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时候郑和下西洋为何没去第八次呢?

Posted 明朝 郑和

篇首语: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明朝时候郑和下西洋为何没去第八次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揭秘明朝时候郑和下西洋为何没去第八次呢?

首先说明西洋是指什么地方。明朝时候把现在的南洋地区统称为东洋和西洋。西洋指的是现在的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婆罗洲等地区;东洋指的菲律宾、日本等地区。在元朝以前已经有了东、西洋之分,为什么有这样的分法呢?因为当时在海上航行要靠针路(指南针),针路分东洋指针和西洋指针,因此在地理名词上就有“东洋”和“西洋”。郑和下西洋指的是什么地方呢?主要是指现在的南洋群岛。

中国人到南洋去的历史很早,并不是从郑和开始的。远在公元以前,秦朝的政治力量已经达到现在的越南地区。到了汉武帝的时候,现在的南洋群岛许多地区已经同汉朝有很多往来。这种往来分两类:一类是官方的,即政府派遣的商船队;一类是民间的商人。可是像郑和这样由国家派遣的船队,一次出去几万人、几十条大船(这些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也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军),不但到了现在南洋群岛的主要国家,而且一直到了非洲。

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八十七年,比第亚士发现好望角早八十三年,比奥斯达·加马发现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比世界上所有着名的航海家的航海活动都早。可以说郑和是历史上最早的、最伟大的、最有成绩的航海家。

问题是为什么在十五世纪的前期中国能派出这样大规模的航海舰队,而不是别的时候?这个问题历史记载上有一种说法,说郑和下西洋仅仅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上次我们讲到,明成祖从北京打到南京,夺取了他的侄子建文帝的帝位。建文帝是明太祖的孙子,他做了皇帝以后,听信了齐泰、黄子澄等人的意见,要把他的一些叔叔——明太祖封的亲王的力量消灭掉,以加强中央集权。他解除了一些亲王的军事权力,有的被关起来,有的被废为庶人。于是燕王便起兵反抗,打了几年,最后打到南京。

历史记载说燕王军队打到南京后,“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帝不知所终”这句话是经过了认真研究的,因为当时宫里起了火,把宫里的人都烧死了,烧死的尸首分不清到底是谁。于是就发生了一个建文帝到底死了没有的疑案。假如没有死,他跑出去了的话,那么,他就有可能重新组织军队来推翻明成祖的统治。从当时全国的形势来看是存在这个问题的。因为建文帝是继承他祖父明太祖的,全国各个地方都服从他的指挥。

明成祖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是并没有把建文帝的整个军事力量摧毁,他的军事力量只是在今天从北京到南京的铁路沿线上,其他地方还是建文帝原来的势力。因此明成祖就得考虑建文帝到底还在不在?如果是逃出去了,又逃到了什么地方?他得想办法把建文帝逮住。于是他派了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内务部长)胡(yǐng),名义上是到全国各地去找神仙(当时传说有一个神仙叫张三丰),实际上是去寻找建文帝。

前后找了二三十年。《明史·胡传》说胡每次找了回来都向明成祖报告。最后一次向皇帝报告时,成祖正在军中,胡讲的什么别人都听不到,只见他讲了以后明成祖很高兴。历史家们认为,最后这一次报告,可能是说建文帝已经死了。另外,明成祖又怕建文帝不在国内,跑到国外去了。所以他在派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要郑和在国外也留心这件事。这是可能的,但这不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郑和下西洋主要是由于经济上的原因。

相关参考

郑和几次下西洋,七下西洋/美洲其实是他发现的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郑和几次下西洋,七下西洋/美洲其实是他发现的”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郑和下西洋是著名的历史事件,也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次重大发展。当然郑和下西洋可并非只有一次呢,那么郑

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血腥殖民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血腥殖民 因为有了一个郑和下西洋,引得自清朝末年开始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唏嘘。人们都在畅想,如果郑和再进一步,那中国将多么伟大!进入21世纪后,人们在外人的帮助下摸到

历史人物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为何带了一船的老奶奶,原来是这个作用

郑和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太监,他在明成祖朱棣的支持下,率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次航行,比麦哲伦哥伦布之流都要早了一个世纪。>>因此

明朝历史 明朝郑和下西洋为何未能使中国称霸

因为士大夫阶级都是一些眼先短浅之辈,只看短线不看长线,遇事奉行锯箭法则,其中要负最大责任者是刘大夏。远航是具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的。不过远航的费用由国家支出,而利益则归皇帝私人,加上部份被宦官侵吞,形成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为何要载一船老婆婆出海?

明成祖朱隶以靖难起家,为了确立自己即位的正统性,自永乐三年起,派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六次出使西洋(第七次乃在明宣宗宣德年间),所历三十余国,成为明代初期,与编纂《永乐大典》同样成为永乐年间的盛事。郑和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为何要载一船老婆婆出海?

明成祖朱隶以靖难起家,为了确立自己即位的正统性,自永乐三年起,派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六次出使西洋(第七次乃在明宣宗宣德年间),所历三十余国,成为明代初期,与编纂《永乐大典》同样成为永乐年间的盛事。郑和

郑和下西洋带了多少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朝初年,正是明朝最强盛的时候,当时北方蒙古人的势力已经是彻底的北赶到了长城以北,所以那个时候明朝的统治时非常稳固的,经济上

明朝官员郑和数次下西洋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的时候,朱棣命郑和带领士兵两万八千多人。郑和的船队有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六十二艘,浩浩汤汤一队人行船出使海外。郑和从福建的五虎门出发,十一个月之

明朝官员郑和数次下西洋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的时候,朱棣命郑和带领士兵两万八千多人。郑和的船队有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六十二艘,浩浩汤汤一队人行船出使海外。郑和从福建的五虎门出发,十一个月之

郑和下西洋后明朝为什么会海禁 这一禁就是两百年的时间

郑和下西洋后明朝为什么会海禁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秦始皇在位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想要长生不老。这时候的秦始皇让徐福前往海上寻找长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