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小演员宁和

Posted 导演

篇首语: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小演员宁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小演员宁和

宁和1945年9月1日生于重庆,在北京长大,姓名为「 ”向往和平”之意。父亲东北人,母亲福建人,1972年到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工作,2000年退休。电影《红孩子》中细妹子的扮演者,曾因这部影片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大都是看着电影《红孩子》长大的。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影片里6个「 ”红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儿「 ”细妹”的扮演者是海城籍人,她的名字叫宁和,1945年9月在重庆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她的父亲宁嘉风(1912-1980)是一位爱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原籍海城县城东苗官屯村,出身中医家庭。1945年「 ”九·三”胜利后回到东北。他为人正直,廉洁自律,虽身为国民党政府在东北的要员,但他绝不与那些「 ”劫收大员”同流合污。他通过族兄宁武(民主人士,全国政协一届会议特邀代表,曾任辽宁省副省长)介绍,与中共地下党建立关系,接受地下党指示,为东北解放战争和北平和平解放做过贡献。北平解放后,经中共华北局介绍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先后任处长、副局长、副司长、干校副校长等职务,并兼任清华大学教授。1959年响应号召支援内地去青海,任青海财经学院副院长直到逝世。 《红孩子》中的苏保(陈克然饰)与细妹(宁和饰) 生于抗战胜利后的宁和,取名「 ”宁和”即向往和平之意。她自幼天资聪敏,性格内向,具有乃父遗风。1948年因其父为地下党工作的身分暴露,随家由沈阳迁居北平。少年时代,她先后就读于北京大木仓小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1954年,年仅9岁的宁和,就开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儿童广播剧团播音,并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话剧。1957年,长影《红孩子》剧组在全国找小演员,也到儿童剧团去找过,而宁和却是在北京什刹海游泳池门口,被《红孩子》剧组副导演李华碰到,她没有到导演苏里那里去表现自己,但乃父遗传给她的质朴形象,使她被导演选中。1957年11月,《红孩子》开拍时,她刚12岁。 宁和在《红孩于》中扮演苏区列宁小学的学生「 ”细妹”。《红孩子》的外景地在红都——江西瑞金,老区的溪流、山水,孩童时代的伙伴,革命根据地生活的体验,导演苏里的严格、认真……都给她留下难忘的记忆;内景地在长影厂内。1958年2月14日,是她终生难忘的日子!东北的长春,室外还是雪压松枝,摄影棚内却是一片绿树葱葱,她和小伙伴们正在拍摄「 ”智擒敌哨兵”一场戏,这时传来了好消息:今天有中央首长来视察。棚内一下象开了锅似的沸腾起来,几个小演员更是高兴。都说,要是毛主席能来多好呵?可是他老人家那么忙……。 他们边拍戏、边急切地等待着,忽然摄影棚的门开了,一个高大的首长健步走进来,那慈祥的面庞,魁伟的身材……是毛主席!是毛主席!摄影棚里更加沸腾了。她从懂事时起,唱的是「 ”东方红”,盼的是能见到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毛主席,这莫大的幸福突然地来到了,她激动得泪水模糊了双眼,脚像被粘住了,站在那儿半晌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时,毛主席和棚内的人一一握手,微笑着走到她的身旁,慈祥地抚摸着她的肩膀,问小演员们:「 ”你们是那里人啊?「 ”在什么学校读书?”摄影师摄下了这一珍贵的镜头。这张照片成为文艺界唯一的一张与毛主席单人合影的照片,在报纸上发表以后,被印成年画,由新华书店在全国发行。 当时,她的心砰砰直跳,只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她光知道笑,却不知道回答主席问话时说对了没有。毛主席一边询问着电影的拍摄情况,一边向「 ”红孩子”们神出鬼没地天地——布景「 ”树林”中走去,她的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领袖,可又怕影响他老人家视察,只好站在原处望着。人们好象理解她的心情,叫她到前面去,她飞快地跑到毛主席的身旁,心里真是乐开了花。摄影机的马达「 ”哒哒哒哒”地响了,主席微笑着对大家说:「 ”别把我当戏拍了”。摄影拥内响起一片欢快、幸福的笑声,每个人都被主席诙谐、亲切的话语所感染,她的紧张心情也消失了,紧紧地跟在毛主席的身边,聆听他老人家对他们的每一句教导。 《红孩子》拍摄完毕,1958年3月8日,宁和离开长春回到北京。她的父亲和学校领导,一直怕她骄傲,她性格内向,中学时代并不活拨,就是很听党的话。所以中学毕业后,考虑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便报考了北京农业大学。但是,由于「 ”文化大革命",她在农大没有学到农业科学研究的真正本领,最后还是回到文艺界。 陈克然与宁和(《红孩子》中饰演「 ”细妹子”)合影 1970年至1972年,她在贵州省织金县劳动锻炼两年,于1972年底调到珠江电影制片厂(现称珠江电影制片公司、简称珠影)。开始的8年,任科教、纪录片的导演,拍摄了《汉字的演变》、《天香飘溢》、《观赏鱼》等科教纪录片。她从1980年开始从事故事片的编辑工作。1982年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编剧一年,以后在珠影艺术中心编导了《一个叫许淑娴的人》、《春梦秋雨》、《前天·昨天·今天》、《沂蒙诉说》、《阿茂告状》、《羊城骑楼下》、《寒极飞来一片霞》、《票友》等电视剧,有的曾荣获电视剧「 ”飞天”和「 ”金鹰”奖。 1989年至1995年,宁和调任珠影白天鹅音象出版社副总编辑,1996年她辞去副总编职务,回到珠影总编室任编导。 1998年为了写一部农村题材的剧本,宁和带着她的制片人来到东北农村采访。8月3日,由黑龙江经沈阳回到家乡海城采访,这是她第一次回到祖籍海城。她在甘泉下甸村采访后,同市文联王犁主席就农村题材文艺作品进行了座谈。采访、座谈结束后,笔者和她的同乡、市人民银行张冬梅副行长陪同她到海城河畔的家乡,看望了她的祖居地和亲属。 1999年,宁和曾随中央电视台「 ”流金岁月”剧组重返长影,与《红孩子》导演及当年的小伙伴们会面,并合影留念。 2000年10月宁和由珠影退休。 (一代伟人)

