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蒋维平82岁才当上中校,为什么毛主席还接见了他
Posted 军团
篇首语: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蒋维平82岁才当上中校,为什么毛主席还接见了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蒋维平82岁才当上中校,为什么毛主席还接见了他
大家都知道,在元帅和将军里面,年龄最大的毫无疑问是朱老总,生于1886年,1955年授衔时69岁。另外还有三位生于1892年,分别为刘伯承元帅、张云逸大将、陶峙岳上将,授衔时都是63岁。这也是授衔时仅有的四位超过60岁的开国将帅。不过,在校级军官中,却有一位比他们的年龄都大,就是蒋维平,河北房山县(今属北京)人。>蒋维平生于清光绪四年,即1878年,到1955年授衔时,已是77岁高龄。而且,1955年还是少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中校时,已是82岁高龄,这在世界军史上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蒋维平从军非常早,1897年就在李鸿章的部队里当兵,请注意,这个时候的十大元帅,有六位尚未出生,十大大将更是有九位没有出生。>>后来,蒋维平又先后在袁世凯、段祺瑞的部队中效力,最高做到了团长,在那个乱世也算是有实力的一方诸侯了。但是,蒋维平对这些名利不感兴趣,后来又回到了家乡,开始了行医生涯。>直到1938年3月,因不满于日军对中国人的欺凌,已是60岁高龄的蒋维平,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带着儿子投奔了八路军,开始了另一番传奇旅程。>在八路军中,蒋维平充分发挥自己多年来的行医经验,带着徒弟们走遍了崇山峻岭,为八路军将士们配置了无数药材,极大地缓解了八路军中药品的紧张。>关于359旅开垦南泥湾的故事,大家肯定很熟悉了,但很少有人知道,蒋维平就是南泥湾最大的功臣,他领导的农场被誉为359旅第一模范农场。>1947年,在石家庄战役中,担任八路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分院副院长的蒋维平,又率领医务人员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战后被评为模范连队。>因他巨大的功劳,建国后的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蒋维平就是代表之一,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1955年授衔时,蒋维平被授予少校军衔,时年77岁,也是我军中年龄最大的授衔者。5年后,蒋维平又被晋升为中校。>>蒋维平长期担任各大医院副院长一职,工作非常繁忙,但对每一位求医者,即使他再累,也会尽心尽力地救治。有时患者病重来不了医院,他也会亲自登门,从不收取任何额外的费用。>建国后,蒋维平仍然保持着当年在南泥湾战天斗地的作风,连唯一的一件棉背心,也是当年在南泥湾时亲手做的。家人都劝他换一件新的,他说:“现在生活好了,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本啊!”不过,只要是对社会、对国家有利的东西,他从来都不吝啬,节省下来的钱都被他买了药品,免费送给贫困地区的病人。>后来,八一电影制片厂还专门拍摄了一部《老英雄蒋维平》,记录他传奇的一生。1964年7月12日,蒋维平病逝,享年86岁。XLW>在开国上将中,有一人个子虽不高,但却虎背熊腰;他作战勇猛顽强,常挥舞大刀率部冲入敌阵,杀的敌人人仰马翻,心惊胆颤,人送外号“红军赵子龙”。他见毛主席时不用敬礼,他敢跟彭德怀摔电话。他就是开国上将贺炳炎。>贺炳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首任军长。曾经11次负伤,身上留下了16处伤痕。其骁勇善战,以至于红二方面军(由红军第2军团、第6军团及第32军组成)总指挥贺龙每逢恶仗险仗都让他上,成为贺龙的一员“爱将”。>1935年1月,国民党对湘鄂川黔苏区发起六路“围剿”。贺炳炎率十八团战士一起挥舞着大刀奋勇冲杀,刀光闪处,敌人头颅飞落。当时,国民党报纸敬畏地称其为“刀神”。>1935年12月在湖南绥宁瓦屋塘激战时,贺炳炎整个右臂被炸成肉泥状,骨头全碎了,只留下一点皮连着肩膀。只有锯掉胳膊才能保住性命。在无医疗器械和麻药的情况下,用锯木头的锯子锯右臂。贺炳炎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医生的手在发抖,怎么也不敢使劲,贺炳炎鼓励医生说:“我自己都不怕,你还怕什么?来吧!”手术前后共用了2小时16分钟。>1937年10月16日,八路军120师716团团长贺炳炎率部经过3天急行军,直插到达雁门关西南10多里的才窝村,伏击日军。经过激战,716团共歼灭日军3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20多辆,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0年,贺炳炎参加百团大战,在米峪战斗中歼灭日军一个中队。