,无不通聘问于上邦。道义幸秉国钧,海内无虞。特遵往古之规法,而使肥富相副祖阿通好,献方物:金千两、马十匹、薄样千帖、扇百本、屏风三双、铠一领、铜丸一领、剑十腰、刀一柄、砚筥一合、同文台一个。搜寻海岛漂寄者几许人还之焉。道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当时日本主要出口商品,铠甲和刀剑

相关参考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使命 鲜为人知的秘密

当时燕王的人马已经到达了南京金川门,建文帝打算出迎,左右人等都散去了,只有几个贴身侍从在旁边。建文帝叹息说:“我没脸相见啊!”于是在宫里放火自杀了,燕王高风亮节,摒弃前嫌,派遣太监前往救援。可惜来不及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使命 鲜为人知的秘密

当时燕王的人马已经到达了南京金川门,建文帝打算出迎,左右人等都散去了,只有几个贴身侍从在旁边。建文帝叹息说:“我没脸相见啊!”于是在宫里放火自杀了,燕王高风亮节,摒弃前嫌,派遣太监前往救援。可惜来不及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使命是什么?

有关郑和屡次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便是: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踪迹。那么,郑和下西洋的使命究竟是什么呢?明朝建立前后,倭寇猖獗,边患频仍。明太祖朱元璋一怒之下,断绝中...

历史人物 比欧洲开辟新航路早一百年,明朝郑和下西洋开辟新航路

在欧洲新航路还没开辟前一百年,世界东方的大明帝国就已经开始开辟新航路了。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难,夺去了朱允炆的皇帝宝座后。因为,朱允炆下落不明,传言这个朱允炆凭借朱元璋留下的暗道逃出南洋去了。>>这可不得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真的是找建文帝

以铁腕手段治国的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大明王朝先经历了短暂的内部斗争时期,最终的结果就是燕王朱棣崛起。1403年朱棣登基,大明王朝的对外关系进入了一段特殊的时期,于之前的皇帝相比,这位「”永乐”皇帝的方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真的是找建文帝

以铁腕手段治国的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大明王朝先经历了短暂的内部斗争时期,最终的结果就是燕王朱棣崛起。1403年朱棣登基,大明王朝的对外关系进入了一段特殊的时期,于之前的皇帝相比,这位「”永乐”皇帝的方

揭秘明朝时候郑和下西洋为何没去第八次呢?

首先说明西洋是指什么地方。明朝时候把现在的南洋地区统称为东洋和西洋。西洋指的是现在的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婆罗洲等地区;东洋指的菲律宾、日本等地区。在元朝以前已经有了东、西洋之分,为什么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美洲原来是郑和发现的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很多人都好奇郑和下西洋最远到了哪里,这也是史学界争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人说郑和可能到达过澳大利亚、甚至是美洲。这样发现新大陆的人

中国历史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这是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1405-1985)而发行的4枚纪念邮票。画面表现了郑和下西洋时到达占城等国受到当地人民欢迎的场面。第1枚是郑和的半身画像。郑和身穿蟒袍,披

历史人物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

  的意义:(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的意义何在?>  下西洋的伟大创举,具有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