相关参考

历史罕见老照片,受到主席接见的溥仪春风满面,图五蒋介石在逗狗

历史罕见照片,毛主席在颐年堂接见曾经的末代皇帝溥仪。正是主席的提议,才让溥仪成为第一批释放的战犯之一。被释放的溥仪曾经激动的情绪失控,如今在主席的面前已经挺起腰板,毕竟是合格的新中国公民了。他消瘦的脸

毛主席英明

张逸民,新中国第一代鱼雷快艇艇长出生,先后六次参加海战,共击沉敌舰3艘重创1艘,他是解放军海军中参加海战次数最多、击沉敌舰最多的海军英雄。是人民海军中受到过毛主席单独接见的三位战斗英雄之一。本文摘自其

21岁的他,为何在开国大典后得到毛主席接见

近日,中央档案馆公布开国大典彩色视频,网友纷纷围观点赞。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那天,天安门城楼下,有一群「”知识分子”格外激动,十几天后,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他们,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名叫郑士德,那

王洪文陪毛主席十六次接见外宾,为何迅速失宠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1973年9月13日——林彪自我爆炸整整两周年的日子,王洪文与毛泽东的合影,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新华社9月12日所发出的电讯《毛泽东主席

他是叶剑英亲点的特型演员,一生只演毛主席,李讷见了他抱头痛哭

在众多的毛主席特型演员中,要说外形最像的那就非古月莫属了,作为特型演员他一生只演毛主席这一个角色。古月原名胡诗学,在出演毛主席之前曾是昆明军区文化科长,他能成为毛主席的特型演员还是叶剑英元帅亲点的。1

毛主席为人民鸣不平

毛泽东接见红卫兵(资料图)本文摘自《文史参考》2011年第2期口述人李东民:1947年12月出生,河北唐县人,父亲是一名老革命。文革时,李东民是北京第25中的高中生,发起并组织了“毛泽东思想红卫兵首都

毛主席、蒋介石都受到过王阳明的影响,他的心学核心在这四句话里

在1917年,发生了两件很巧妙的事:一名叫蒋志清的青年,在车间闲来无事做,于是看王阳明语录,突然有所悟,全身一震,于是将「”志清”之名改为「”中正”。这个「”中正”来自王阳明心学的「”大中至正”,我们

毛主席、蒋介石都受到过王阳明的影响,他的心学核心在这四句话里

在1917年,发生了两件很巧妙的事:一名叫蒋志清的青年,在车间闲来无事做,于是看王阳明语录,突然有所悟,全身一震,于是将「”志清”之名改为「”中正”。这个「”中正”来自王阳明心学的「”大中至正”,我们

毛主席为何拒中苏联合舰队提议

毛主席与尤金(资料图)1958年,是中苏友好关系受到重挫之年。因为苏联海军远洋潜艇需要岸基“长波电台”来进行通讯指挥,赫鲁晓夫向中方提出,中苏两国在中国的南海岸合作建设“长波电台”,由两国共同管理和使

流水的总统,不变的基辛格,毛主席面前小学生,美国的十朝老臣

相信所有对美国政治有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位大受美国人尊敬的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基辛格,在美国外交上的政策,受到美国不少学者和政客的推崇,曾多次访问中国,被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所提出的缓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