>1945年4月贺炳炎赴延安参加中共“七大”,抬起左手与众不同地向毛主席敬礼,毛主席说:贺炳炎同志,你是独臂将军,免礼。主席特批,以后贺炳炎见他面时都不用再敬礼了。>贺炳炎是个直性子人,执行命令从来都是不打一点折扣的。解放战争时,贺炳炎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野战军第3纵队副司令员兼第5旅旅长。当时一纵队和三纵队攻打清涧,遭到国民党守军顽强抵抗,胡宗南命二十九军军长刘戡率5个半旅赶来救援,军情非常危急。清涧城外的耙子山敌军主阵地久攻不下,我军伤亡较大。>在前沿指挥的贺炳炎十分窝火,这时接到彭德怀电话,话筒传来炸雷般的吼声:“为什么还没有打下来?我命令你赶快给我拿下耙子山!”>贺炳炎是个火爆脾气,听到彭德怀的话带火药味,也来了情绪,跟着吼起来:“部队伤亡大,有困难!”嘴上这样说,但贺炳炎心里着急前线攻山头的事,“啪”地把电话筒摔了。敢跟彭德怀摔电话,贺炳炎是第一个。>摔电话后,贺炳炎硬是把耙子山拿下了。后来,贺炳炎又主动找彭德怀检讨。彭德怀笑笑,连连摆手,其实他个人倒喜欢这个部下“有话就说,有就放”的痛快劲,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直爽率性的血性军人。>新中国建立后,因伤病缠身,贺炳炎长期接受治疗。他有伤16处,并患有高血压、关节炎、支气管哮喘和肾脏疾病,但仍带病坚持工作。>1952年,贺炳炎调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军区司令员、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5年5月,任成都军区司令员。1955年,贺炳炎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长年征战,贺炳炎多次负重伤,身患多种疾病。他患上了严重哮喘并引发心力衰竭,但始终不肯休养治疗。贺炳炎说:现在是条件好了,要是打仗时期,肯定病也没有了。过去我害疟疾,高烧40度,洗个冷水澡就好了。现在这些病有什么了不起!>1960年4月,贺炳炎带病坚持参加政协会议和全国人大会议。 6月26日,他病情加重,又突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被紧急送到医院抢救。昏迷三天三夜后,贺炳炎用微弱的语气对看望他的后勤部部长说:你把工作尽快落实办好,我是不行了……。>7月1日,贺炳炎的病情恶化,经多方抢救无效逝世,年仅47岁。他是开国上将中最早去世的,也是去世时最年轻的一位。>他是粟裕上级,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可是为解救部下,不幸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1935年1月16日,刘畴西接到了方志敏的信件,但在回信中,仍坚持休息一夜再走。>方志敏苦等回信,在看到刘畴西的答复后,他长叹一声,久久无语。>方志敏是一个责任心非常强的人,他本可以去追赶先头部队,但为了再做一次努力,又毅然返身折回,找到了刘畴西和大部队。>刘畴西即将为他连续的迟疑不决付出惨痛代价。当天晚上,共达14个团的国民党部队分路赶到,将红十军团主力紧紧包围在怀玉山区。>红十军团主力这时仅剩两千余人,在七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下,已是弹尽粮绝,基本失去了强行突围的能力。方志敏和刘畴西只能率部在山区里左兜右转,希望能寻找出一条生路。>1935年1月18日夜,在一位向导的带领下,红十军团向金竹坑封锁线发起攻击。>只要冲过金竹坑,便可进入闽浙赣苏区,因此这次刘畴西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要做困兽之斗。在他的指挥下,军团主力蜂拥而上,全力猛扑。>就像粟裕的先头部队通过时一样,黑暗中,碉堡里的国民党士兵搞不清外面状况,能做的只是不间断地朝外开火。>刘畴西一马当先,完好的右臂又中了一颗子弹,警卫员急忙将他扶下来。>刘畴西并未下达撤退令,但后续部队不清楚,见军团长都撤了下来,也就跟着一起撤退。>事后得知,金竹坑的国民党守军仅一个排,而红十军团可投入千余人攻击,如果再咬一咬牙,是完全可以乘着夜色突出去的。>这是最后一个机会,没有了。>>随着包围圈越缩越小,红十军团被完全锁于牢笼之中。那些天,怀玉山区雨雪交加,官兵们早已断粮断食,不得不以草根树皮充饥,就连方志敏本人,也整整七天都没有吃上什么东西。>又冷,又饿,加上看不见突围的希望,使得红十军团再也支持不住,内部呈现出明显的崩溃瓦解之状,官兵不断被分割和打散,方志敏和刘畴西就此失去了联系。>虽然已把对手逼入绝境,但参加"追剿"的国民党各部队也已是冻累交加,疲惫不堪,俞济时不断收到要求撤回休整的报告,他这时也认为"追剿"任务已完成,方志敏很可能已经突围,便向蒋介石请求撤军。>就在这时,方志敏的警卫员下山寻找食物,被俘叛变,供出了方志敏仍在山中躲藏的情况。>坐镇南昌的蒋介石得悉后,向俞济时发来电报。这份电报被闽浙赣省委所截获,其内容是:方志敏、刘畴西仍在山上,在搜到以前,凡要求撤军休整者"杀勿赦"。>1935年1月27日,刘畴西被搜出。仅隔两天,方志敏亦被捕。>竞技场上,失败者的结局通常是悲惨的。俞济时与刘畴西同为黄埔一期的同学,两人见面时,刘畴西衣衫槛楼,已是冻得浑身发抖,而俞济时则身披将军大氅,双手还烤着炭火,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虽为对手,但毕竟曾是同窗,这俞济时却连句寒喧话都没有,就挥挥手,让人把刘畴西给带走了。>后来也是黄埔一期的黄维听到了这件事,很是鄙夷俞济时的为人,当着面数落他:"天那么冷,你也该叫人吃顿好饭,穿件棉袄嘛!大家同学一场,你也太狠心了。">方志敏被捕>失败者唯一可以坚持和守护的是自己的尊严。作为黄埔生,刘畴西拒绝了来自"校长"蒋介石和其他黄埔校友的劝降,面对死亡,无所畏惧,他说:"死是不可避免的,至于什么时候死,我不知道,因为生命已经握在我的敌人的掌心。">更为人所熟知的,还是方志敏在牢中撰写的《可爱的中国》。在这部感动了很多人的随笔作品中,方志敏总结道,是"政治领导上的错误",以及"军事指挥上的迟疑",使红十军团遭到了失败。>被俘了怎么办,方志敏的回答是:"现在准备着越狱,能成功更好,不能成功则坚决就死!">方志敏的铮铮铁骨和硬汉子本色,连看守所的所长都被打动了,自愿为他送出文稿。>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刘畴西等人在南昌英勇就义。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蒋维平60岁带着全家抗日,他有一项别人没有的特权是什么
今天给大家讲的主人公是蒋维平,一听姓蒋,大家肯定会说,是不是和蒋介石有关系,其实不是,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两个人,蒋维平可是很厉害的,在他60岁的时候还参加抗日,并且还不是自己一个人,而是带着自己的家庭,
当年在授衔仪式上,被授予开国元帅的十人中,朱德的年纪是最大的,但是有一个被授予了少校军衔的人,比朱德还要大八岁,此人就是蒋维平,我军的开国军医。>>蒋维平是北京人,幼年出身贫苦,凭着自己的家传医术开了
你知道古代唯一一个76岁才当上皇帝的人是谁吗?都说姜子牙72岁时才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然后才开始大展拳脚,步步高升。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劳碌半生,但76岁才当上皇帝的南楚开国皇帝马殷。 南
南楚开国皇帝马殷简介马殷真是76岁才当上皇帝? 你知道古代唯一一个76岁才当上皇帝的人是谁吗?都说姜子牙72岁时才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然后才开始大展拳脚,步步高升。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劳碌半生
在战争动荡的年代,有很多热血男儿为了保家卫国挺身而出,有的甚至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并不是年纪轻轻就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的热血男儿,而是一个在60岁的时候才奔赴战场加入红军的热血老前辈
乱世不仅会出枭雄,也会出英雄。英雄不问大小,不问岁数。在如今,60岁之后已经可以安然的享受退休生活,含饴弄孙,不问世事。但如果生在乱世,能够活到60岁,就是个奇迹。但是在上个世纪的战乱年代,有位老人不
《张柬之传》一文选自《新唐书》,作者是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这四位人物。《新唐书》是他们四人合撰的一步关于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其中内容的记载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功劳。而在《张柬之传》这个小
近日,中央档案馆公布开国大典彩色视频,网友纷纷围观点赞。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那天,天安门城楼下,有一群「”知识分子”格外激动,十几天后,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他们,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名叫郑士德,那
宁和1945年9月1日生于重庆,在北京长大,姓名为「”向往和平”之意。父亲东北人,母亲福建人,1972年到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工作,2000年退休。电影《红孩子》中细妹子的扮演者,曾因这部影片受到毛泽
历史人物 “八六海战”英雄麦贤德——受到毛主席接见,子女继承父业
在1966年东山岛海战中,海军护卫艇机电兵麦贤得因表现突出,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的事迹曾被写进小学课本,并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后来,他担任某海军基地副司令员